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合作如何推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创新?11月15日至18日,由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主办的“博物馆公共教育人员队伍建设和教育资源融合”研讨会在天津举办。会议就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博物馆与青少年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天津博物馆馆长陈卓,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原馆长郭俊英,中国博物馆协会社教专委会主任黄琛、原主任齐吉祥,以及来自全国博物馆、高校、博物馆馆校联盟单位、出版机构的专家学者13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陈卓在致辞中指出,1986年10月,国家文物局在天津召开“全国博物馆群众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号召各地博物馆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博物馆教育工作人员创造革新,做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此后,明确了宣教工作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将博物馆、纪念馆的群工部改作宣教部,宣传教育功能得以显现;明确了讲解员的职责和任务,解决了以往讲解员的“三员一体”的工作模式,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的业务人员身份得以认可。并且明确了宣教工作的管理机制,成立宣教专业委员会专门从事宣教专业、学术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此次会议促进了全国博物馆群教工作的发展,提高了讲解员的社会地位和工作热情。30年后的此次会议上,他呼吁全国优秀社教工作者搭建全国博物馆社教工作相互交流的平台,建言献策,促进文博事业的发展。
研讨会上,来自天津博物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辽宁博物院南开大学、天津新华南路小学等十多位代表结合实践,分别就中国博物馆教育工作三十年历程、博物馆公共教育人员队伍建设、博物馆教育的发展方向、博物馆教育资源整合、馆校合作推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黄琛提出,博物馆教育对于青少年而言,是“实践教育”的一种补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随着教育手段的进步,学习已经不仅仅是书本式的教学,实践教学在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博物馆教育要服务多元化观众,开发负责任的诠释性课程。这就要求博物馆教育人员应该具备创造力、知识、技术与投入的愿景,还要设定具有自身特点的教育目标。“学习是我们终身追求的目标,博物馆教育人员要持续寻找机会,为观众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此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总结了30年来中国博物馆教育事业取得经验与成就,还探讨了如何发挥博物馆教育资源优势,进一步“让文物活起来”等问题。与会者认为,在新形势新技术条件下,推进互联网+环境下的博物馆教育,逐步把博物馆教育资源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独特教育资源优势。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