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研究” 主题边会在福州举办
发布时间:2021-07-18

7月18日,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之际,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承办,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协办的“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主题边场会议成功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特蕾莎·帕特里西奥出席会议并致辞。

宋新潮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贺信中,强调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海上丝绸之路正是人类不同文化互动和共存的见证与延续。近年来,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研究、展示阐释、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他表示,中国将继续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各海丝沿线国家的国际协商与合作,共同做好海丝的保护,开展主题研究,探讨跨国联合申遗策略,共同把全人类的宝贵历史文化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景峰回顾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的“对话之路:丝绸之路整体研究”项目和以此为契机推动的丝绸之路申遗系列工作。这是数十年协调和共同保护的成果,开创了可行的先例。他引用曼德拉的名言“在事情未成功之前,一切总看似不可能”,鼓励各国继续在丝绸之路的框架下开展交流与合作。他还介绍了最新出版的《世界遗产》杂志“丝绸之路”专刊的中文版。

特蕾莎·帕特里西奥表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需要制定一个时空框架,需要加强对话、尊重、理解,设置总体战略,界定各个遗产点对突出普遍价值的贡献和彼此之间的联系,研究遗产点之间在变迁过程中的关系等。她指出,今天的会议迈出了十分重要的第一步,未来还应进一步加强海丝框架研究,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愿意为此提供技术支持和能力建设方面的帮助,为建设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世界遗产公约》贡献力量。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柴晓明在发言中表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保护研究的主要专业支持机构,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将持之以恒服务好、联系好各省市、遗产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保护与研究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撑,讲好中国故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伦敦大学学院教授Tim Williams以《海丝特征与遗产保护的重点工作》为题,介绍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时空框架、线路特征、遗产类型和价值的总体论述。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总工程师刘晓明以《传承海丝文化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题,介绍了以广州为牵头城市的海丝城市联盟近年来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并介绍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相关研究情况。西澳大利亚大学教授Tim Winter以《海洋遗产外交政策:联通的历史》为题,从海洋遗产的视角探讨了海上丝绸之路对于各大文化体系的联通流通的纽带作用。

随后,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际专家就海上丝绸之路保护与研究进行了对话。

本次边会是海上丝绸之路保护与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五年前的几乎同一时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中国精心筹备的海上丝绸之路边会受当地未遂政变影响而未能举办。五年来,中国对海丝的历史价值和国际合作有了更深入和切身的思考。尤其是在共同面对疫情的今天,各国携手,推动跨国系列遗产的联合研究、保护,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海上丝绸之路的保护与研究不仅是中国的使命,也是海丝沿线国家共同的事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遗产框架体系下,中国将与各国通力合作,在国际多边框架下开展联合工作,推动海丝遗产的保护,构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交流合作体系。(文宣;摄影:赵昀 徐秀丽)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