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习理论心语 真正奉行“人民至上”
发布时间: 2023-02-14       点击数:6348

(一)“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只见公仆不见官”……

2022年10月下旬,距离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在讲话中,他接连用了3句引语,生动阐释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习近平同志在延安工作生活了7年,带领群众挖窑洞,建沼气池,打井取水,打坝造田,办缝纫社、铁业社……群众需要什么就干什么,与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

“官”“民”关系的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部人类文明史的缩影。在阶级和国家产生以前,氏族首领是为氏族成员服务的“勤务员”。这种“官”“民”关系,既是“主”“仆”关系的原始状态,也是“主”“仆”关系的本来面目。这种关系,为私有制的产生和国家的形成所逐步颠覆。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之后,提出了包括“人民公仆”在内的一系列超越前资本主义的相比较而言的先进理念,但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公仆”才真正变为现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共产党人的“人民公仆”情怀概括为“人民至上”,为包括文化战线在内的各条战线作了立场规定。

(二)奉行“人民至上”,就要在文化创作和生产中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

2004年,浙江省承办的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定格了感人一幕:一位耄耋老人,牵着一位稚气十足的小女孩,在台上敲响了艺术节开幕的大锣。

为体现“人民的节日”这一宗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敲定了这个别具一格的开幕设计。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基本立场。早在1842年,马克思即明确提出:“自由报刊的人民性,以及它所具有的那种使它成为体现它那独特的人民精神的独特报刊的历史个性——这一切对诸侯等级的辩论人说来都是不合心意的。”“人民历来就是什么样的作者‘够资格’和什么样的作者‘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

20世纪30年代以后,毛泽东同志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文化思想的人民性。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同志提出著名论断:“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鲜明地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他发出号召: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

延安文艺座谈会参会者、作家刘白羽后来形容:“我甚至感到整个世界的重量此时都凝聚在中国的西北高原和这一片黄土地之上,凝聚在这会场里每个人的心上。从此以后,中国的文学、艺术,中国的文艺工作者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

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我们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出的有关论述基础上,对文化文艺工作的人民性作了新的全面阐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并由此“中心”点出发,进而提出两个“最高”的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近年来,一大批新的文化佳作,在体现两个“最高”要求、满足人民在新时代新的文化需求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为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指引了正确的方向、吹响了新的号角。我们要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把生活作为创作的不竭源泉,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让文心与民心相融、文气与民气相通,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精品力作。

(三)奉行“人民至上”,就要既心怀作为集体的人民,又心系人民中的每一个个体。

“人民”是一个集体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使用“人民”时,多次强调“人民”的集体性。例如,他说:“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又如,他说:“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同时,我们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眼中的“人民”,是包含每一个个体的“人民”。谈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他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论及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他强调:“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谈到文艺要表现人民悲欢,他说:“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文艺工作者不能以自己的个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

在一次部署教育工作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禀赋、才能、爱好和特长不尽相同,不能只关注学习好的学生,使很多学生被忽视、被遗忘,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就和成长的快乐,越来越没有信心。”为增强说服力,他引用了一首古诗:“清代诗人袁枚有一首诗写得很感人:‘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教育的目光不能总是盯着花园里耀眼的牡丹花,而要更多投向墙角处不起眼的苔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中每一“个”的关切和党的二十大对“均衡性和可及性”的关注,指引我们在落实“人民至上”的实践中注意落细落小落实,防止停留于口号或大而化之。我们要充分注意,与经济权益、政治权益和社会权益一样,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效能提升,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在文化治理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优化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程序、每一个步骤,使我们的文化工作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最严格、最细致的追问。

(四)奉行“人民至上”,就要既关心文化结果惠及人民,又注意文化工作过程尊重民主权利。

在一次考察上海时,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同外国政要的一次对话:“‘你们这么多城市、这么多人口,是怎么管的?’我说,我们每一个人的能力、精力都是有限的,就是把管理职能分解到方方面面。系统性管理,各负其责,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由此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提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强调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表现在参与主体的广泛性,而且表现为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权利的行使涉及民主程序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管理和推进文化创造中,既关心我们的工作结果是否能使人民受益,又要注意“众人之事”的实施过程是否尊重了人民民主权利。我们要做到从诉求表达到协商监督、再到诉求有效解决的全过程中,在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充分体现人民意愿、倾听人民呼声、实现人民利益。

(五)奉行“人民至上”,就要真正落实“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

在2014年10月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作家王愿坚讲述柳青蹲点农村14年创作《创业史》的故事,感慨地说:“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2021年底,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讲话时,习近平总书记进而提出“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

有的人认为,自己就生活在“生活”中,“到处都有生活”,因此不用再提“深入生活”了。殊不知,奥斯特洛夫斯基早就说过:“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人民群众奋斗在工作一线,与广阔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最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人民的也就是生活的,向人民学习,也就是向生活学习。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更加多样化、复杂化,隔行如隔山,我们如果不主动去了解、探求,是绝不可能熟悉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大声倡言,文艺家以最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深入人民的生活中,通过自我革命超越个人局限,真正与人民打成一片。如此,才能创造出真正反映人民生活、满足人民需求、增强民族力量的精品力作。

(六)“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二字格外鲜明醒目,力重千钧。

文化工作奉行“人民至上”,就要致力于中国式现代化,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知政失者在草野。”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人心就是力量。”我们党的党员人数,放在人民中间还是少数。我们党的宏伟奋斗目标,离开了人民的支持就绝对无法实现。

2013年12月26日,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话语谆谆:“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是黄钟大吕之音,值得每一位“人民的勤务员”长萦脑海、长铭心中,文化工作者自然不能置身其外。

来源:中国文化报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技术支持:百恒网络
版权所有: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 赣ICP备16008992号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49号

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门票预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