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听文物讲故事|二月二:玉琮变盘龙,抬头见吉祥
发布时间: 2024-03-11       点击数:1114

新华社南昌3月11日电 题:二月二:玉琮变盘龙,抬头见吉祥  

新华社记者袁慧晶
二月二龙抬头,见吉祥迎好运。2000多年前,能工巧匠将一件残破玉琮改制为盘旋玉龙,使旧物焕发新生,纳祥转运。

这件龙形玉饰出土于南昌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时,它套在一个铜杵上作为装饰,保存完整,和田白玉质地。玉龙盘旋而上,尾部围拢成半圆,身躯则和左右两侧弯转的足部形成直角,整体轮廓外方内圆。背部还高起一方形短凸棱,凸棱上有一横穿孔。这样特殊的形制,为别处所未见。



图为龙首纹龙形玉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供图

“这件玉器的本体是早期玉琮,成形年代最迟不晚于战国早期,辗转流传数百年后被刘贺收藏。”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杨军说。
为什么说成形年代不晚于战国早期呢?专家表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经过漫长的文化晕染才成为今天的形象。龙头较小、一字角、卷凸鼻、闭口,龙身满饰龙首纹是春秋末期至战国早期的共同点。进入战国时期以后,龙身多以谷纹、涡纹等为主要填充纹饰,少见龙首纹。故推测该玉器的成形年代不晚于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早期。

玉琮为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带有神秘色彩的礼器。《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其中“以黄琮礼地”。时代不断在变,曾经庄严的礼器在失去其礼器功能后,并未被弃之角落,与中国图腾信仰之一的龙相结合,变身一条蜿蜒的玉龙,传递新的美感与祝福。



图为龙首纹龙形玉饰的改制过程。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供图

杨军说,古代玉器改制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是惜玉。因玉器材质本身较为珍贵,且器物本身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后期使用中,受损的玉器往往被改做它器,或者是素器流传到后世被添上纹饰。这种情况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是普遍现象,商周时期仍较为常见,至战国及以后逐渐少见。二是创新。当一件玉器所能蕴含的意义不再符合时下的心境、价值观,人们就会破旧立新。比如,在奴隶社会,玉琮是至高无上的代表;春秋战国时期,以玉琮等礼器为象征的王权逐渐失去束缚力。人们的思维在开放中不断打破禁锢、推陈出新,表现在物质上,玉琮就成了这种社会情绪的释放载体之一。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技术支持:百恒网络
版权所有: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 赣ICP备16008992号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49号

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门票预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