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江西”系列报道(三) ——北有兵马俑,南有海昏侯
发布时间: 2021-01-12       点击数:12258

       如果要说近几年来江西在全国乃至全球最有影响的事,可能莫过于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大发现了。因为这次考古发掘的巨大影响,有人把它比作是和秦始皇兵马俑一样的伟大发现。海昏侯成了近几年来互联网上持续火爆的“网红”,“北有兵马俑,南有海昏侯”,响彻寰球。

      海昏侯墓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的墎墩山上。这是一座并不怎么起眼的小山包,距离观西村的距离只有一里多地。墎墩山上层层叠叠地埋葬着当地裘姓村民的先人,这里也是他们的祖坟山所在地。

      村民们谁也不知道,他们的祖坟山地下深处竟然葬着一个距今两千多年的震惊世界的帝王级人物——第一代海昏侯、第二代昌邑王、汉废帝刘贺。裘姓村民的祖坟山也是海昏侯刘贺的家族墓园所在地,而刘贺墓园竟然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

     刘贺墓园以海昏侯和侯夫人墓为中心,墓园占地约4.6万平方米,一共有两座主墓、七座祔葬墓和一座车马坑,面积并不宏大。其中海昏侯刘贺的墓穴面积约400平方米。

      从主墓和墓园的体量上考量,如果把西安的秦始皇陵和发掘出来的兵马俑比作是一头大象的话,那么海昏侯墓及刘贺墓园充其量就只能算是小蝌蚪。海昏侯墓这样一个“小蝌蚪”为什么能够和秦始皇陵兵马俑这样的“大象”相提并论呢?

      “北有兵马俑,南有海昏侯”之所以能够叫响,主要是因为海昏侯考古发掘有三个方面非同寻常:

一是“文物”。海昏侯考古发掘最让人心动的是出土了数量众多、无与伦比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比起兵马俑来,不逊丝毫。海昏侯文物有“多、全、奇、特”这样几个显著的特点。

      “多”是指海昏侯出土文物的数量巨大。

      海昏侯考古发掘共出土各类精美、珍贵文物一万余件(套),海昏侯刘贺当年随葬的遗物基本未被盗,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了一笔极为丰厚的珍贵文化遗存,这在汉代高等级墓葬中是极为罕见的。

      这一万多件(套)文物中,有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整套的乐器、车马器,大量的青铜、金器和工艺精湛的错金银、包金、鎏金铜器,精美无比的玉器、漆器等等。

      在这些琳琅满目的文物中,同样的文物只能算一件(套),比如十几吨重的铜钱,数量有五百多万枚之巨,只算成一件文物。还有近万枚竹简,也都只计算一件文物。海昏侯文物数量之庞大,由此可见一斑。

       “广”是指海昏侯出土文物的品类十分丰富。

      从出土文物的种类来看,有金器、青铜器、玉器、漆木器、陶器、竹编、草编、纺织品、竹简、木牍等等。其中仅玉器就有透雕龙、虎、凤纹饰的韘形佩,玉璧、玉环、玉剑具、组玉佩、玉耳杯、玉印等;而图案精美的漆器则有漆屏风、漆耳杯、扣银边的漆盘、贴金片的漆奁、漆樽、镶玉石和玛瑙的几案等;

      整套乐器包括两架编钟、一架编磬、琴、瑟、排箫、笙和三十六尊伎乐俑,形象地再现了西汉列侯的用乐制度等等。海昏侯出土文物能够完整地还原西汉时期上层贵族社会的生活全貌。

      如果要拍一部西汉时期的影视作品的话,只需要把海昏侯出土的文物还原,就完全能够满足拍摄需求。

     “奇”是指海昏侯出土文物中有很多难得一见的奇珍异宝。

      比如最吸人眼球的金器中的马蹄金、麟趾金、金饼等,后面都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极为难得的珍品,其中的麟趾金更是只存在于《汉书》的记载中,此前从来没有出土过实物,而这次刘贺墓中一次性就出土了25枚,堪称是无价之宝。还有一枚十分罕见的红琥珀,中间的昆虫清晰可见,是极为难得的“虫珀”,为琥珀中的极品。

      而被用来证明墓主人身份标志的“刘贺”玉印,玲珑剔透,印钮造型奇特,精美无比。尤其是刘贺身下的包金丝缕琉璃席和琉璃席下整齐排列的一百枚金饼,可以想见,刘贺下葬可谓是极其奢华。虽然刘贺死后没有享用到“金缕玉衣”的帝王待遇,但是他的排场一点也不比“金缕玉衣”差。

      “特”是指海昏侯出土文物中有许多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除了上面说到的麟趾金,还有一件漆屏风上绘制有孔子及几个著名弟子的画像和他们的生平,据考证这是距孔子年代最近的孔子像,据此,可以还原孔子及其几个著名弟子的原貌,真让人心动无比。

      刘贺墓出土的竹简典籍中,有《论语》、《易经》、《礼记》、《医书》、《五色食胜》、《悼亡赋》等,这都是十分珍贵的古代典籍,尤其是《论语》竟然是失传1800多年的《齐论语》,而《易经》虽然在排序上与传世《易经》相同,但又在内容上和传世《易经》差别较大,这对于传统儒家文化的研究价值极大。

      还有刘贺墓出土的一对雁鱼灯,是中国馆藏“雁鱼灯”文物中唯一的一对,环保型的设计理念足以让当下的人们拍案称奇。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二是“人物”。主要是指海昏侯墓的墓主人刘贺。刘贺的身份十分特殊,他6岁承袭昌邑王位,19岁被霍光拥立为帝,短短27天即被霍光废黜为庶民,之后度过了10年的幽禁岁月,十年后被汉宣帝封为海昏侯,任职4年后,在海昏侯任上去世,年仅34岁。

      刘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集“帝王侯民”四种身份于一身的奇特人物,这位皇室后裔身份复杂,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一生跌宕起伏,堪称千古 传奇。刘贺的正史形象、野史形象和文物形象差异巨大,更是让这个人物身上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先来看刘贺的正史形象,也就是躺在历史书中的刘贺形象。

      作为一个被废黜的皇帝,《汉书》中竟然没有专门的章节来记载刘贺,有关刘贺的记载散见于同时期其他历史人物的传记中。据《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记载,刘贺“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与孝昭皇帝宫人蒙等淫乱,诏掖庭令敢泄言要斩”等等

      从《汉书》记载来看,刘贺在当皇帝期间,确实是不太像话,做了许多与天子身份不相称的事。刘贺正史形象基本上是他当皇帝时的形象,史书的记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再来看刘贺的野史形象,也就是流传在老百姓中口耳相传的形象。

      最经典的说法,是说刘贺“在位二十七天做了1127件坏事”。正如三国时期的卢植所点评的那样,“昌邑王立二十七日,罪过千馀,故霍光废之。”刘贺“在位二十七天做了1127件坏事”的民间形象,大概率来源于正史的记述“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只不过是把刘贺下诏向天下官署征发物资的1127事,说成是1127件坏事。

      民间的这个说法给刘贺贴上了一个标签,这个标签使刘贺成为了历史上少见的尽干坏事的皇帝。刘贺作为一个失败的皇帝,这个标签应该并不符合历史的真实。

      最后再来看刘贺的文物形象

      刘贺的文物形象不像正史和野史所记载的那样不堪,而是多面多样、生动丰富、有血有肉的形象。比如出土的孔子及几个著名弟子像和事迹简介的屏风,还有记载着儒家典籍《论语》《礼记》《易经》《孝经》的竹简,无不彰显着墓主人是个崇儒尚典重礼之士。还有两架编钟、一架编磬以及三十六尊伎乐俑,也显示墓主人是个兴趣高雅喜爱歌舞之人。刘贺收藏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在当时亦堪称国宝,也说明墓主人品味不凡。

      为什么刘贺的文物形象和历史形象会有较大的差异呢?能够说得通的解释是,刘贺的历史形象代表了他人生上半场的帝王生涯,而文物形象则代表了他由庶民到列侯的人生下半场。正是因为刘贺的历史形象和文物形象的巨大差异,使得刘贺这个人物更具冲突性和大悲大喜的色彩,也使得海昏侯考古发掘愈发让人关注。

      三是“事物”。主要是指海昏侯考古发掘有许多创新之处,它本身就是一件新鲜事物。

      海昏侯考古发掘与以往我国历次重大考古发掘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的创新,尤其是边考古发掘边宣传推介,吸足了媒体的眼睛,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海昏侯考古热潮。

      从2015年10月打开刘贺的地下宫殿开始,一直到2020年9月底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海昏侯考古始终保持了“热度不减、温度不降”,成为中国考古界的一个成功范例。海昏侯考古过程体现了“三个一流”:

       一是“一流的考古”。

       海昏侯墓抢救性发掘始于2011年早春发现的一次盗墓案件。从2011年开始,在国家文物局的协调支持下,中国社科院文物研究所、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一批国内顶尖的考古文物专家参与了海昏侯考古发掘。

       江西考古研究所在对被盗的主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前,对主墓周围方圆5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对主墓和墓园进行了重点调查和钻探,前后历时5年,共勘探近100万平方米,发掘近10000平方米,发现了以海昏侯国都城紫金城城址、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和平民墓地等为核心的海昏侯国一系列重要遗存。海昏侯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高度肯定。

      二是“一流的保护”。

       海昏侯考古的整个过程都贯彻了“保护优先”的理念,无论是实验室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还是纺织品、金属器、漆木器、简牍、漆皮陶等文物保护,从方案设计到边发掘、边清理、边保护,都集中了相关领域国内最优秀的考古工作者,使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坚持预案先行,专家现场指导,始终将文物的现场保护工作摆在了首位。

       为加强对海昏侯出土文物的保护,江西省在距海昏侯墓不远处专门建设了一座国家级的考古实验室,以方便文物的清理、保护和研究。2020年1月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布了《江西省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保护办法》,标志着海昏侯遗址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

       三是“一流的展示”。

       从2016年3月宣布海昏侯墓考古重大发现墓主人的身份是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开始,海昏侯出土文物先后在首都博物馆举办了为期四个多月的“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原江西省博物馆举办了为期三年多的“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刘贺的故里山东巨野举办了“昌邑故国——海昏侯墓精品文物展”,在位于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内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举办“金色海昏汉代海昏侯国历史与文化展”等等,每个展览无一不引起巨大的轰动。

       其中在首都博物馆的展览更是一票难求,轰动京城。在原江西省博物馆的展陈入选了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获得了博物馆展陈的“奥斯卡奖”,每年的参观人数数以百万计。

       当前,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第一期已经建成开放,“北有兵马俑,南有海昏侯”的愿景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作者系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技术支持:百恒网络
版权所有: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 赣ICP备16008992号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49号

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门票预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