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窑厂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地下埋藏的文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发掘’。《景德镇市御窑厂遗址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为御窑厂遗址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御窑厂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有法可依。”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文博副研究员白光华说。
御窑厂遗址作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核心区的“一轴”,是开展保护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工作中的核心。2018年5月1日,《景德镇市御窑厂遗址保护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对御窑厂遗址保护范围、御窑厂遗址保护管理工作的原则和体制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明确了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这标志着我市第一部历史文化保护类地方性法规正式落地实施,更标志着御窑厂遗址保护管理工作走上法治管理轨道。
在专门保护条例的助力下,御窑厂遗址申遗已经推进到收官阶段,将成为景德镇向世界讲好陶瓷文化的中国故事的新窗口。
立法保护刻不容缓
御窑厂是元、明、清三代专为宫廷烧造和供奉瓷器的皇家瓷厂,是我国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极为精湛的官办窑厂。在长达700年的时间里“集天下窑器之大成”,是中国陶瓷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唯一能全面系统反映官窑陶瓷生产和文化信息的历史遗存,对研究世界陶瓷历史、文化、工艺及窑业体系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学术艺术价值。
“但由于御窑厂遗址地处我市中心城区,商住人口密集,遗址范围广、面积大、文物多,遗址及其周边环境复杂,所以立法保护显得十分紧迫。”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傅桂龙说,同时,我市又正在推进以御窑厂遗址为主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制订相关法律法规是体现遗产地重视遗产保护工作和有效实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必备条件;御窑厂遗址的保护工作,也受到了中央和省领导的重视,并多次作出批示。因此,制定该条例非常重要。
立足于御窑厂遗址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及御窑厂遗址保护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等方面综合考虑,该《条例》成为我市自2015年9月获得设区市地方立法权后,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
立法程序科学民主
“在《条例》制定过程中,我们按照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原则,紧扣御窑厂遗址立法保护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本地实际开展立法。”傅桂龙告诉记者,《条例》由市文旅局组织起草,2016年10月20日,经市人民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2016年10月20日经市人民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市人大常委会按照《景德镇市立法条例》的规定,分别于2017年3月30日、2017年9月28日对《条例》进行了两次审议,并于2017年11月30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表决通过。
据介绍,在《条例》审议过程中,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市人大法制委、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部门先后多次进行专题调研,教科文卫委和法制委通过委员会全体会议、法工委通过集中审改会议,对草案逐条进行研究,并重点就草案的适用范围、保护对象等内容多次进行讨论。市人大常委会对草案逐条认真审议,充分听取各县(市、区)、市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单位的意见,并及时与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联系沟通,广泛征集社会公众意见,最大限度地保障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在2018年4月2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景德镇市御窑厂遗址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获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全票通过。
立法促进遗址保护
傅桂龙介绍,《条例》共有三十八条,分为四章,包括总则、保护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其中以保护管理为《条例》的核心,共二十四条,针对御窑厂遗址管理主体、管理职责、出土文物管理等方面都作出明确规定。
市文旅局文物科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部条例的最大特色是兼顾了窑址和历史街区双重保护的特色,提出了分层级保护管理的理念,明确了保护管理对象的范围,经费的来源与使用,保护规划与方案的编制等具体而明晰的要求。特别是为防范出现遗址盗挖活动,在第二十八条,条例就御窑厂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出租房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有效管理办法,为条例中最具地方立法特色的条款。条例的施行,为御窑厂遗址及与御窑厂遗址相关遗产要素的保护管理,提供坚强的法律支撑和保障,也是落实中央领导两次对御窑厂遗址保护重要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为全面了解我市贯彻实施《条例》的情况,市人大常委会正在开展《条例》执法检查工作,检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贯彻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情况,督促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御窑厂遗址保护与合理利用、继承历史文化遗产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好地服务国家试验区建设。
(来源:景德镇日报;作者:熊希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