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海昏侯墓马蹄金铭文或将改写书法史
发布时间: 2018-09-10       点击数:3910

郭志鸿


11.jpg

海昏侯墓出土马蹄金


12.jpg

海昏侯夫人奏章 隶书 木牍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对研究中国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已出土的1万余件(套)珍贵文物中,马蹄金上文字的惊现,或将改写历史。


一、马蹄金文字释放的基本信息


资料显示,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金器已超过370件,重量已超过78公斤。其中大小两种马蹄金33枚,麟趾金15枚,分别刻有“上”“中”“下”三种文字。制作属性,应归于铭文;文字字体,应归于楷书;外在形式,应归于“美术字”。


二、美术字现身于2000年前


1.马蹄金、麟趾金上的“上”“中”“下”三个字着实耐人寻味。从技术层面来看,商周时期的“金文”“钟鼎文”,都是工匠刻制好模具后铸造出来的,线条曲直随性、文字大小错落、字口清晰准确,到了1400年后的西汉,铸造技术更加成熟。既如此,在篆、隶、汉简等字体通行的西汉,为什么铸造马蹄金时,未采用柔媚对称的篆书、飘逸洒落的隶书,唯独选用了不见经传的“美术字”的楷书呢?


2.楷书起源的争议。从历史发展脉络上讲,一个书体的演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钟繇成熟的楷书之前,一定是存在着不断演化、改进、成熟、定型到广为认可的过程。1965年的兰亭论辩中,郭沫若认为:“自东汉以后,字体又在逐渐转变,到了唐代,便完全转变到楷书阶段。”龙潜认为“到齐梁之间才逐渐产生了正书”。于硕说“楷书产生于隋唐”。徐森玉认为“作为书体的楷书,在三国和西晋初已接近成熟了”。而我们能看到最早的楷书作品是三国(魏)时期钟繇的《荐季直表》《宣示表》等雄视百代的珍品。


3.海昏侯楷书的意义在于将众流归一。见到马蹄金上的字令人瞠目结舌,不论是大马蹄金、还是麟趾金,字形结构和风格完全一致,唯美和成熟程度令人震惊,与今人的审美趋向完全一致,这一现象在所见的书法史上尚未见记载;推测当时因为是新鲜事物,为皇家所独享,加之可能尚未列入官方通行字体,应用还不够广泛。但是汉武帝将这一有着很强装饰性的字体,用于铸造在体现皇恩浩荡的马蹄金上,赏赐给王侯将相,一来可以体现马蹄金的与众不同,二来可以彰显帝王用心良苦和礼贤下士的王者风范,三来通过“稀有、特殊”新鲜字体的使用,让王侯们都对皇帝常怀感恩之情,以平息王侯造反之野心。事实的关键点,西汉始于公元前202年,止于公元8年,而刘贺称帝的公元前74年属于西汉中晚期,楷书已诞生。


4.铸造方式颇吸引眼球。从形制上看,大马蹄金总体规格一致,但分属于三枚马蹄金上的每个字却是大小不一。“上”和“下”基本相同,而“中”字明显小于另两个字,我们可以从装饰性弧形刻线收起处的变化清楚地观察到。但是,有的马蹄金“上、下”两字的铸就问题令人揣摩:“上”字的笔画边缘凹凸不平,线条中间高、两侧缓缓斜下;笔画的两端即起笔和收笔处,粗细不均;笔画与底板的交接处明显有下陷之感。


这里最值得研究的是“中”字,它的背板上有十分明显的切割、补丁、焊接、磨锉的形态和痕迹。首先,“中”字明显小于“上、下”两字,传递给我们这样的信号,三个字不是同一个批次、同一个时间、同一批工匠铸造完成;其次,“中”字是先铸造在另外一块金板上,经过精确切割剪裁后,再焊接到这枚马蹄金上的;再次,可以通过焊接后未做认真清理的明显痕迹来判断,两个黄金物体“中”字和马蹄金之间是用黄金来焊接,而没有发现用其他材料焊接的痕迹;加之紧贴着“中”字马蹄金底部面的周围色泽也明显比其他金面的色泽浅且新,边界线则呈现里出外进、不够规则,证明是工匠用锉具锉过的结果,现代技术在焊接两个物体时也是需要对两个焊接点进行锉磨,以增强双方的契合力和稳定性。


三、马蹄金、麟趾金来历之说


关于字的来历,海昏侯考古领队杨军先生说法,马蹄金下面的“上”字,可能是“上林苑”的简写,古代的上林苑是汉代铸造钱币的专门机构,即“上林三官”;再者就是“上币”,古代的金币称为“上币”,青铜铸造的五铢钱即为“下币”。


马蹄金呈椭圆或圆形,底凹、中空,形似马蹄。麟趾金是仿瑞兽麒麟之足所铸,呈圆形或不规则圆形,背面中空,口小底大,形如圆形兽蹄。这两种货币曾于1974年在上林苑遗址内发现。马蹄金是西汉皇帝颁赐给诸侯王的赏赐品,非流通货币,相当于今天的纪念币。


四、或将重构中国书法史脉络


作为一门古老艺术的中国书法,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从夏、商、周,经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带动了书法艺术繁荣。这个时期内各种书法字体相继出现,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


通过对海昏侯墓马蹄金、麟趾金铭文的考释,将楷书的产生时间定格于西汉,这是对历史认知的挑战,对固有观念的挑战。这个推断,对一般人来说可能不大好接受,但当你仰望星空,思绪穿越到春秋战国时期,在那文字的字体纷杂林立、写法千差万别的年代,到“书同文”的秦代,除了官方通行的小篆和秦简之外,海昏侯马蹄金上的“楷书”也可能是保留的字体之一。不论推断的结果如何,海昏侯马蹄金和麟趾金的铭文,让我们领略中华民族之伟大的同时,坚定地把楷书产生时间由魏晋时期上推定格于西汉,至少是西汉,也可能再被上推。


海昏侯的数项“首次发现”跻身我国考古界领先位置。有人说,出土的疑似传说中《齐论语》,可能会改写语文课本。我却对铸有“上”“中”“下”三个文字的大马蹄金和麟趾金情有独钟。其中的未解之谜,恰好是中华民族先贤的伟大之处,更提升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它提示着我们为梳理中国书法的演变脉络继续前行。


*本文有删节,作者系中国书法出版社副社长


(来源:人民政协报)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技术支持:百恒网络
版权所有: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 赣ICP备16008992号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49号

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门票预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