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考古暨苏家垄出土曾国青铜器五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 2016-12-20       点击数:2274

        12月17日至18日,曾国考古发现与研究暨纪念苏家垄出土曾国青铜器五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京山县举行。来自全国各研究机构、高校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国的中外学者百余人参会。与会学者考察了苏家垄墓地发掘现场,围绕曾国考古发现、曾国历史与文献、曾国科技考古三个主题进行分组研讨。


        1966年,京山苏家垄挖水渠时意外发现97件两周之际高等级的曾国青铜器群,震惊中外考古界,拉开曾国考古及研究的序幕。这批青铜器包括九鼎七簋、曾侯仲子斿父铭文器等大量珍贵器物,这是象征权利的九鼎在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其中的曾仲斿父青铜方壶制作精湛,造型典雅,现藏于国家博物馆。1978年发掘的曾侯乙墓是中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近年来,曾国考古又取得了许多重要收获和重大发现,从叶家山到郭家庙再到文峰塔,还有正在发掘的苏家垄,新的考古材料大大推动了有关曾国的探讨,使曾国成为迄今两周时期唯一一个能利用考古材料构筑其基本历史的诸侯国。曾国考古发现与研究继续成为本世纪学术界的热点。


        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在贺信中评价,曾国的考古发现,地域集中,内涵丰富,时代跨度又特别大,实属罕有。曾国考古发现的意义已不限于曾国,周初重臣南宫适之分封到汉东,实际是西周王朝宏图大略的组成部分。周代考古与历史相关的各个学科领域,都会从曾国遗存的发掘和研究中获益。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在大会的主旨发言中,分享了曾国考古近几年的重要新发现,尤其是目前正在发掘的苏家垄墓地的新材料。苏家垄墓地布局与郭家庙基本一致,时代为春秋早中期,共发现墓葬106座,车马坑8座。已发掘的M79等级较高,随葬有五鼎四簋、三鼎四瑚(簠)两套鼎。北京大学教授刘绪认为,M79随葬品基本是按功能配套放置。多套鼎自春秋中期以来就很突出。春秋中期的三鼎配四瑚(簠)在曾国的考古发现中已经开始了,就目前的材料看,一墓多套鼎的现象很可能是曾影响了楚。


        在分组讨论中,考古、历史、科技考古三个方面学者的专题研讨,议题集中,内容丰富,讨论深入。会议提交的47份论文,涉及曾国考古发现、曾国政治中心及变迁、曾国出土器物研究、周边出土楚墓的比较研究、曾国青铜器的工艺、原材料来源研究等。


        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在总结中称赞曾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是两周考古最为活跃的,尤其是自2012年以来,重要发现频出,学术活动频繁,在学术史上也是罕见的。他认为,50年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理清了曾国的大线索,但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了。后续的研究需要提炼曾国的特色,与其他列国进行比较研究,关注和发掘苏家垄的居址和城,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多学科合作与交流。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技术支持:百恒网络
版权所有: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 赣ICP备16008992号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49号

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门票预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