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沿着这条光明大道走下去(奋进强国路·总书记这样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2-02-28
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

  ——习近平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宽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新时代,新征程,新奋斗。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奋进强国路·总书记这样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系列报道,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深入采访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以及专家学者、基层干部群众,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场景和非凡历程,充分展现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巨大政治勇气、强烈历史担当、深厚人民情怀,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00面红旗迎风招展,100声礼炮响彻云天。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伴着隆隆的礼炮声,国旗护卫队官兵护卫着五星红旗,阔步走在红毯上,神情庄重、步履铿锵。

  脚下这条红色之路,连接过去,通向未来。

  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到民富国强、屹立东方,这是一条饱含苦难与梦想、奉献与牺牲的路;

  从人口多、底子薄、“一穷二白”,到“当惊世界殊”“风景这边独好”,这是一条不懈奋斗、通往民族复兴的路。

  天安门城楼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要想发展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

  “我会见一些国家的领导人时,他们感慨说,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怎么治理呢?”

  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娓娓而谈:“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时光荏苒,又一个早春时节。

  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主席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指出:“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两段话语,映照初心,折射出治理一个人口规模巨大国家的不易。

  大国之大,在人口规模之大。以中国的体量,再大的成就除以14亿多人都会变得很小,再小的问题乘以14亿多人都会变得很大。

  大国之大,在地区差异之大。“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作为有着14亿多人口的国家,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让14亿多人都过上好日子,还需要进行长期艰苦努力。

  “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重若千钧。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

  这样的人间奇迹,写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写在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在这样超大规模的国家实现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和世纪性的难题——迄今为止,全球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人口约为10亿人,不到全球人口的1/7。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走自己的路,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要想发展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

  2021年3月22日傍晚,武夷山九曲溪畔,正在福建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朱熹园。总书记意味深长地说:“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1年6月7日至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表示:“我相信,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更加坚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到那个时候,一个幸福的国家、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一定会建设起来。”

  领航壮阔征程,指引前进道路。“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这条光明大道走下去,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

  “全面小康之后还要现代化,这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

  一幅幅图片,一张张图表,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把人们带回了近代以来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难忘岁月……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总书记郑重宣示。

  笃志前行,虽远必达。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非凡成就,原因何在?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

  2021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位于滦河北岸的河北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考察调研。在村民霍金家门口,闻讯而来的村民们纷纷向总书记问好。

  “全面小康之后还要现代化,这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激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得稳,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副场长张利民讲到,迈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康庄大道,我们必须坚定制度自信,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作出决定。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覆盖13个方面的制度,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奠定“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石。

  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世纪之问。

  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破除“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中国的现代化,没有走西方老路,而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历史反复证明,不顾本国国情、照搬西方模式,不是水土不服,就是成为他国附庸。

  2021年3月1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习近平总书记和2000多名出席会议的人大代表,郑重按下表决器。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决定。

  2021年11月5日,怀仁堂投票站,五星红旗鲜艳夺目,镶嵌着国徽的红色票箱端放正中,投票工作规范有序,现场氛围庄重热烈。这一天是北京市区和乡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日。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怀仁堂投票站,仔细听取有关选举事项的说明,拿出选民证交给工作人员核验,领取一张选票,在写票处认真填写选票后,走到票箱前郑重投下自己的一票。“要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贯通起来,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总书记强调。

  北京中轴线往北,巍然矗立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成为一座红色新地标,参观者络绎不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置身展馆,一块块展板、一件件展品,清晰勾勒出中国发展稳定奇迹背后的“制度密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事关全局的重大制度,真正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

  在湖北武汉,一名来自教育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下沉社区参与志愿服务近70天,同时面向80多个社区的社区工作者和下沉党员发放问卷,形成有关社区建设的调研成果;在江西抚州,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走村入户收集意见建议,推动创办旅游产业培训班,让当地群众尝到乡村旅游转型成功的甜头;在上海长宁区,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的虹桥街道让基层群众的立法建议搭乘上了“直通车”。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中国之制”充分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实现“中国之治”。

  伟大的宏愿,催人奋进;美好的景象,激动人心——到2035年,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东方古国将进入现代化行列,彻底改写人类现代化的世界版图。

  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宣示豪迈而坚定:“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的中国,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进行着深邃思考和长远谋划。

  发展速度在换挡,发展方式在转变,经济结构在调整,发展动力在转换……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的战略部署。

  击鼓催征稳驭舟。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超114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预计超过18%;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服务贸易、对外投资、国内消费市场规模世界第二。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

  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这代人有一份情结,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善治国者,善于谋势;决胜负者,长于布局。

  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2021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一点也不会比过去少。”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正朝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陕西榆林市绥德县,位于疏属山下九真观的中共绥德地委旧址展厅里,有两行字十分醒目:“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2021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仔细察看旧址布局和部分复原场景,参观有关专题展陈。“端端地,这是关中话,稳稳正正地。”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是赢得了民心,是亿万人民群众坚定选择站在我们这一边。

  “我们要做到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定边镇十里沙村党支部书记石光银认为,“我们成立农民治沙公司,把治沙和致富紧密结合,让老百姓成为治沙事业的重要力量和受益群体。”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

  中国发展成就归结到一点,就是亿万中国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把14亿多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总书记深情的话语,饱含着人民领袖对人民的真挚情怀。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推行垃圾分类,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和抑制房地产泡沫,加强食品安全监管……2016年底,事关百姓民生的“小事”“身边事”成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的议题。“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等6个问题,都是大事,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底色更浓厚、更亮眼。

  “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党和国家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患者,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高度重视。经过战疫的历程,人民至上的理念进一步落地生根。

  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

  “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我们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在精准扶贫理念指引下,十八洞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实践证明,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来,就能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基层考察调研,顶风雪、冒酷暑、踏泥泞,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指引,坚实足迹印在祖国大地,深切关怀留在百姓心间。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经过一代代接续努力,以前贫困的人们,现在也能吃饱肚子、穿暖衣裳,有学上、有房住、有医保。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指出。

  “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我们坚信,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本报记者邵玉姿、张丹华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28日 01 版)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