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来顺委员:文化遗产助推中华文化传承创新和文化交流互鉴
发布时间:2018-03-07

3.jpg


3月6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文艺界联组会讨论上,委员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会场气氛热烈活跃。全国政协委员、鲁迅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安来顺发言,建议发挥文化遗产工作的独特作用,助力中华文化传承创新和文化交流互鉴。


安来顺说,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遗产工作在过去五年中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取得了很大成绩。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申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部署。虽然只有17个字,但内涵丰富,寓意深远。在这里,保护和利用、保护和传承有机结合的表述,为我国文化遗产工作指明了方向。


新的时代向文化遗产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在此背景之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发现和挖掘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殊价值,进一步强化文化遗产工作独特的社会功能,使之助力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各国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鉴。


安来顺建议,一是,从增强文化自信高度,统筹各方面的力量,系统化构建以文化遗产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基因库”。无论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物质文化、追求生活品质的健康文化、共同遵守的社会政治文化、追求精神愉悦的审美文化,都有一定的载体,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直接、最真实,也最直观的文化遗产。它们不仅是遗迹、遗物或技艺本身,而是所承载和呈现的意义和价值观,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基因。建议国家统筹各方力量,系统化构建以文化遗产为载体的“基因库”,不仅告诉人民大众“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还要启发人们思考“我们将向何处去”,帮助今天的人们建立对自身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是,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立场上,面对当前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鼓励文化遗产发挥文化“粘合剂”的作用。当下,我国正处在多种文化形态交织并存的时期,加之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大规模流动、社会日趋老龄化等社会现实,不同人群之间出现文化分歧与隔阂的可能性加大。这就需要诸如博物馆这样的文化遗产机构变得更加接地气、更加有温度,通过陈列展览、社会教育项目、社区介入活动等,为弥合不同文化人群之间的隔阂,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文化遗产独特的贡献。希望国家出台指导性意见,让文化遗产机构从高高的“象牙塔”再多往下走一走,成为更加开放包容的社区“文化空间”。


三是,着眼发现和挖掘文化遗产资源的当代价值,使之成为基于中华传统进行新的文化创造的“助推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保存、记录是遗产机构的传统功能,而见证和参与则是这些机构新的方向。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深度挖掘文化遗产资源,形成新的知识,打破部门和学科壁垒,鼓励跨部门、跨学科合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灵感和激情,汲取新的文化创造力量。希望相关政策的进一步配套和完善,切实解决好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四是,立足“讲好中国故事”,加大力度,创新方法,让文化遗产工作在国际合作交流中更好地发挥“民间使者”的作用。今天,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迈出决定性的一步,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是让中国文化真正地“走进去”,走进世界人民的内心,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让各国人民真切又自然地体会到中华文化是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优秀文化。



(来源:国家文物局 作者 徐秀丽 李瑞)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