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晨报:海昏侯刘贺随葬餐具一应俱全,再现西汉赣地饮食文化礼仪
发布时间:2021-04-01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了形制、大小不一的各种饮食器具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在漫长的岁月里,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食材的选择搭配,到烹饪制作方法,再到饮食器皿及宴饮礼仪,都独具特色。位于江西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的西汉海昏侯墓自发掘以来,出土了无数珍宝,通过墓中出土的五谷杂粮、饮食器具等与饮食相关的文物,考古人员推测海昏侯是个热爱美食美酒的人。同时,从这些文物还可以大致了解西汉时期流行于赣地的饮食文化。

海昏侯墓的储藏室

食官库面积占据一半

       关于海昏侯的“吃货”人设,首先要从其墓中的食官库说起。据了解,在古代封建社会,历朝宫廷都有食官,主要负责王室的饮食事务。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汉宫设少府置六丞,属官中有太官、汤官、导官,又有胞(同“庖”)人,均为食官。隋唐历史学家颜师古批注道:“太官主膳食,汤官主饼饵,导官主择米,胞人主宰割。”分工非常明确。

       据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介绍,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鋗上铭刻着“昌邑食官”,并有“昌邑二年造”的字样,这说明第一代昌邑王刘髆(刘贺的父亲)府上设置了“食官”。刘贺成为海昏侯之后,也有专门的食官。

       据悉,通过海昏侯墓的布局可以发现,海昏侯墓储藏室的整个东回廊和北回廊的一部分都属于“食官库”,其面积相当于粮库、钱库、衣笥库、武 库、文书档案库、娱乐用器库的面积总和。可见,对于刘贺来说,无论是在生前还是死后,饮食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席地而坐分案而食

餐前盥洗是重要礼仪

      据杨军介绍,在南北朝之前,我国还没有桌椅板凳之类的家具,人们坐时就在地上铺一张席子,因而有“席地而坐”之说。西汉时期仍然处于席地而坐的阶段,人们坐姿以跪坐为主,两膝跪在席上,臀部坐在脚后跟上。为防止席的四角卷起,还会特意用席镇压着,海昏侯墓出土的席与多套十分精美的青铜席镇便是佐证。

      与席地而坐的饮食习惯相对应的,便是食盘、食案和食几。食盘有方有圆,盘边有沿,盘底无足,可以用双手捧住;食案的底部有矮足,案面可大可小,大的长一两米,小的双手可托起;食几则比食案略高一些,既可依靠,也可放置盘、杯、碗等较矮的食具。海昏侯墓出土的食案有彩绘的案面,档次极高,尤其是镶嵌着宝石的食案,更是如同精美的艺术品。

      另据江西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徐长青介绍,海昏侯墓食官库中用于盥洗的水器很多,包括鉴、缶、鋗、盘、匜、盉等,有的器型非常大,可以供多人同时盥洗,体现出西汉时期盥洗是餐前的重要礼仪,因而将水器也归于礼器

饮食器具设计巧妙

适合当时流行的分餐制

      在海昏侯墓食官库中,饮食器具丰富多彩,如炊具类就有9件青铜鼎(包括7件方耳鼎、2件圆耳鼎),有的有盖有的无盖,有的精致有的粗糙,主要用于煮肉和盛肉。另外还有青铜釜,既可烧水,又可煮肉,还可以熬粥。

      食官库中还有一些食具,如成摞的漆盘、漆碗,与现在所用的食具差别不大。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白陶鼎与白陶盒,两者形状十分相似,上下都是圈足的为盒,上面有耳下面有足的为鼎。用餐时,白陶盒可以上下分开,一器两用,非常适合当时流行的分餐制。

      值得一提的是,西汉古人就餐取食时,使用匕和柶。匕就是一种像匕首的小刀,吃饭时割取固体食物。柶就是如今的长柄勺,吃饭时舀取流体食物。海昏侯墓出土了一只青铜的和一只木胎髹漆的柶,线条流畅,造型优美。

饮酒器皿较为简单

早在西汉就开始调酒

      在汉代王公贵族的饮食文化中,喝酒是重要的一环。《汉书·食货志》中说:“百礼之会,非酒不行。”在刘贺当皇帝时,不顾先帝治丧期间的禁忌,多次“与从官饮啖”“与从官官奴夜饮,湛沔于酒”,因而遭到霍光等人的谴责,以致被废。可见刘贺有饮酒的嗜好。

      徐长青说,海昏侯墓出土最多的是耳杯,既有玉耳杯,也有青铜耳杯,还有漆耳杯,相比于此前的爵、觚、斝、觥等多种酒具,可见西汉时饮酒的器皿已趋于简单。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盉也是一种盛酒器,兼可用作温酒或调和酒与水的器具,由此推测当时便有调酒的现象存在。

      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个形似制酒用品的青铜“蒸馏器”,其内还装有芋头。芋头应该与蒸制白酒有关,因为直到现在,日本清酒的主要原料仍是芋头。

五谷杂粮以稷为主食

肉类烹调手法多种多样

      数千年前的西汉人做饭都用哪些食材,又是怎样烹饪的呢?海昏侯墓出土的在一些常人看来不太起眼的物品,恰恰给出了答案。

      据了解,除了饮食器具,海昏侯墓还出土了黍、稷、稻、麻等五谷杂粮。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施由明介绍称,海昏侯墓出土的五谷杂粮是西汉时期的主要粮食,其中以稷的数量最多,可以看出稷是当时人们的主食。

       其实,汉代肉食的烹调方法很多,包括煎(烧烤已经做好的肉酱)、炮(将禽畜宰杀后在其外面涂上泥巴放到火上去烧)、腌(把新鲜的牛肉切成薄片,放在好酒里浸泡一昼夜,再加上佐料食用)等。古籍中常见的吃法还有脍、炙、醢、脯等。海昏侯墓出土的大量罐、壶、鼎、盒等,就是用来盛放制作好的肉食,其中有一件漆盘,上面写着“脯酱”二字,可见刘贺偏爱这种吃法,这也是古籍中西汉时期常见的肉类烹调方法。

      食官库中还发现了板栗、荸荠、菱角、花生等果实,这些食物既可当饭又可当菜,长期食用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期,要求老百姓每人都种植两棵香椿树、一畦韭菜,这样从春天到秋天都有菜吃。正是这些蔬菜,改善了西汉百姓的膳食结构,大大丰富了营养,强健了体魄。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火锅

出土中国最早火锅

重现“钟鸣鼎食”盛筵

    “最能体现海昏侯作为皇室贵胄豪华的宴饮排场的,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青铜火锅,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杨军介绍道,“这是西汉时期王侯贵族日常饮食使用的已经比较精致的食具,和现代人使用的火锅非常相似,上部为食物器皿部分、下部为一个炭火盘。”

       据悉,青铜火锅中间放置炭火,外沿烫菜。被发掘时已有使用过的痕迹,炭盘里有明显炭迹,锅内也有使用过的迹象,甚至还有板栗、荸荠、菱角、花生等食材残留物。曾参与海昏侯墓发掘的考古专家张仲立认为,通过有使用痕迹这点判断,这尊铜火锅很有可能是墓主生前使用的物品,这说明墓主生前可能喜欢吃火锅。对此,网友们纷纷表示惊讶:“原来在数千年前江西的祖先已经开始‘吃火锅’了。”

       另外,和青铜火锅一齐出土的还有一个重要食具——染炉,它是供作蘸酱料使用的,也具备加热保温功能,算是古人吃火锅的配套,从侧面反映了汉代贵族钟鸣鼎食的风雅饮食文化。

来源:江西晨报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