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日报:海昏侯墓出土史上最早东王公图像和文字
发布时间:2019-01-03



西王母(左)、东王公(右)画像


  很多人都知道西王母,而与之对应的东王公却鲜有人知。东王公又称木公、东皇公、东华帝君等,与汉代的阴阳观念有关,是代表“阳”的男神。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木质髹漆彩绘“孔子衣镜”的镜框上部左右两侧绘有两个正坐的人物形象,面向观者席地而坐,头向内侧倾斜,略呈对视状,两者中间有一只朱色的衔珠凤。专家根据《衣镜赋》文字分析,认为二人的身份为西王母和东王公。“孔子衣镜”上的“东王公西王母图”和《衣镜赋》成为目前已知最早的东王公图像和文字资料,将东王公的出现时间由东汉早期提前至公元前1世纪前叶。

  东王公图像为迄今最早发现

  西王母和东王公的图像损毁严重,人物形象细节已不可辨,但右侧人物面部可以看出胡须的痕迹,且头戴冠,应为男性。右侧人物的衣服为浅青色,左侧人物衣物颜色为白色。镜框四周绘有对应方位的四神图像。右侧人物位于“青龙”图像上方,对应方位为东方;左侧人物位于“白虎”图像上方,对应方位为西方。因此,专家判断镜框上部右侧人物为东王公,左侧人物为西王母。

  学界普遍认为,西王母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东王公的形象是为了与西王母相对应而在东汉时期创造出来的。“孔子衣镜”从文字和图像两方面将东王公的出现时间由公元1世纪提前到了公元前1世纪前叶,以刘贺去世的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为下限,并且证明了东王公作为男性的“阳仙”与女性的“阴仙”西王母相对应的传说及其图像组合模式在西汉宣帝时期已经成型。

  东王公西王母二者对应平衡

  东王公早期的文献与图像十分稀缺,现存较早关于东王公的记录见于《吴越春秋》及《神异经》《海内十洲记》等志怪著作中。根据文献记载,东王公和西王母在汉代宇宙观中象征东西方阴阳两种力量对应平衡。“孔子衣镜”上的“东王公西王母图”中,有凤鸟立于东王公和西王母之间,张开的双翼指向二仙。虽然《衣镜赋》将其称为“凤凰”,但专家认为,在此图中该凤鸟应是大鸟希有,与《神异经》中对希有“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的描写相似。

  “东王公西王母图”中,两者非完全正面面对观者,而是头部略向内侧倾斜,呈现出“隔凤相望”的姿态,表现了《神异经》中所记载的“西王母岁登翼上,会东王公也”,即东王公与西王母相会的传说。这个传说在汉代阴阳二元论的宇宙观中被赋予了象征意义。

  “孔子衣镜”的镜框上部,在东王公和西王母的身边各绘有一个着黄衫的人物。西王母旁的人物面向西王母跪坐,左手把臼,右手持杵,作捣药状,或与捣药玉兔相关,东王公旁的人物面向东王公跪坐,面前摆放一盘物品,双手举于胸前,呈跪拜或献物状。这样便形成了东王公和西王母两位主仙带着各自的侍从,在衣镜镜框上部各据一方“左右尚之”的图像结构。这不但旁证了《神异经》《海内十洲记》等所载的东王公西王母相关传说至晚已在西汉成型的推测,同时还为研究东汉画像石中常见的“东王公西王母图”提供了西汉时期的图像原型,为研究汉代历史文化提供了新线索。

  东王公曾一度消失

  《汉书》中虽对西王母多有记载,但对东王公却只字未提。至少在海昏侯刘贺下葬的西汉神爵三年到“朱师”铜镜铸成的东汉建初八年的140余年间,东王公似乎完全消失了。

  在东王公消失期间,图像资料中与西王母对应的男性“阳仙”的位置却一直没有空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画像石中常见“风伯与西王母”以及“子路与西王母”图像。“孔子衣镜”的发现,可以证明东王公在西汉中晚期就已经出现并且成为与西王母对应的阳仙。专家认为,汉画像石中的“风伯与西王母”“子路与西王母”的图像组合设计或许是有意为之。但东王公消失及重新出现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来源:南昌日报;记者 徐蕾)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