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题博物馆建设到“温州来点阅”
6月1日,东瓯大地,风轻云淡。此时距“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还有一个星期。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系列活动,一场文物的视觉盛宴——“文物活起来,温州来点阅”在温州提前登场。当天下午,以温州博物馆(以下简称“温博”)为主场,瓯海区博物馆、龙湾区博物馆、瑞安市博物馆、衍园美术馆五家国有与非国有博物馆同时开门迎候观众,启动点阅平台。这是温州文博系统为全面落实习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拓宽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渠道,共享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探索文物活态利用的新举措。也是自去年以来,文旅融合发展谋细谋深,加大文化遗产保护,提升活化利用效率重点打造的特色品牌。
宜融则融:专题(非国有)博物馆的聚集效应
2010年,温州借助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东风,发挥文物资源传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寻求做强做大各类特色博物馆,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国有博物馆+专题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的“纲目”布点。温博作为一级博物馆为引领全市的“纲”,并与十余家博物馆建立帮扶共建协议,专题馆以“插花”的形式,利用旧城四大历史街区的文保单位布点,打造一馆一人(物)的格局。温州先后建成温州南戏博物馆、夏鼐故居纪念馆、谢灵运纪念馆、温州数学名人馆、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温州非遗博物馆、东瓯国历史陈列馆、郑振铎纪念馆、谯楼城市发展史馆及文天祥祠、澄鲜阁、浩然楼等主题陈列馆;在非国有博物馆建设上,温州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实施办法》,以认领的方式,将省级文保单位广化路杨宅交由著名企业家创办温州武术史馆;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龙湾区姜氏宗祠功能进行重新规划整合,改扩为白水民俗博物馆;以馆藏资源共享的方式,打通国有与非国有藏品交流的“壁垒”,温博与衍园美术馆常态化合作办展。通过政府划拨土地,打造塘河沿岸黄金地段7幢特色博物馆群落。政府以30年为期将土地出租给个人,展馆建筑总面积中必须保证65%的面积用于展示空间,35%可作为管理(含业务经营)用途。充分利用温州社会资本充裕、民间投资文化热情高的有利条件,把非国有博物馆作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一支重要力量,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化、多渠道、多种模式并存的富有温州特色的博物馆服务网络和文化品牌。一个由政府主导,以自愿办馆、自筹资金、自负责任、自主管理为原则的非国有博物馆创办模式已成为温州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借船出海:从民间收藏的“独乐”到“众乐”
今年的五、六两个月,温博先后推出三个特色展览:《东南烟雨里的长安——圆珍眼中的大唐世界》《天然雕饰》《东瓯笔趣》,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展品都是来自民间收藏家。“圆珍展”是温博与深圳望野博物馆联合策展,后两个展是温州博物馆之友协会的年度展。温州博物馆之友协会是2013年温博整合全国温州籍藏家成立的民间收藏团体,六年来已举办五届展览,策展了《东瓯风雅》《东瓯撷珠》《逸味飘香》等颇受市民喜爱的收藏展。由于温州民营经济发达,散布全国各地及本土均有不少颇具实收的收藏家,收藏的门类非常丰富,通过温博这个平台,系统的展示了民间收藏的力量,又大大地提高的个人收藏的社会认识度与美誉度。如2017年,由温州博物馆之友协会会长沈国林创办的衍园美术馆开馆,办馆伊始,他就把立馆的理念定位在书画“两名”上,即传统名家与地方名人,两年来,他已举办了8场名家特色展,今年举办的《春风到我庐——纪念丰子恺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师友书画展》,温博主动与衍园美术馆联合策展,将馆藏二十多幅珍贵的丰子恺作品充实展览,一改国有与非国有藏品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现状,通过丰富的展品生动了讲述了丰子恺的温州缘和浙大情。目前已从温州移师浙大展出,明年还将远赴贵州遵义,用展览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讲活丰子恺与三地的深情厚谊。这些年,温博注重与民间收藏的“强强联手”,也使众多藏家把博物馆看成知心朋友,有想法、有创意首先都会想到馆里交流。这种交流也激发了策展的灵感。特别是2015年,《博物馆条例》实施后,民间收藏进一步规范化,温博也开始着手谋划每年举办一次私人收藏的个展,先后举办了《润物‘锡’无声——杨欧同锡器收藏展》《器道之约——胡嗣雄的瓯窑收藏与美学现象展》《镂金叠翠——黄贤军收藏视野下的温州古代金银饰品展》,并向全省各地有博物馆推荐巡展。这种以国有博物馆主导策展藏家展览,一方面可以将私人藏品“化私为公”,弥补国有博物馆在某些藏品上的“短板”,主动引导以个人喜好为目标的“独乐乐”式收藏,向社会公众分享“众乐乐”过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政府在保护利用文物资源中发挥的主导作用,拓宽人民群众参与渠道,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基本文化权益。
创新路径:活化文物的“温州来点阅”模式
从专题(非国有)馆的“遍地开花”的布局,到整合社会收藏力量“化私为公”互通对接,温州文物的保护发展利用一直在探索中,也一直在实践的路上,但最终的目标,是要让文物活起来。当前,在文化旅游融合的大背景下,强化融合理念,博物馆的定位也发生了变化,温博今后的目标就是致力于打造旅游首选地为出发点,把有形与无形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用文化增加旅游附加值,以文化要素的注入推动地方旅游特色化、品质化。6月1日温州五家博物馆启动的文物点阅服务,就是把“宜融则融,能融尽融”落到实处,努力把博物馆构建成推动传播优秀文化的有效平台。当然,作为一种开放式的观赏,它从根本上颠覆了昔日藏品从库房到展厅展柜的流程,文物藏品平时除了展览,大部分都在库房闲置。虽然文物藏品作为不可再生的特殊公共资源,它有共有共享的属性,在做好安全的前提下,理应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让它自然地成为广大人民共享共有的文化产品。特别是2007年“三普”以来,温州新增的大量新发现文物,尚未有效地开放利用。为此,从今年的三月开始,温博开始着手点阅服务的试点。首先,明确点阅的含义,即它是面向全社会开放的,没有障碍的零距离观赏平台,同时,它是也定人限量定点的点单式服务;其次,明确点单观众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点阅的一切活动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第三,博物馆每季按时将1000件文物菜单通过网络公布,并在网上实现预约。具体步骤,先是在官网公布馆藏文物点阅清单,市民在网站上进行实名登记,预约点阅的文物和时间,每人每次预约点阅不超过3件文物,每场文物点阅活动控制在15人以内。制定《文物点阅服务规范》提供点阅参考标准。经过三个月的试行,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6月1日点阅活动启幕现场,还出现有趣的一幕——不少点阅服务活动的主角是文物捐献者或者捐献者的后人,他们说,点阅服务拉近了与文物的距离,使观赏变得容易,原以为将文物捐赠给博物馆,犹如嫁女入高门,从此难以相见。现在,点阅活动使故人与旧物的相遇变得更加便利。许多参与活动的市民反映,“点阅”没有了展厅中展柜玻璃的阻拦,不受展期的限制,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文物,享受一对一的贵宾服务。拉近距离,是一种很有亲近感与获得感的全新体验。
文物活起来,温州来“点阅”。作为文旅融合后的一项举措,计划两年内公布可点阅文物不少于1万件,积极探索,寻求保护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在文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中有所作为,贡献温州智慧和力量。
(来源:国家文物局;作者:高启新)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