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凉山段考古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发布时间: 2016-12-20       点击数:2553

1612191914586373953.jpg

1612191914588369020.jpg


1612191914592752849.jpg

        12月18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联合举行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凉山段重大考古成果通报会,向媒体通报所取得的重要考古成果。

        “作为四川境内除成都平原外最大的平原和中国西南地区古代文化交流的地理要冲,安宁河平原以往发现的先秦时期的考古遗存是很零星的,这显然不应该是实际情况。而此次发布的考古成果,使我们对这一地区的古代文化,尤其是先秦文化和新石器文化有了突破性的认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对记者说。

        通报会发言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陈苇博士进行了成果汇报。考古工作始于2014年,在成昆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的支持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攀枝花市文物局及各市、区、县文物管理单位先后进行了三次专项考古调查勘探及复核工作,确定铁路红线内所涉文物点48处。从2016年8月开始,相关单位组织了十多支考古队、一百余位专业人员对施工涉及的18处文物点逐步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10000余平方米的田野发掘工作,发现280多座墓葬、500余座灰坑、房址、灰沟、灶、窑和3500余个柱洞、3200多件标本,获得了极为丰富的考古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首先是发现了川西南最早的新石器遗存。2015年庙门前遗址碳十四测年数据表明距今有4800~4500年,今年陈家烧房遗址和大厂遗址随葬品也显现出浓厚的新石器时代特征,安宁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面貌逐渐清晰起来。

        发现了多处先秦时期的墓地和聚落,构成了四川境内除成都平原外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先秦时期聚落,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来说都十分罕见,是川西南最成体系、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由此可以初步建立起安宁河流域的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及谱系关系。其中正在发掘中的羊耳坡遗址和新庄遗址均发现了集中埋葬的墓地,分布面积均超过2000平方米。这些墓葬多为竖穴土坑墓,另有部分瓮棺葬和石构墓。尤其是羊耳坡墓地发现的土坑墓,大小、形制有别,大型墓带一条短墓道,呈甲字形,通长4~5米、宽2~3米、深1.2~1.4米。从随葬器物推测,这两处墓地的时代主要为商代至西汉。目前,各先秦时期聚落遗址已发现并清理了3500余个柱洞,这些柱洞分布密集,可以确认为房屋遗迹。此外在这些遗址还发现了数十座方形近圆角的坑类遗迹,多数坑底有柱洞和用火痕迹,推测属半地穴式房址。这是首次在这一地区发现分布如此之广、数量如此之多的半地穴式房址。

  此外,基于这些丰富的、成系统的考古资料,为研究西南夷中的邛、筰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重要线索,为“半月形地带文化传播”提供了系统标本,也为中国西南地区古代文化交流、南方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

  对于此次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工作,高大伦表示:“成昆铁路有限责任公司高度重视整条线路的文物保护工作,积极协调考古队与施工方的关系。有了他们全方位的帮助与配合,才会有现在如此丰富和重要的发现。这样的合作应该成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的典范。”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技术支持:百恒网络
版权所有: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 赣ICP备16008992号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49号

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门票预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