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海昏——汉代海昏侯国历史文化展
发布时间: 2021-03-24       点击数:16080
      海昏侯刘贺墓考古成果惊艳世界,揭开了海昏侯国的神秘面纱。先后获得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等诸多奖项。海昏侯国遗址的保护工作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将其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江西省委、省政府和南昌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文物局提出的“一流的考古,一流的保护,一流的展示”要求开展各项工作,于2016年成立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遗址博物馆,专门负责该遗址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文物研究、文物展示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位于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一座依托海昏侯国考古遗址,以发掘、保护、研究、展示为主要功能的专题博物馆,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2020年9月23日,经过四年多的精心规划、精致建设,博物馆建成开放,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出席开馆仪式并讲话。


展览主题 推陈出新

      为了更好地展示海昏侯国遗址的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在博物馆建设、展览设计等不同阶段先后召开10余次专题座谈会、论证会、评审会,邀请信立祥、李耀申、陈卓、韩永、石金鸣、高大伦、郭伟民等国内知名专家集思广益,确定了以“金色海昏——汉代海昏侯国历史与文化展”为基本陈列、“书香海昏——汉代海昏侯国简牍展”和“丹漆海昏——汉代海昏侯国漆器展”为专题展览以及若干临时展览所组成的展览体系。



      基本陈列“金色海昏——汉代海昏侯国历史与文化展” ,以“金色”为题,源于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褭蹏金、麟趾金、饼金和钣金共480件,总重量约115公斤,是我国汉墓考古史上保存最完整、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一次发现,超过了此前历次出土汉代金器的总和,不仅展现了海昏侯刘贺堆金积玉的财富,同时印证了西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名副其实的多金王朝;并且“金色”也是刘贺墓出土文物受到社会公众热议的话题。



     “金色海昏——汉代海昏侯国历史与文化展”,总面积约4800平方米,展线长度670米,展出精品文物1200余件套。在主题上区别以往考古成果展或珍宝展,选择历史文化的视角,以一个人(刘贺)、一座墓(刘贺墓)、一座城(紫金城)为切入点,再现一个消失的侯国(海昏侯国),运用历史文化的叙事手法,以海昏侯国历史文化为主线,以物言史,反映世界大背景下的大汉盛世。

展览内容 科学严谨

       序厅浮雕以“大汉海昏,侯国气象”为主题,描绘一个山灵水秀、威仪赫赫、生活富饶的侯国盛景,揭开“金色海昏——汉代海昏侯国历史与文化展”的序幕。

       展览由上篇“豫章海昏”、下篇“王侯威仪”和尾篇“儒风南阜”三个部分组成。

      上篇“豫章海昏”由“汉豫章郡”“海昏侯国”“刘贺世家”三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反映在世界背景之下西汉王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在豫章设郡和海昏设县的历史背景。第二单元展现海昏侯国的建立及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在此建都筑墓的历史史实,并阐述以紫金城城址、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和平民墓葬区为核心的大遗址单元,是我国目前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都城聚落遗址,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海昏侯墓园是我国迄今所见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保存最完好、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第三单元通过对四代海昏侯的情况介绍,让观众了解海昏侯国有史书记载的168年历史,并详细阐述了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历经“王—帝—故王—侯”的传奇一生。



      下篇“王侯威仪”由“车辚马啸”“礼乐宴飨”“衣妆盛饰”“堆金聚币”“闲情雅趣”五个单元组成。从生活到艺术,从物质到精神,透过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鼎盛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彰显大汉的雍容气度。第一单元“车辚马啸”通过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首次发现的真车马陪葬坑,展示西汉时期皇室贵胄,行则豪车,载驱载驰的情景。第二单元“礼乐宴飨”集中展示了汉代钟鸣鼎食的场景,反映出西汉时期器不厌美、食不厌精的饮食文化和礼乐文化。第三单元“衣妆盛饰”通过海昏侯国遗址出土的妆具、珠饰、剑饰,讲述当时的梳妆敛容、衣佩华美的“时尚”和文化互通、中外交流的史实。第四单元“堆金聚币”以“刘贺家的金库”为概念,展示了海昏侯墓出土的大量金器、五铢钱,反映当时的酎金制度。第五单元“闲情雅趣”展出文房、养生、雅玩类文物,体现当时贵族好古赏珍、追求风雅意趣的生活时尚。

      尾篇“儒风南阜”通过孔子徒人图漆衣镜及竹简的展示,反映了大汉时代儒学思想的独尊地位,折射出汉代分封海昏侯国对当时豫章郡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


展览角度 以物言史


      海昏侯国遗址出土文物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品质之精,为西汉王侯墓考古所仅见,堪称一部反映汉代鼎盛时期璀璨文化的百科全书。



      文物在展览中布局思路清晰,其摆放位置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将“以物言史”、“以物证史”的展览特点贯穿始终。带有“南昌”“昌邑”“海昏”“籍田”“刘贺”“刘充国”等铭文的器物大量分布在展览的上篇“豫章海昏”中,力证西汉时期海昏侯国的历史文化;其他文物按照类型组团展出于下篇“王侯威仪”和尾篇“儒风南阜”中,不仅展示出西汉高超的手工业工艺水平,而且再现了西汉时期贵族的生活,是汉人思想意识、政治制度、礼乐文明、审美情趣、社会生活的全面反映。

展览形式 精彩纷呈

        展览形式坚持科学原真、人文至善、艺术达美的原则,在设计上注重内容的科学性、知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展示手段灵活多样,展览结构与布局协调、合理、流畅,以符合观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一) 展览色调

       为了烘托主题内容,展览色调根据三个篇章的中心思想而变化,上篇“豫章海昏”选用汉代城墙的夯土“黄”色示意建都造墓,下篇“王侯威仪”以漆器的“红”与“黑”表现生活百态,尾篇“儒风南阜”提取铜镜的赭石色突出孔子徒人图漆衣镜的历史价值。色调变换的和谐搭配,给观众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观展体验,对内容的精准解读与凝练,概念化表达出展览主旨。

(二) 空间布局

       以建筑格局为基础,以展览主题为中心,以重点文物为核心、以人体工程学为指导,形成以展示为主体的空间系统。展览将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大开间充分利用,每个展示内容衔接与展厅空间位置、展线流畅性、参观适宜度都提前设计,围绕各重点文物或展项设置空间,如重要文物展示轴线、营建紫金都城大型演绎空间、刘贺棺椁陪葬物文物展示空间、礼乐宴飨文物场景空间、孔子徒人图漆衣镜展示等。配合各类导览、导示、指示,全方位体现人文关怀。

(三) 选用灯光

       展览通过顶部及柜内的灯光结构设计,有效地将灯具隐藏,同时通过精准的测算及调试,最大限度规避炫光等照明问题,达到见光不见灯的整体效果。

图片

(四) 展柜设计

      品质高端的展柜设计不仅体现在所有展柜均能独立控制温湿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展柜的二次创新。例如,将透明显示屏安装在独立柜上,向观众直观、动态地展示青铜蒸煮器的使用原理,避免生硬的展板展示,同时也减少了观众需用手机或导览机扫码的繁琐程序,这在全国属于独创;此外,为了让观众能清晰地了解刘贺主棺的结构,首创“四层玻璃展柜”复原出土原状,逐层递进的灯光与展柜相辅相成,达到直面解读西汉丧葬习俗的效果。

(五) 辅助展示

       多元创新的展示方式是展览以人为本的体现,为了能让观众看懂文物、看懂展览,采用最直接且通俗易懂的方式,通过文物、复制品、背景画、展具,还原文物原本的用途,拉近文物与观众的距离。例如“礼乐宴飨”单元内设的两个场景,创新性地将文物放入场景内,还原其使用功能,尤其是在复制钟架上组合展示青铜钮钟与青铜甬钟,还原了西汉诸侯2堵编钟、1堵编磬的用乐制度。

(六) 多媒体应用

      现代科技与展览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完美融合,是博物馆推陈出新的不竭源泉,也是辅助展览的最大亮点。展览首次将紫金筑城艺术场景、沙盘与裸眼3D影片相结合,创造性地展示了紫金其城从规划到建造再到城内百业百态的大汉风貌;多媒体动画与实景墓道结合,展示了刘贺墓室的功能布局,既直面剖析主题,又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动画演示,让错金青铜当卢上的精美纹饰舞动起来,并配以解说,完美诠释其不同的寓意,让文物“活”起来!

      一位人生跌宕起伏的传奇王侯,一次举国瞩目的惊世发现,海昏侯墓园吉光片羽,不仅带我们走进了史书鲜有记载的大汉海昏侯国,更证实了大汉的盛世繁荣。

      科技让文物活起来

      海昏文化“看”得清、“摸”得着、“唱”得响

      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自开馆便实现了5G网络全覆盖,为展览的数字化推广、新媒体应用和观众观展体验提供了便捷的网络环境,为智慧博物馆建设提供了网络保障。

数字展览 守正创新

(一)VR虚拟展览

      “金色海昏”360°全景线上展厅以“金色海昏——汉代海昏侯国历史与文化展”为依托,通过全景漫游的方式“参观展览”,运用图片、文字、视频、热点交互等多种展示手段,在线下展览的基础上丰富展览内容,使观众观看展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地了解海昏侯国的灿烂文明。网上展览内容涵盖场馆全景图、解说音频、文物照片、重点文物3D展示与视频热点,囊括了展览全要素。观众通过电脑或手机即可访问网上展览,可以跟随系统自动参观也可以自己自由观展,收获不一样的观赏体验。

(二)数字虚拟展览

       在实景展厅VR展示的同时,首创虚拟数字展览,讲述海昏故事,在内容上做到与展厅内容相互补充,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讲述海昏故事,受到观众热捧,每日平均点击量达2000次以上。

新媒体互动 寓教于乐



       基于5G环境中的数字化互动体验,趣味中不乏汉文化的综合体现,让观众乐在其中、流连忘返。利用VR、现代光影科技、智能体感捕捉、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与展览所要表现的历史文化内容、总体展览形式和谐相融,以传播知识、引发兴趣、激起好奇为目标,将博物馆教育与娱乐休闲相结合,为展览增添生机与活力。

优质服务 以人为本

       优化观展体验,提升服务水平,将细致入微的精品服务体现在各个细节之中,搭建起展览、人与社会的桥梁。

(一)线上预约

       博物馆采用分时段预约参观制度,有效解决了观众集中聚集和观展舒适度的矛盾,结合疫情防控节点化要求,每天限预约人数6000人,保证了观众参观的安全有序。其中年满65周岁以上老人、残疾人、6周岁以下或身高1.2米以下有成年人陪护的儿童等九类人群可免费参观。

(二)智慧导览

       身着汉服的讲解员、志愿者和自助语音导览机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的同时,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设有智慧导览系统,可免费听取和观看中、英、日、韩四种语音讲解、AR导览、360°文物展示。

(三)教育活动

      以“金色海昏”展展出文物和汉文化为依托,推出主题鲜明的系列性免费线下、线上教育活动,开创课堂、手工、科技体验等多环节教育课程。打造了“海昏文化课堂”“海昏文化云课堂”“我在海博学考古”“我在海博学修复”等系列社教活动,馆内“孔子学堂”每日免费供观众扫描预览,得到观众积极参与。彭印、杨军等权威专家的专题讲座更是一票难求,获得一致好评。

       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以2020年9月23日开馆为时间中轴,全面开展宣传工作,“金色海昏”展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媒体的强烈关注,110家中央级、省级、地市级媒体通过纸媒、电视、网络、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多种方式向全社会密集报道新闻600余篇,取得了热烈传播效应。

       博物馆开馆当日,线上全程直播开馆仪式,引发网友极高关注。自媒体先后发布“云游海昏”“海昏探秘”“对话历史”等专题讲述海昏故事,平均每篇阅读量可达到2000以上,成为海昏文化可持续传播的宣传推广平台。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博物馆共接待购票观众38万余人次,门票收入达2000余万元,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观众好评如潮,一跃晋升为热门网红打卡地,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南昌的新地标、江西文化的“金”名片!



海昏特色文创 博物馆也能带回家

      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独立申请并用于开发与展览相配套的文创产品25大类一千余款,让海昏文化以文创产品为媒介,从馆舍展厅走入寻常百姓家。“海昏”、“海昏侯”的商标注册是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文创产品走向更加正规化、品牌化、市场化、生活化的全新探索。

注重文化 树立品牌意识

     海昏文创产品的开发立足于汉代文明和海昏文化,在注入海昏元素的同时,将文创产品与文物故事联系起来,树立品牌意识,通过跨界合作和多平台方式推广,利用游戏、影视等方式提升品牌影响力,利用官网、微博、微信、网店及线下实体,并积极参加各地文博会,不断延伸海昏文创品牌的深度和广度。

规范管理 加强法律意识

      强化商标意识,规范商标授权管理。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申请“海昏”、“海昏侯”注册商标,并对文创产品进行版权的注册登记,聘请专业法律顾问来管理和保护文创产品商标权、专利权,对产品开发、营销人员进行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和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知识产权的风险防范意识。

适应市场 提升商业价值

       为适应文创产品市场潮流,不断推出一系列独具特色、富有创意的文创产品。销售前做市场调查、制定营销方案,销售中通过业绩和消费者的反馈意见进行总结,不断优化文创产品的种类、样式,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出版的《金色海昏》图录和《刘贺藏珍》图书销售火爆,成为文创市场化营销的又一成功案例。

开拓创新 赢得消费信赖

      构建由文博专业人员和设计专业人员组成的文创开发团队,力求在品类上突破传统“老三样”,在形式上更趋生活化,以创新的理念赢得消费信赖。例如海昏侯博物馆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文创产品中,以弥补传统设计的不足;DIY明信片打破固化的选择模式,成为互动+文创的全新尝试。
(来源:《中国文物报》2021年3月23日4版)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技术支持:百恒网络
版权所有: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 赣ICP备16008992号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49号

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门票预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