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墎墩苑—海昏藏宝”全面开放
发布时间:2023-12-15

      央广网南昌12月15日消息(记者邓玉玲 刘培俊)12月15日,记者从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墎墩苑-海昏藏宝”全面开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距今2000多年的海昏侯刘贺主墓(墎墩苑)面向公众开放,这是一座实证西汉盛世文明的文化宝库。墎墩苑展示以“海昏藏宝”为主题,旨在表达刘贺墓遗址对研究西汉列侯的园寝制度、西汉列侯等级的墓葬制度等具有重要意义,也预示着回望大汉文明又多了一扇窗。

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墎墩苑-海昏藏宝”(央广网记者邓玉玲 摄)

      据介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由紫金城城址和刘贺墓园在内的西部、南部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及平民墓地等为核心的一系列重要遗存组成。

      考古发掘表明,海昏侯国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墎墩苑出土的各类精美珍贵文物,多层面、多角度展现了汉代的物质文化风貌,是汉武盛世以至昭宣中兴历史阶段的重要物证,对于解读阐释西汉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目前已公布为国家4A旅游景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墎墩苑-海昏藏宝”(央广网记者刘培俊 摄)

      刘贺墓园(墎墩苑)选址高亢、视野开阔,结构完整,园墙东西最长处约186米,南北最宽处约248米,面积约4.6万平方米。墓园以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墓(M1)及侯夫人墓(M2)为中心,另有7座祔葬墓(M3-M9)以及与之配套的祭祀建筑(祠堂、寝)、吏舍、门阙、园墙、水井等共同构成了中国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墓园,呈现了两千多年前汉代“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的丧葬观念。刘贺墓园内出土金器、玉器、青铜器、漆木器、竹简、木牍、陶器等共计一万余件套,是汉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水平的真实写照。由于此处原始地名为墎墩山,因此将其定名为“墎墩苑”。

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墎墩苑-海昏藏宝”(央广网记者邓玉玲 摄)

      “海昏藏宝”展示,总建筑面积4255平方米,包括以展示墓前祭祀建筑遗迹的半开敞式空间和展示刘贺墓主墓遗址、车马坑遗址的室内封闭空间二部分。整体建筑风貌,在满足保护、遗址价值阐释的要求下,自然地融入周围的环境和景观,与文物环境融为一体。

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墎墩苑-海昏藏宝”(央广网记者刘培俊 摄)

      墎墩苑展陈分为墓园规制、考古历程、保护展示、刘贺主墓、外藏车马坑五个展示部分,以营造遗址的现场感为设计原则,围绕刘贺墓主墓遗址、墓前祭祀建筑遗迹、车马坑遗址三大展示核心,运用原貌展示、场景营造、艺术装置、考古复原、数字演绎等多种手段及现代技术,结合图文展示内容,全景式、全方位、全过程展现刘贺墓现场遗迹及刘贺墓的考古发掘、保护展示工作及成果。

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墎墩苑-海昏藏宝”(央广网记者邓玉玲 摄)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领队杨军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实验室考古、出土文物的保护修复和考古资料的整理工作,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


来源:央广网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