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示范、勇争先”打造文化产业发展高地
发布时间:2021-12-31

“作示范、勇争先”

打造文化产业发展高地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前景美好而广阔。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更具创造力、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的文化强省,并明确提出要打造文化产业发展高地。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践行“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多次召开高规格的文化强省建设推进大会,奋力开创新时代文化强省的崭新局面。

文化产业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放眼国际国内,江西的文化产业如何寻求新跨越新突破?对标一流,我们的文化产业如何提升发展能级争先创优?本期论坛邀请了省内文化战线的嘉宾代表,就如何以一流的“坐标系”、一流的“硬举措”和一流的“好效果”打造文化产业发展高地,助力文化强省建言献策,展现担当,体现作为。

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增强操作本领,推动全省文化产业指标在全国位次前移,奋力跑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正视问题,抢抓文化产业发展重大机遇;深化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担当实干,培养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行家里手

郎道先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资办主任

郎道先:建设文化强省,打造文化产业发展高地,我们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增强操作本领,推动全省文化产业指标在全国位次前移,奋力跑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正视问题,抢抓文化产业发展重大机遇。近日,中央财经大学、新华网和北京文投公司联合发布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我省文化产业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10位。令人高兴的是,我省文化产业良好发展态势受到外界关注,势必引起文化企业、文化投资者对江西的兴趣。但我们清醒知道,总量不大、结构不优、龙头企业不多的问题仍然突出。在看到问题的同时,要精准把握面临的重大机遇,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中的先导性地位和重大机遇,响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实现优秀的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大优质文化产品服务供给,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健康营养的精神食粮;充分认识数字化已成为时代刚需,大力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重大机遇,对标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动全省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在数字文化产业中形成江西的后发优势;充分认识不断完善的资本市场机遇,抓住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和北交所开市的有利时机,推动文化企业上市融资,不断壮大市场主体;充分认识国家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等政策的叠加机遇,发挥四面逢源的区位优势,加强对外传播,用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讲好中国故事、江西故事,扩大文化影响力。

深化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要对标一流“坐标系”,找到问题的关键点,拿出一流“硬措施”,久久为功,争取一流的“好成效”。在发展速度、结构、质量上对标,远看第一排,紧盯前一位,咬紧牙关往前冲。在发展措施上对标,做到沿海有的,我们必须有;别人没有的,我们探索试点出;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需要的,我们大胆创新出。在营商环境上对标,制定服务于文化市场主体的办事指南,推行网上通办,提高办事效率。在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上对标,大力引进国内头部企业,补短板、强弱项。坚持守正创新,在敢碰硬、勇突破中发挥文化领域改革的先导作用,激活文化市场活力;科学制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考评办法,形成上呼下应、上行下效,县市比学赶超、百舸争流的状态。在壮大文化市场主体上见真效,加快推动江西电影集团、江西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做大做强,实施省属文化企业三年创新倍增计划,发挥省属文化企业集团的引领带动作用。在推动文化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见真效,加大对“专精特新”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形成“顶天立地”大企业和“铺天盖地”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良好生态。在上市融资上见真效,坚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再融资”思路,大力实施文化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着力开展项目路演,提升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的操作实务能力,争取“十四五”末新增多家文化企业在主板上市。在推动新兴产业聚集上见真效,坚持以数字化为目标,以新业态重构为基础,以数字赋能为关键,培育壮大数字演艺、数字影视、数字艺术、数字出版、网络视听、电子竞技、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在优化金融服务上见真效,研究借鉴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好经验,在全省范围内选择条件成熟、金融服务基础较好的县(市、区)开展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建设试点,配套建设省级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推动金融机构与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精准”对接,拓宽产业融资渠道。统筹省市两级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做大“文企贷”规模。推动省文投基金成立运营,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设立子基金,引导基金投早、投小、投基地平台。

担当实干,培养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行家里手。全省文化产业工作者,要不断创新思想观念,增强落实本领。要在运用政策上成为行家里手。学习掌握新经济、新电商、数据要素市场、新消费场景、版权保护与商业化运用、元宇宙、证券业务、资本运作等知识,及时了解文化产业发展新政策、新动态,提高在新机中找商机、破困局开新局的能力和水平。要在狠抓落实上成为行家里手。发扬“昼不作、夜不息”“一日无效、一日不安”精神,始终做到决策部署马上办,指示要求立刻办,难点堵点紧盯办,便捷高效网上办,急迫问题就地办,方便企业上门办。要在破解难题上成为行家里手。做到工作有思路,破题有办法,发展有妙招,成为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答卷人”。要在招商引资上成为行家里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发扬“三顾茅庐”“程门立雪”精神,开展大招商,常招商,招大商、招优商。持续实施“环境招商、要素招商、集群招商”,突出文化产业特色,开展内容招商;发挥省文化投资公司平台作用,开展资本招商;用好园区基地载体,开展集群招商。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举办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会,开展项目推介、寻求合作。依托深圳文博会、“长三角”文博会等平台,积极组织省内文化企业“走出去”,将优秀文化创新创业团队“引进来”,务实提升招商引才效果。

对标“一流”坐标系,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准“方向盘”,推出“特色菜”,唱响“协奏曲”,走出一条以特色为前提、质量为核心、创意为重点、融合为路径的多元共生发展之路。要在“指尖”上求突破,“夜间”上出实招,“区间”上下功夫,“链间”上做文章

李小豹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小豹:当前,我省发展正处在厚积薄发、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文化产业还存在发展程度不高、产业结构不优、品牌意识不强等不足,要对标“一流”坐标系,锚定“第一等的工作”,着力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准“方向盘”,推出“特色菜”,唱响“协奏曲”,走出一条以特色为前提、质量为核心、创意为重点、融合为路径的多元共生发展之路。

一要以特色为前提。我省是文化文物资源大省,但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成产业优势。要根植赣鄱地域文化特色,将文化元素、符号与现代生产生活需求相结合,因地制宜,促进文化产业多样化、差异化发展。要培育一批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发展一批特色鲜明的示范基地(园区),形成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效益明显的产业发展格局。二要以质量为核心。文化产业的内在逻辑是“内容为王”,内容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把内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提升文化产品质量作为基本着力点。要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支持、鼓励、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精品。三要以创意为重点。创意是文化产业的“灵魂”,把创意变成项目、把项目变成产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断提升创意,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个性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才能充分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开拓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实现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的攀升。四要以融合为路径。文化产业渗透力强,与多个产业存在天然的耦合关系,具有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广阔空间,推动文化符号、文化理念、文化创意等嵌入相关产业的研发、设计与品牌营销,既有效赋能其他产业发展,又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

下一步,我们将咬定“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创新思维观念,树立全球眼光、全国视野,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打造文化产业发展高地。

在“指尖”上求突破,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抓住世界VR产业大会永久落户南昌这个历史机遇,积极支持和引导VR/AR、5G、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江西文化产业领域的集成应用和创新,大力开发建设一批指尖博物馆、线上研学、动景穿越、手游直播等文化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培育和塑造一批具有鲜明赣鄱文化特色的原创IP,强化IP的开发和转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一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数字企业成长、发展。

在“夜间”上出实招,挖掘文化消费巨大潜力。以创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为契机,从供给侧发力,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增加内容供给,拓展夜间文化消费空间,引导各地夜间经济向历史文化街区、文体娱乐功能区等区域集中布局,打造一批差异化、综合型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推动剧院、小型现场演出、画廊、博物馆、图书馆等夜间文化消费载体结成联盟,挖掘夜间文化消费的巨大潜能。

在“区间”上下功夫,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通过政策激励、科学管理、协调服务等方式,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引导创意、技术、资本、人才、信息等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集聚发展。根据我省航空、高铁、高速公路和港口码头等逐渐凸显的立体化交通优势,串联赣东北、赣中南、赣西三大片区的中心城市,构筑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世界遗产、高铁城市休闲、赣江运河生态四条具有江西文化符号的跨区域文化产业带,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链间”上做文章,推动文化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实施“金融活链”行动,优化升级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做深做实“文企贷”“文旅贷”等政银合作信贷产品,引导金融机构为文化和旅游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加强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实施“项目固链”行动,建立健全产业链重点项目库,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运营一批”的思路,积极引进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示范性、带动性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力支持文化产业链重点项目建设,更好支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决扛起主流舆论阵地的使命和担当,对标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一流标准、一流水平,助力打造更多文化产业“引爆点”,助力培育更多具有赣鄱特色、走向全国、迈向世界的文化产业,奋力打造全国一流省级党报集团,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贡献江报力量

黄万林

江西日报社社长,江西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黄万林:按照“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围绕关于“加快建设更具创造力、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的文化强省”的要求,江西日报社(江西报业传媒集团)将坚决扛起主流舆论阵地的使命和担当,对标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一流标准、一流水平,保持奋斗之志、奋发之力、奋进之势,努力干出一番新业绩、干出一片新天地、干出一派新气象,奋力打造全国一流省级党报集团。

首先,以作示范、勇争先的昂扬斗志,为推动全省打造文化产业发展高地凝心聚力。充分发挥宣传主阵地作用,讲好江西文化故事,擦亮江西文化品牌。一是聚焦“源头”、增强信心。深度挖掘报道江西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播好、阐释好、推介好江西交相辉映的红色、绿色、古色文化,做精做深“文化赣鄱”“赣地密码”“品读江西”“寻赣记”等栏目和平台,将赣鄱文化资源中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技术价值和时代价值等充分展现出来,引导全省文化企业从中获取精神滋养、坚定文化自信,助力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强势。二是宣传政策、阐明路径。扩大宣传覆盖面和知晓度,讲清楚、讲明白、讲准确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重大政策,宣传好全省深入实施文化产业链链长制的有力举措,宣传好全省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快培育新型业态的生动实践,宣传好文化产业发展新特点、新趋势、新动态。三是发掘典型、鼓足干劲。以通讯综述、专栏专访、深度报道等形式,重点挖掘报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条腿走路”的文化产业标杆典型、成功经验,重点关注报道“专精特新”文化企业,以示范带动、以典型引领,激励引导文化企业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

其次,以作示范、勇争先的昂扬斗志,在服务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上精准发力。充分发挥党报集团的公信力、影响力和传播力优势,构建助力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多层次服务平台。一是着力打造整合传播服务平台。高效整合“报、刊、网、端、微、屏、云”全媒体矩阵资源,构建集创意、策划、传播、活动、营销于一体的大策划、大整合服务体系,着力挖掘、推介和转化赣鄱本土文化资源品牌,助力打造更多文化产业“引爆点”,助力培育更多具有赣鄱特色、走向全国、迈向世界的文化产业IP。二是着力打造新型智库服务平台。做优做精“泰豪论坛”“江西人文大讲堂”等栏目和版面,不断构建起层级高端、规模庞大的文化产业专家库,打造媒体智库,形成强大思想库和高参群;提升大江大数据中心、大江舆情中心,构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数据库,提供个性化、对象化、订制化的智库服务产品,为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撑。三是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服务平台。做大做强“江西营商全媒体平台”,助力营造安商利业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服务网络,提供文化产业决策参考、招商引资、产业数据服务等服务,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第三,以作示范、勇争先的昂扬斗志,在打造全国一流省级党报集团上持续用力。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奋力推动产业实力进入全国省级党报集团第一方阵。一是聚力打造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共通互融的全媒体产业。在做深做实广告、发行、印刷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加快技术革新、制度创新、理念更新,推动“报、刊、网、端、微、屏、云”等全媒体的产业一体化发展,深化传统媒体广告模式与数字化营销模式的共融共生,积极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新闻+智慧城市”的运营模式,拓展政务信息化、舆情、大数据等多种传媒拳头产品。二是聚力打造具有报业核心竞争力的“传媒+”文化产业。大力实施“传媒+”战略,推动报业与相关产业纵向联合、横向聚合与跨界融合,推行链式互补、协作共赢的发展模式。推动江西新闻客户端、“赣鄱云”平台、大江网与5G、VR、AR、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发展,探索智能数据平台、AR和VR产品等方面的开发与布局;推动江报培训、江报会展、江报文旅、江报视频、江报智库等产业品牌的壮大发展;推动玖珑文化创意谷、豫章1号等文化园区不断做大做强,强化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及孵化器建设,不断形成文化产业聚集发展效应。三是聚力打造具有裂变效应的文化资本产业。积极推动大江传媒转板上市,加快引进战略投资、壮大自身产业体量、有序对接资本市场;积极参与我省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提升文化投资运营专业化和规范化程度,不断寻找优秀文化产业项目,用好文化投资手段,完善产业战略布局。

省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连续十三届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大型国有文化企业,紧紧锚定“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围绕全面建设“六个江西”,在打造国企改革江西样板上强势发力,着力打造“四力”“四高”型全国领先的现代文化产业集团

吴信根

省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吴信根:省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连续十三届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大型国有文化企业,紧紧锚定“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围绕全面建设“六个江西”,在打造国企改革江西样板上强势发力,着力打造“四力”(有实力、有活力、有魅力、有潜力)、“四高”型(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引领度、高贡献度)全国领先的现代文化产业集团。

一是对标一流“坐标系”,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聚焦文化出版、文化传媒、文化科创、文化商业、文化资本五大产业板块,明确分解目标任务。社会效益方面,全力冲击“五个一”工程奖等重大奖项,前三季度已获国家级荣誉130项。经济效益方面,圆满完成全年主要经济目标,确保连续14年蝉联“全国文化企业30强”。

二是聚焦一流“高标准”,进一步抓好主责主业。深入贯彻“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和“大力实施红色精神代代传工程、红色经典出版文化工程”等精神,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着力为助推民族复兴、弘扬赣鄱文化付出切实的行动。在文化出版方面,注重挖掘中国历史的大辉煌,阐释中国文化的正能量,讲述中国崛起的好故事,展望中国未来的新蓝图。尤其要系统梳理赣鄱千古文脉,编纂出版《江右文库》第一批成果;有序推出赣鄱地域文化,重点打造《江西文化符号丛书(第二辑)》等项目;致力展现赣鄱当代风貌,积极加大赣鄱文化宣传,力争更多出版物获得国家级奖项。在文化传媒方面,全力抓好电影集团组建运营,争取尽快推出部分成果。在文化资本方面,加快省文投公司组建运营,年内通过中基协备案,2022年开展实质性工作,充分发挥现代文化产业集团优势,引导撬动更多国有和社会资本投向省内文化产业。

三是出台一流“硬举措”,进一步推动改革创新。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各项改革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相关子分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进经营机制创新,持续完善事业部、项目部、工作室“三制”机构建设,围绕数字内容生产、IP多业态联动转化、出版人才生态建设、产业+基金联动等,通过改革创新办法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四是突出一流“好成效”,进一步丰富百姓生活。深入贯彻人民至上的理念,主动承担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有步骤推进新型时尚文化体验空间建设,大力新建特色阅读空间;有计划出版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读物,完善选题制度,提高出版质量,积极开展“书香赣鄱”“新华大讲堂”等全民阅读活动;有情怀面向农村扎根大地服务乡村振兴,集团除了着重帮扶黎阳村和双洞村之外,要求全系统各法人主体都要在乡村振兴中有产业项目和资金帮扶;有重点拍摄内容健康市场适销的影视作品,做好《红色银行之苏维埃国家银行》《冰球少年》《邓小平小道》等影视剧落地推广工作。

五是营造一流“好环境”,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坚决落实争创“第一等的工作”的目标要求,持续营造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政治生态。经过一年来的加班加点工作,位于赣江大道中段,占地30多亩,楼高175米,面积10.5万平方米,南昌标志性建筑之一的江西出版中心项目已基本建成,明年3月将投入办公。项目的建成运营为南昌城增加了一张亮丽的名片,更为集团提供了崭新的工作环境。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在全集团开展“营造一流环境,力创一等工作”的主题活动,倡导及时办,持续纠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倡导合力办,既各司其职又相互支持;倡导依规办,坚决落实“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制度;倡导优质办,进一步优化高标准、高质量和作示范、勇争先的工作氛围,为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华章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景德镇奋力在文化强市、文化产业集聚上作示范、勇争先,加快建设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着力打造具有“世界风范、古镇风韵、时代风貌”的陶瓷文化遗产样本区,使景德镇真正成为让世界感知中国、认识江西的国际瓷都

徐 辉

景德镇市政府副市长

徐 辉:近年来,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以全国首个文化旅游类试验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为主线,奋力在文化强市、文化产业集聚上作示范、勇争先。

我们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国际瓷都地”为目标,全力实施总投资917亿元的268个城市功能品质提升项目,提升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文明程度,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多个称号。特别是以承办2021江西省旅发大会为契机,打造了“十五景、三宴、三剧”等一批高品质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充分彰显了“美景、厚德、镇生活”的独特气质。

我们以御窑厂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龙头,整体式保护独特的千年遗存、系统式传承独特的千年技艺、集成式呵护独特的千年匠心、立体式讲述独特的千年故事,着力打造具有“世界风范、古镇风韵、时代风貌”的陶瓷文化遗产样本区,让景德镇始终是一部“活着的陶瓷历史文化教科书”。

下一步,景德镇将加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把文化与产业结合起来,开展大挖掘,促进大融合,塑造大特色,创建大品牌,推动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再上新台阶。

我们聘请国内顶尖的文化创意团队,精心编制了《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发展规划(2021-2035)》《关于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晰了文化产业发展和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我们将一步一个脚印,一项一项抓落实,奋力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新目标。

我们将强化资源整合,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我们将强化区域合作,打造一条中部地区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精品旅游线路。加快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陶大小镇、景德镇旅游集散中心、荻湾乡村振兴等项目建设。至2025年,努力新增若干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逐步形成陶瓷文化产业集群。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致力新增多个国家5A、4A级景区。旅游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文旅产业逐步与工业、农业、教育、互联网等领域融合。

我们将大力发展购物旅游,新建国际陶瓷博览旅游交流中心。提升洛客设计谷、陶瓷智造工坊、景德镇记忆风情街、陶艺街等多个陶瓷文创旅游商品研产销基地和购物街区,拉动旅游消费。

我们将坚持守正创新,将“文化+”打造成对外交流亮丽名片。着力文化赋能,进一步提升陶阳里御窑景区、陶溪川文创街区、三宝国际瓷谷、名坊园、陶青台文化创意园等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突出陶瓷文化特色,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壮大博物馆游,提升旅游演艺,讲好景德镇故事,推进非遗进景区,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积极举办瓷博会、世界非遗传承人大会、陶瓷艺术双年展等国际性活动,申创“东亚文化之都”。

我们将进一步坚定陶瓷文化自信,以瓷为媒,拓展“陶瓷+”概念。策划、举办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美学的“瓷上三国 情满东亚”100场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的文化交流活动。今天的景德镇,是一座尽显“国际范”的城市,她用小写“china”景德镇的瓷器,诉说着大写“CHINA”中国的故事。我们将加快建设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推动文化与国际交流、经贸与国际合作,使景德镇真正成为让世界感知中国、认识江西的国际瓷都。

对标一流,南昌市东湖区全力打造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区、文化大区、文化强区,滕王阁景区圆梦国家“5A”,“南昌清音”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成功引进世界500强央企招商局集团在赣投资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致力打造全省创意设计文化新地标

高辉红

南昌市东湖区委书记

高辉红:作为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老城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南昌市东湖区最独特的禀赋、最鲜明的符号、最宝贵的资源,我们有信心、有基础、有条件在打造文化产业发展高地上作示范、勇争先。

坚持“原真性”修复,在盘活文化资源上作示范、勇争先。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根基和依托。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文化复兴引领老城复兴,扎实做好“挖掘、保护、传承、展示”。先后整理出《东湖区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图》《东湖区历史文化建筑分布图》,标注出名胜古迹、革命旧址等近百处;陆续改造了滕王阁景区、建成了佑民寺南广场、打开了八一公园围墙、治理了东南北湖、打造了百花洲文旅街区,让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遗产活了起来。下一步,我们将学习借鉴杭州、长沙、成都等地做法,按照“一街一景观、一街一特色、一街一品位”的思路,结合正在推进的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开发时兴文化旅游景点和创意网红打卡地,打造更多展现南昌记忆、富有时代气息、极具动感活力的城市IP和流量入口。

坚持“融合式”发展,在做强文化产业上作示范、勇争先。近年来,我们按照园区承载、平台运营、产业赋能、融合发展思路,组建了东湖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文旅项目开发运营平台,打造了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791艺术街区、豫章1号文化科技园、百花洲文旅街区、招商局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文化产业园(街)区。特别是成功引进世界500强央企招商局集团在赣投资的第一个文创产业园——招商局文化创意产业园,该项目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7.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致力打造全省创意设计文化新地标。目前已入驻江西文创设计龙头企业海纳文创旅、江西首家24小时人文书店陆上书店等知名文化类企业,中国艺术产业园区联盟也在园区正式挂牌联络站。以此为标志,我区文化产业全景图基本成型。下一步,我们将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以打造东湖区数字文娱产业发展基地为牵引,大力实施“文化+”“+文化”工程,重点发展一批数字创意等新型文化业态,催生一批文化+教育、文化+旅游、文化+康养等新业态新模式。深入实施文化旅游产业链链长制,通过铸链补链延链强链,壮大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良好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坚持“特色化”培育,在打造文化品牌上作示范、勇争先。文化产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意和品牌。近年来,我们按照对标一流、特色引领、品牌至上的思路,成功推动滕王阁景区圆梦国家“5A”、“南昌清音”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省级非遗项目——万方圆瓦罐汤落户东湖、涅羽堂成为全省首个“非遗在景区”非遗生活馆,成功创建了5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创作的小品《“卡门”和谐曲》获第14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江西省唯一金奖。下一步,我们将高标准推进品牌创建和申报工作,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百花洲文旅街区申报省级、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省级、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推动招商局文化创意产业园争创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省级、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全力打造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区、文化大区、文化强区,充分彰显老南昌韵味和新南昌品位。

金太阳教育作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先进企业”,创造了行业传奇,2020年,金太阳教育年销售额达到63亿码洋,成为中国民营书业的领军企业;围绕优质均衡教育,创造性地构建起“教育社区”和“城市书房”两大产业形态与模式,金太阳教育由优秀迈向卓越

陈东旭

省文化产业协会会长、金太阳教育创始人

陈东旭:江西金太阳教育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奋力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作示范、勇争先。自新世纪初创办以来,金太阳教育在教育和文化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被授予“全国版权示范单位”“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先进企业”等称号。

金太阳教育以创新为驱动,以服务为根本,闯出了一条独特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当年金太阳教育以“让老师更轻松地教、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为理念,成为率先走出江西、走向全国的民营图书策划和出版发行企业。2008年,金太阳教育成为江西省唯一一家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出版物全国总发行权”的民营企业。2010年,为适应全国新课程标准改革所带来的迫切需求,金太阳教育提出“崇尚教育、助力课改,为基础教育提供核心价值与整体服务”,使金太阳教育由教辅类书商转变为基础教育的服务者和价值创造者,由此金太阳教育进入快速跨越式发展轨道。2010年,金太阳教育年销售教辅图书跨越10亿码洋的大关,跻身于中国民营书业的第一梯队;2013年,金太阳教育的教辅图书销售额达到13.5亿码洋,位列全国民营书业之首;2016年,金太阳教育实现年销售额20亿码洋,成为行业领军企业;2020年,金太阳教育年销售额达到63亿码洋,雄踞中国民营书业之巅。

金太阳教育面向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精细化服务,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营销现象”。当年,金太阳创新出的《全国大联考》,创造了24年畅销不衰的传奇;金太阳教育组建了专业化的教育研究院,策划的《当代中学生报》创造了单期发行量1800万份的奇迹,成为中国单期发行量最大的期刊;策划的《金太阳导学案》教辅丛书,连续多年销量均在10亿码洋以上,使用学校超过1万所高中。与此同时,金太阳教育相继打造了“全国中学发展论坛”“全国名校俱乐部”“全国名师大讲堂”“全国教育局长论坛”“全国新课改联盟”等教育交流和服务平台,每年参与交流的校长和老师多达40万人次。

近年来,金太阳教育紧紧围绕“以优质的均衡教育,推动高质量发展”来促进文化产业升级,创造性地构建起“教育社区”和“城市书房”两大产业形态与模式,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融合。金太阳教育社区通过构建孩子们的学习圈、朋友圈和家长圈的“2+3”养成教育模式,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目前,已有近20所金太阳教育社区累计服务超21万个家庭。金太阳教育“城市书房”采用教育文化综合体模式、教育文化小镇模式,打造全民文化书房、教师科研书房、青少年成长书房、儿童启智书房、老年人文化书房等,让教育更加强大、让文化更加丰富、让科技更加普及、让生活更加美好,助推文化型城市发展升级。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成“新名片”

徐卫平(江西省海昏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自2011年考古发掘以来,共出土金器、玉器、漆木器、简牍、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套),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按照“一流的考古水平、一流的文物保护水平、一流的展示水平”,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已完成遗址博物馆、游客中心、海昏食邑商业街等工程项目并对游客开放。博物馆展览将紫金筑城艺术场景、沙盘与裸眼3D影片相结合,多媒体动画与刘贺墓道等实景相结合,让人身临其境。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已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将打造成国内重要、国际知名大遗址公园旅游目的地。

打造VR文化产业新高地

艾强(泰豪文创集团董事长):泰豪以作示范、勇争先的干劲,抢抓机遇,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VR产业园区深度融合,助力南昌打造世界级VR产业中心。小蓝VR产业基地,由泰豪创意科技集团与小蓝经开区联合共建,集产、教、研、商、游、居于一体,VR产业园、VR科教园、智慧生态园区交会于此,地处南昌“一江两岸”核心经济区,是南昌VR产业“一城两园”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基地内的科教板块已建成,VR产业园一期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入驻VR专业高校2所、VR领先企业5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3家,中国VR50强多家,包括华为、百度、移动、联通、小派、耐德佳、深圳0glass等VR产业头部企业。公司致力于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研发多个典型产品,落地多个典型应用案例,获得多项VR方向荣誉资质、知识产权等,打造了富华山VR红色文化教育空间、鹰潭VR智慧小镇、VR滕王阁、VR青瓷博物馆等一批引人注目的项目。

庐陵人文谷呈现文化特色

郝 昀(江西庐陵人文谷旅游集团董事长助理):江西庐陵人文谷旅游集团大力弘扬庐陵传统文化和井冈山红色文化,投资15亿元打造庐陵人文谷,入选国家4A级景区。核心景区庐陵老街,融庐陵耕读文化、状元文化、建筑文化和红色文化于一体,荣获江西省特色文化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称号。庐陵老街将吉安的传统美食端上餐桌,打造了吉安最具烟火气的庐陵夜宴图;传承红色基因,打造了红色藏品馆、红色初心馆、十万工农下吉安红色展示馆、吉安将军馆和红色工兵连展览馆等红色场馆集群。

系马桩做强市井文化产业

江珊(南昌市西湖区系马桩街道党工委书记):近年来,系马桩街道“文旅+商业”推动老城复兴,重点打造“绿地井象天地文化风情街区”项目,做强市井文化产业。井象街区位于南昌老城商业、文化、旅游核心地带三眼井,周边人口多达150万,街区以15栋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民国风情建筑,以“烟火气、人情味”还原出老南昌的市井文化。在“夜经济”主题下,相继推出了“井象夜街”和“中华米粉街”,以及南昌米粉文化的“米粉博物馆”。“中华米粉街”9月底开街以来,受到省内外游客的广泛关注。元旦期间,还将推出以“井象粉宴”为主题的一系列文化活动。

“文旅+”赋能文化产业升级

李欣(南昌华侨城董事长、总经理):南昌华侨城欢乐象湖,依托本地优质文化资源,引入国内外优质的多元文化产品,精心布局“一中心、三街区、五公园、三人文、双酒店、一社区”文旅精品集群,全力打造具有城市文化会客厅功能的文旅综合体。该项目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探索“文旅+生态、文旅+商业、文旅+体育、文旅+科技、文旅+研学、文旅+节庆”等形式的融合,推出了一系列满足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产品,包括文化艺术展、体育文化赛事、城市旅游狂欢节等,使群众能够“享文化、乐旅途”。

来源:省文化和旅游厅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