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信息

揭开七星堆六朝古墓神秘面纱——江西赣江新区七星堆墓群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与保护纪实
发布时间: 2023-11-28       点击数:17011

      提起“六朝”,很多人会想起北宋著名政治家、大文人王安石的那句“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事实上,“六朝”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六个位于南方的王朝——东吴、东晋、宋(指“南朝刘宋”)、齐、梁、陈,它们构成了我国历史上首个“南方大开发”的时期,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在江西南昌,也有这么一处古墓,见证了古江西人筚路蓝缕、开山辟林、在曾经的“化外之地”发展经济文化的峥嵘岁月,这就是位于赣江新区南坊村的七星堆六朝墓群遗址。

成  果

“七星”伴茔 

发现东吴周氏墓园

      所谓“七星堆”,是当地老百姓历代口口相传的七个土堆,不知是巧合还是特意为之,其与六朝古墓群在空间上构成“七星伴月”之势。故而,七星堆六朝古墓群有了个颇为浪漫的“开局”。

      南坊村北倚儒乐湖、东临赣江,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建考古队在这里对七星堆六朝古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一组涵盖117座古墓葬、7条排水沟、1500余件遗物的古墓群重见天日。其规模之宏大、体系之完备、留存文物之丰富,让世人惊叹,系目前国内罕见的保存较好的大型六朝墓群,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墓群分A、B、C三个区,除B区因保存较差破坏严重外,A区和C区均有重大发现。根据揭露出的墓葬形制与出土遗物推测,考古工作者认为,A区主体为东吴周氏家族墓园。

墓群出土遗物

      C区则发现一座高等级墓葬M31,其墓室结构与南昌东吴高荣墓、鄂城东吴孙将军墓较为相似。墓砖铭文“甘露元年”应为东吴晚期的公元265年,墓中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品,墓主人的身份应该与高荣、孙将军大体相当。

出土遗物

见证“北人南迁”

      东汉末年,北方战乱不断,经济衰败,“中原流民多南渡”,此时的江淮以南,东吴孙氏崛起,经略南方,北方移民的涌入,为南方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七星堆六朝古墓群见证了这一时期江西地区的开发与繁荣。

      在社会经济方面,墓群出土了江西洪州窑、湖南湘阴窑、浙江越窑的产品,充分证明了六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船运发达和商贸繁荣。在民族融合方面,以C区墓葬M31为代表的部分六朝墓葬具有中原风格,出土了胡人俑、骑马俑等体现民族融合的随葬品,是六朝移民“北人南迁”与民族融合的历史见证。在文化面貌方面,A、B、C三区墓葬规模有大有小,墓葬分布特征不一,埋葬制度不同,是东汉至六朝社会结构的缩影,反映出社会的多元化和不同时代的文化面貌。


进  展

发掘资料整理工作

进入尾声

      价值斐然的成果背后,不仅需要考古人胼手胝足、深耕田野进行发掘,发掘后的资料整理工作也至关重要,这是成果刊布之前的关键环节。其中有我们所熟悉的文物修复工作,更包括许多细致严谨的流程。

      根据《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所述,发掘资料整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具体分为六点:(一)全面核校发掘期间的记录资料,严禁改动原始记录,如原始记录有误,须另纸勘误;(二)根据原始记录清点文物,按单位整理、修复文物;(三)文物整理的记录有文字、实测绘图(临摹)、影像、拓片等形式,文物标本应制作器物卡片;(四)根据需要对发掘取得的人类学标本、动植物遗存、环境样品、文物标本等及时进行分析和检测;(五)根据类型学原理检验发掘期间对遗迹单位相互关系的判断;(六)按遗迹单位将各种资料整理记录和发掘记录汇总,建立资料库,为便于档案的管理、查询和进一步研究,可建立电子数据库。

      目前,七星堆六朝墓群项目资料整理工作已进入尾声。为进一步了解考古工作者所付出的努力,我们走近七星堆六朝墓群项目组,近距离观察考古人的日常工作。


探  访

“文物医生” 

从残片开始修复文物

      谈起文物,很多人第一印象是博物馆展柜中的那些“老物件”,其中不乏流光溢彩、精美绝伦者。事实上,由于长埋地下、地壳运动及微生物作用等因素,大部分文物被发掘时,已是残缺甚至碎片状态,其曾经的色彩也因重见天日后的氧化作用而消失殆尽。

      让文物重焕光彩,需要文保工作者开展及时而细致的修复、记录工作。在发掘时,发现遗物要及时记录位置、保存状况等信息。发掘结束后,要及时按照单位进行整理,根据不同类型遗物的材质特点进行分析评估后开展清洗、拼接、修整、加固等一系列修复工作。

      “90后”考古人桂松松就在七星堆六朝墓群项目组从事文物修复工作。对于文物修复的过程,桂松松介绍说,主要是“拼碎片”,即先把特征类似的碎片聚在一起,拼出大致形状后,再找出剩下的碎片补齐,这意味着,修复人员经常要从数百个碎片中找出一个适配的残片。“接触多了,就能凭经验猜到碎片是哪个位置。”桂松松说。

文物修复过程

      一块小小的残片,在桂松松等考古人看来,却蕴含着巨大价值。他表示,在发掘过程中,通过碎片可以判断其所在的土层属于哪个朝代,后期经过研究,也能探寻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和历史奥秘,而文物修复师拼碎片、复位文物,更是找回历史的一种方式。

修复后的遗物

“文物”摄影师 

给每件文物拍摄“证件照”

      修复工作完成后,需要对遗物进行文字、实测绘图(临摹)、影像、拓片等多种形式的记录。

      文物照片是展示、介绍文物本身所负载的信息的重要手段,拍摄时首先要遵从还原文物原貌的原则,严禁夸张、变形,真实性是文物拍摄的基本要素。此外,拍摄者要具备一定的文物相关知识,注意文物的构成,同时还要注意器物的形状、质感,合理运用光影效果,使器物能够呈现出立体感和历史价值。通俗地说,每一张文物照片相当于文物的“证件照”。

      在考古项目中,也有负责文物拍照的工作者,他们以相机为工具,用镜头描摹历史,给每一件文物拍摄多角度、全方位的“证件照”,留存下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曾参加省内多个重大考古项目的杨师傅是七星堆六朝古墓项目组中的一位资深摄影师。他表示,每件文物至少要拍4张照片,遇上有特色的文物,则要拍摄多个角度,确保将细节呈现地淋漓尽致。这期间,由于光线、画质等原因,相机拍摄的照片很容易出现色差,因此,尽可能还原文物本来色彩,对摄影师而言,是极大的考验。

      “灯光很重要,我们一般会根据灯光的亮度调整相机曝光等。”杨师傅说。此外,在实际拍摄中,还要根据需要放置标签、比例尺、色卡等等供后期保存和处理。

拍摄遗物

年轻人“挑大梁” 

热爱成为原动力

      来自江西景德镇的“00后”女生姚雨萱是项目组中名副其实的小“萌新”,她毕业于大连艺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据介绍,姚雨萱加入项目组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文物整理和文物拍摄的记录登记,主要负责整理文物编号和协助老师对文物进行色卡对比等。

      说起“为何选择考古这份工作”,姚雨萱坦言称,这之中有很大的兴趣因素。“很多人认为,考古这个专业很冷门,找工作也比较难,但我觉得把兴趣和爱好变成工作其实也是一件蛮不错的事情。”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本科硕士均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专业的“90后”项目负责人吴通告诉记者,在七星堆六朝墓群考古工作中,年轻人正在老师傅的带领下逐渐成为“主力军”。

      考古理念的进步不仅伴随着考古领域的多学科合作,也推动了“高科技”应用。在七星堆六朝古墓群考古现场,大量的科技手段为考古装上“慧眼”,三维扫描、3D模型、“数字化”复原等科技手段,以更多样化、立体化的方式记录和展示了七星堆墓群的收获和成果,为之后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支撑。日新月异的科技为新时代的考古工作赋予源源不绝的新动能。

墓群的三维模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新时代新征程,江西考古正朝着“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宏伟目标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技术支持:百恒网络
版权所有: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 赣ICP备16008992号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49号

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门票预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