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圆明园:踏青好去处
发布时间:2021-03-19

早上7时,圆明园准时开园,开始迎接新一天的游客。

技术人员对遗址进行数字化存档

新春走基层的第一站,记者来到圆明园。乘坐地铁四号线从圆明园站A口出来左转,就到了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南门。

紧挨南门的正觉寺,是圆明园参观的重要一站。这里,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马首铜像正在展出。马首铜像于2020年12月1日由国家文物局划拨圆明园管理处收藏,当天,“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对公众开放。展览以马首回归为主线,分为圆明重光、万园之园、马首回归三个单元,展出文物、照片等共约100组件,透过展览,观众可以全方位了解圆明园及马首的重要价值,感受文物回归之路的不易。

“游客可以在春节期间来圆明园打卡马首铜像回归展,也可以在正觉寺文创店选购圆明园设计开发的文创产品,将‘圆明园带回家’。”圆明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今年春节前夕,圆明园管理处在正觉寺最上楼举办了首届圆明园文创发布会,集中展示近年来圆明园文创精品成果。

目前,圆明园已设计衍生产品1581款,推出产品217款,包括“圆明园四十景”“大水法与石鱼”“仙萼长春”“圆明园十二生肖”等主题系列,形成办公用品、纪念臻品、家居潮品、服饰穿搭、圆明御饮、政务礼品等较为完整且丰富的产品结构,将历史文化元素赋予新的活力,将文化融入百姓生活。圆明园的荷花冰激凌、荷叶茶、游园护照、马首等十二生肖系列等成为网红爆款,引来众多游客打卡、购买。

圆明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圆明园在文创产业发展初期就十分重视文化资源的系统收集与梳理,现已初步搭建了圆明园文创素材资料库,内容涵盖历史资料、文物资料、照片资料、原创设计资料、3D素材、视频资料六大类,约近万种元素,且在持续更新完善。

从南门走到圆明园的西北部,在澹泊宁静遗址考古现场,路过的观众纷纷驻足。原来澹泊宁静遗址考古取得重要成果,发现了“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遗址,驻足的观众正在观摩考古成果。

澹泊宁静遗址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清雍正五年(1727年)建成。据史料记载,澹泊宁静的主建筑是座“田”字形大殿,俗称“田字房”。“田”字象征农耕,古代中国奉行以农为本,清朝皇帝不但以“田”为房,还在圆明园的稻田里举行藉田之礼即亲耕,并察看农事农时,以示对农业的重视。目前,澹泊宁静遗址山水轮廓还在,遗址范围内可见部分石头和柱础。

除了澹泊宁静遗址,圆明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圆明园持续开展考古发掘和勘探,先后开展了大宫门遗址区、紫碧山房遗址、如园遗址、舍卫城遗址、养雀笼遗址、远瀛观遗址、海晏堂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考古发掘总面积14900平方米,为圆明园遗址研究和保护工作夯实了基础。

同时,圆明园始终秉持与社会共享考古成果的理念,在多个考古现场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全程向公众开放考古工地,向公众多角度讲述圆明园历史文化。

来到圆明园,远瀛观、大水法遗址是必去之地。

远瀛观是乾隆时期一组欧式宫殿,全部用汉白玉建造,石质和雕花都十分精良。大水法紧靠远瀛观高台之南,是以石龛式为背景的一组喷泉,前下方的椭圆形菊花式喷水池内有“十狗逐鹿”喷泉,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十三级喷水塔,一齐开放时犹如山洪暴发、震耳欲聋。这两处建筑均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此后经过多次劫难,目前仅存残垣断壁。

裸露在户外的石刻文物,经常遭受风吹雨淋、暴晒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极易风化、受损。为此,2018年圆明园管理处曾对远瀛观、大水法进行过加固保护。

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和展示利用,2020年,圆明园管理处委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远瀛观、大水法遗址以三维扫描、摄影测量和全景摄影为主要技术手段,按照“点面结合”的数字化方案,全面记录远瀛观、大水法遗址现状,有重点地提取远瀛观石柱、大水法喷泉拱门两处重要遗存信息。结合“源场景”文物数字资产系统,大幅提升数字化成果的交互性和可用性。同时,数字化可将破损的文物通过电脑进行虚拟修复,还原文物完整状态。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圆明园通过对远瀛观、大水法进行全景拍摄和三维数据重建,形成虚拟三维影像,可以实现对数字化文物展览进行管理。同时,还能举办云上文物展览,观赏者可交互浏览,实行掌上观展,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官效果,拉近观众与文物的距离。这既是对文物的保护,也可以激发爱国情怀。”圆明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近年来,圆明园管理处一直持续对修复文物、库藏文物、回归文物进行数字化扫描工作,并收录圆明园线上数字博物馆,游客可在圆明园微信公众号上观看。

厚重的历史底蕴、承载的家国情怀是圆明园不变的底色。偌大的圆明园,仔细看完,需要体力支撑,逛久了累了不妨坐在湖边的长椅上休憩。眺望远处时,可以看到优雅浮水的黑天鹅、追逐嬉戏的小野鸭、叫不上名字清啼的鸟儿……在底色之上,这些鲜活的小动物给圆明园平添了灵动与生机。

为了保持这份和谐与生机,圆明园管理处下足了功夫。

在含经堂附近,设置有黑天鹅观赏区,自从2008年第一对黑天鹅落户圆明园,截至目前,园区内累计已有百余只黑天鹅宝宝出生,黑天鹅已经成为圆明园一景。现在,在园中其他部分水域也能观赏到黑天鹅的优雅和美丽。

一到冬天,圆明园内湖面先后结冰,昔日里在湖区内自在“撒欢儿”的黑天鹅活动区域逐渐受限。为保障黑天鹅顺利过冬,圆明园管理处工作人员分别在后湖、狮子林、玉玲珑馆南侧、黑鱼坑等黑天鹅活动栖息区更新、安装水泵,维持水体流动,防止水面结冰。同时,给天鹅铺垫茅草,搭建鹅窝,保留湖边芦苇、蒲草,提供防风保暖的鸟类栖息区,增植黑藻、小茨藻、伊乐藻、眼子菜等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同时也给天鹅等水生鸟类提供了丰富食物。

如今的圆明园,以遗址为主题,形成了凝固的历史与充满蓬勃生机的园林气氛相结合的独特景观。圆明园被毁的悲剧,曾是中华民族屈辱的象征,圆明园的重生,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奋发图强、日益繁荣昌盛的见证。

游园的路上,能看到小朋友认真听妈妈讲述圆明园历史的身影,也能看到摄影师端着“长枪短炮”记录黑天鹅嬉戏浮水的瞬间。

穿行在圆明园,看到破土而出的嫩芽,微风拂面的柳枝,又一个春天来了。(李 瑞)

来源:国家文物局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