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年前的裴李岗人已用红曲霉酿酒
发布时间: 2021-12-20       点击数:3605

  这是在位于河南省新郑市的裴李岗遗址出土的陶壶(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供图)

  新华社郑州12月18日电(记者桂娟、李文哲)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裴李岗遗址项目负责人李永强17日在2021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披露,新郑裴李岗遗址最新发现距今约8000年使用红曲霉发酵酿成的酒,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使用这一酿酒技术的实证。

  “研究确认了裴李岗人使用红曲霉制曲作为发酵剂,主要利用稻米,并加以芡实和小麦族种子为原料的酿酒方法。”李永强表示,此前有研究揭示仰韶文化的酿酒方法中包括利用红曲霉为发酵剂的技术,但晚于裴李岗文化。

  参与对出土物进行检测研究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刘莉教授研究团队在两件陶壶的残留物中,检测出丰富的红曲霉菌丝和闭囊壳以及具有发酵特征的稻米淀粉粒,表明陶壶被用于酿酒和储酒。遗址内还出土了一件或用于过滤发酵酒液的漏器,一件或用于温酒的炊具鼎。

  考古发现显示,河南舞阳贾湖遗址、浙江义乌桥头遗址、陕西临潼零口遗址等均出土过用于盛酒的陶壶,距今9000至7500年。

  李永强说,多个遗址点发现酒,反映出先民食物加工方式的一种变革或者流行,可能存在技术传播路径。

  位于河南省新郑市的裴李岗遗址距今约8000年,是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发掘,已为研究我国农业起源与发展、陶器制作、纺织业、酿酒工艺等提供大量重要实物例证。

  “遗址还出土较多植物韧皮纤维,最新检测显示,部分纤维显示有蓝、黑、粉色,以蓝色为主,表明使用颜料染色工艺的存在。”李永强说,目前还无法鉴定染料的来源,这一谜团未来有望通过化学分析破解。

  这是位于河南省新郑市的裴李岗遗址发掘的墓葬(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供图)

  这是在位于河南省新郑市的裴李岗遗址出土的陶壶(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供图)

  这是在位于河南省新郑市的裴李岗遗址出土的漏器(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供图)

  这是在位于河南省新郑市的裴李岗遗址出土的炊具鼎(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供图)

  这是在位于河南省新郑市的裴李岗遗址出土的陶壶(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供图)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技术支持:百恒网络
版权所有: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 赣ICP备16008992号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49号

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门票预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