3月21日,有幸参加进贤县曾湾村开展的廉政教育活动。走进进贤县曾湾村,一幅幅廉政文化墙映入眼帘,一句句廉政格言发人深省。在这里,廉政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融入乡村肌理的文化基因。通过实地参观、观看警示片、案例剖析,我深刻体会到廉政教育的重要意义。这场教育活动犹如一场涤荡心灵的清风之旅,让我对曾湾村以文化促廉洁、以制度保清明的实践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文化浸润,让廉政理念深入人心
曾湾村作为廉政教育基地,将廉洁元素与乡村文化深度融合。在清廉馆中,我们通过图文资料、实物展陈和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了解了曾湾村历代乡贤清正廉洁的事迹;文化墙上,绘制着廉洁奉公的生动故事;村规民约中,明确写着廉洁自律的具体要求。这种将廉政文化融入乡村生活的做法,让廉洁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在参观过程中,邀请进贤宣讲团成员讲述“吴撝谦秉公执法”“文天祥与曾湾渊源”等故事,强化“以史为鉴、以案明纪”的教育效果。
二、以案为鉴,敲响拒腐防变的警钟
警示教育活动中,进贤宣讲团成员结合近年来查处的基层“微腐败”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一桩桩因漠视规矩、滥用职权导致的悲剧令人扼腕,让我深刻认识到“蚁贪”之害不亚于“虎患”。
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深刻认识到腐败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进一步理解“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警示意义。曾湾村的红色廉政故事让我感受到,廉洁不仅是纪律要求,更是一种精神传承。例如,村中保存的“拒礼碑”记录了清代一名曾姓官员拒收贿赂、秉公办案的故事;红色文化墙上则展示了革命年代当地党员严守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传统。这些鲜活的案例让我意识到,廉洁不仅是党员干部的底线要求,更是融入当地血脉的文化基因。
三、以史为镜,感悟“父子恩荣”的精神内核
在“三让家风馆”中,看到吴氏族谱记载的族规:“凡吴氏子孙,为官者不得贪墨,违者逐出宗族。”这种将廉洁纳入家族伦理的做法,将个人行为与家族荣誉紧密绑定,形成了强大的道德约束力。正如吴撝谦在《诫子书》中所写:“为官者,当如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不可因一念之差玷辱门楣。”
参观“宪台风纪馆”,了解到吴撝谦在巡察中发现某县虚报灾情骗取赈款后,不仅罢免了涉事官员,还自掏俸禄救济灾民。这种“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精神,与当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高度契合。反观个别干部在工作中推诿扯皮、吃拿卡要,其根源正是缺乏“以百姓心为心”的担当。“父子恩荣传千古,清廉家风润无声。”吴廷相、吴撝谦父子用行动诠释了“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的真理。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把“父子恩荣”的精神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动力。
“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曾湾村之行不仅是一次廉政教育的“思想充电”,更是一场涤荡心灵的“精神洗礼”;不仅是预防腐败的防火墙,更是凝聚人心的粘合剂。它让我明白,廉洁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次公私分明的抉择中、每一次对特权思想的抵制中、每一次对群众利益的维护中。作为党员干部,我将以此次教育为起点,把廉洁自律刻进灵魂深处,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承诺。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