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园从2011年开始进行发掘和清理,2015~2016年初清理了海昏侯刘贺墓椁室,并对椁室和主棺内的文物进行了科学提取和现场文物保护。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对海昏侯墓园出土铜器进行了整理。其中,海昏侯刘贺墓共出土铜器500余件,器类包括食器、酒器、水器、乐器、生活用器、度量衡器、兵器、车马器、工具和杂器配件,大致依功用相应放置于主椁室、车马库及回廊形藏椁的厨具库、酒具库、乐器库、武库、娱乐用器库等位置(图一)。现将铜器整理情况简报如下。
图一 海昏侯刘贺墓平面图
一、食器
共50件,包括炉鼎、圆鼎、簋、甗、甑、釜、缸形器、瓮、染炉9类。
炉鼎
1件(M1∶221)。敛口,圆鼓腹,下腹部弧形内收,圜底,下腹有三半圆形兽蹄足。上腹部有三个半环形纽,纽上衔环。圜底下部接一圆筒形炉腔,炉腔内空,下有圆形炉盘。炉盘一侧带流,流从两足间伸出,流口端较厚。素面。腹壁略有破损。口径16.6、足高18.4、通高29.4厘米,重7200克(图二)。
图二 铜炉鼎(M1 ∶ 221)
圆鼎25件。标本M1∶924,圆盖隆起,盖上有三个等距分布的片形凤首立纽,盖上有鎏金痕迹。器子口微敛,腹中部圆鼓,下部弧形内收为圜底,三半圆形兽蹄足。肩部有两个长条形耳,微弧,外撇。器身有垫片痕迹,腹中部有一周凸棱。器口径13.7、盖径15.7、盖高4.6、通高17.5厘米,重753克(图三)。
图三 铜圆鼎(M1 ∶ 924)
簋1件(M1∶680)。器形厚重,圆口,有窄内沿,斜弧腹,向下内收,高圈足,圈足底部有窄内沿。上腹有一周粗圆的凸棱。内底部及圈足上部残存范铸痕迹。口径27、足径22.9、高18厘米,重6050克。
甗
1件(M1∶975)。甑口部微敛,斜折窄沿,颈部微束,下腹弧形内收。腹上部有铺首衔环,铺首为凸出兽面形。甑底部有箅孔,下端有榫圈。釜口部微敛,方唇,肩部有两个铺首衔环,鼓腹,下收平底。甑腹上部有一周宽带纹,宽带纹上有一道弦纹。釜口沿下饰一周凸出的带饰,腹中部有一周凸出的窄沿。通高24.1厘米,甑部榫圈直径10.8、腹深9厘米,釜口径10.7、腹深12.5厘米,重1580克。
甑
12件。标本M1∶769,斜折窄沿,口沿下有两个铺首嵌入腹壁的孔,深斜腹,向下弧收,斜直圈足略向外撇。底部有箅,箅有长三角形镂孔,内层4个,外层4个,内外层三角形位置相交错。素面。口径12.9、足径6.8、足高1.4、通高8.6厘米,重70克。
釜
3件。标本M1∶475,口微敛,折沿近平,弧腹,上腹部有一周凸出的宽沿,腹部向下内收为圜底。素面。口径37.2、腹深29.7、高30厘米,重6956克(图四)。
图四 铜釜(M1 ∶ 475)
缸形器
4件。标本M1∶1013,整体呈圆筒形,口微侈,上腹部有两铺首衔环,腰部内收,形成弧形亚腰状,腰中部有内底,把器物内部分隔成上下两个空间,腰上部弧度小于腰下部。口外和底外侧各有一周凸起宽带,腰部有一周带状纹饰。腰径35、腹深29.6、高54.9厘米,
重11250克(图五)。
图五 铜缸形器(M1 ∶ 1013)
瓮
1件(M1∶974)。直口,方唇,溜肩,上腹部呈微弧状,折腹部为最大直径,下腹部微弧形急收,平底。腰部有一周凸棱,凸棱两边相对的位置各有一组凸棱,每组由三竖直的凸棱组成。口径28.3、最大腹径58、底径12.1、腹深36.5、高38厘米,重13800克。
染炉
2件。标本M1∶1612,炉身和耳杯可分离,炉身与底盘不可分离。底盘为长方形浅盘。炉身为方形鼎,鼎壁上有长方形镂空,下接半圆形兽蹄足,炉底中间有一截面为梯形的中空管,鼎上部有镂空云气纹的竖直炉围,耳杯可置于其上。耳杯为椭圆形,侈口,半月形耳,椭圆形平底。耳杯口径15.9×9.4、高4.1厘米,通高14.3厘米,重1039克(图六)。
图六 铜染炉(M1 ∶ 1612)
二、酒器
共69件,包括卣、锺、长颈壶、带盖壶、侈口壶、樽、鋞、鐎、钫、缶、缶霝、罍、蒸馏器、碗、勺15类。
卣
1件(M1∶404)。盖为椭圆形,菌状纽,盖面上有四条扉棱,盖四壁横向两侧各有一个兽面,左右各有一个扉棱。宽扁条形提梁,在提梁和器身衔接处各有一兽首。器为长子口,方唇,器身整体呈椭圆体垂腹形,器身有四条高扉棱,高圈足。通体以雷纹为地,盖面饰凤鸟纹,提梁上饰四组夔龙纹,肩部饰夔龙纹,腹部饰凤鸟纹,圈足饰双首共身龙纹。器内底部和盖内有铭文“子父乙”。口径12.8×10.2、最大腹径23.7、足高6.5、通高38.2厘米,重10155克(图七)。
图七 铜卣(M1 ∶ 404)
锺
26件。标本M1∶923,口微侈,长颈微束,肩部之下有两个凸出的兽面形铺首衔环,圆鼓腹,下腹部弧形内收,圈足。颈部以上的口沿呈凸起状,肩部和腹中部、下部各饰一组瓦楞纹。口径17.9、足径6.1、足高2.1、通高45.5厘米,重12750克(封二∶1)。
长颈壶
1件(M1∶415)。口微侈,长颈,圆鼓腹,圈足外撇。颈中下部有一周中间为凸棱的宽带纹。局部可见鎏金痕迹。口径3.8、最大腹径23.7、足高4、通高32.5厘米,重2285克。
带盖壶
1件(M1∶419)。圆形盖,盖中部微凸,盖上现存两个片状兽形立纽,盖沿近直。壶口微侈,长颈微束,圆鼓腹,下腹部弧形内收,圈足上部斜直微外撇,下部近直,整个圈足中部形成一个小台。颈部以上的口沿呈凸起状,肩部和腹中部、下部各饰一周凸出宽带纹。口径11.9、最大腹径21.2、腹深23.9、通高29厘米,重2325克(封二∶3)。
侈口壶
7件。标本M1∶592,口微侈,束颈,圆肩,肩部有两个凸出的兽面形铺首衔环,圆鼓腹,下腹部弧形内收,圈足。肩部和腹中部、下部各饰一周凸出宽带纹,铺首兽鼻上有两道弦纹。器外底部有一道极细的凸棱,似为铸筋。口径12.5、高29.6厘米,重3491克。
樽
5件。标本M1∶1014,圆形盖,顶部微凸,半椭圆环形纽,纽上衔一小环。器子口,器身圆直筒形,平底,三半圆形兽蹄足。腹上部有兽面形铺首,各衔一圆环。盖面、器身饰圆圈乳丁纹和瓦楞纹,纹饰交错分布。盖径27.7、口径27.3、腹深20.9、足高6.4、通高27.2厘米,重5350克(图八)。
图八 铜樽(M1 ∶ 1014)
鋞
5件。标本M1∶397,圆形盖,盖面凸起,中央有一圆角长方形纽,纽孔甚小。器身圆直筒形,子口,直壁深腹,下接三半圆形兽蹄足。上腹部有两个半环形耳,耳上各有一扁圆形衔环,衔环与链形提梁相接。器盖和器身有鎏金痕迹,中腹偏上有一周凸出的宽带纹。口径12.2、腹径12.8、足高1.3、通高17.6厘米,重988克(图九)。
图九 铜 (M1 ∶ 397)
鐎
3件。标本M1∶981,圆形盖,盖面微隆,顶部有一半圆形片状立纽。器为直口,短颈,圆鼓腹,圜底,下有三个半圆形足。腹中部伸出凤鸟头形流,流口的盖遗失,腹中部另一侧伸出长条形把手。盖上有一周弦纹,弦纹中间刻有四叶花瓣纹。器腹中部饰一周带饰,带饰之上饰一周弦纹。凤鸟头形流的颈部饰有鳞纹,把手上刻有兽面纹,足上雕刻兽形。口径6.8、最大腹径16.5、足高4.2、通高12.9厘米,把手长9.5、流长8.5厘米,重760克(图一○)。
图一〇 铜 (M1 ∶ 981)
钫
2件。标本M1∶1009,方形,口微侈,口沿有宽领厚出器壁,长颈微束,肩部有两个兽面形铺首环耳,鼓腹,四隅有棱,圈足。颈部以上呈凸出的宽带状领。器外壁和内壁有多处方形垫片痕迹。口径15、最大腹径20.8、足径12.1、腹深29.3、高32.7厘米,重2284克(图一一)。
图一一 铜钫( M1 ∶ 1009 )
缶
2件。标本M1∶431,器形厚重,十二棱形。盖上有四个环形立纽,纽顶端有兽面形纹饰。器直口,方唇,微束颈,鼓腹,下腹部斜收,平底微内凹。腹中部有四个环形耳,耳上有兽面形纹饰;耳间有四组8个圆形凸起,凸起上满饰蟠螭纹。盖面和器肩、腹部饰蟠螭纹带,以素面环带纹间隔。口径18.5、最大腹径36.6、腹深38.3、通高43.8厘米,重8340(图一二)。
图一二 铜缶( M1 ∶ 431 )
缶霝
2件。标本M1∶476,腹部残缺。直口,矮领微束,圆肩,肩部有两半环形耳,圆鼓腹,下腹弧形内收,平底。素面。口径16.7、最大腹径33.3、底径10.5、高34.2厘米,重4578克。
“缶霝”(líng),来源:说文解字
罍
1件(M1∶1142)。卷沿,矮领,肩部有两个凸出的兽面形铺首衔环,圈足。领下部有一周凸出不明显的宽带纹,肩部和腹中、下部各有一周凸出的宽带纹。口沿及器腹变形破损严重。残高32.5、圈足高5.2厘米,残重19600克。
蒸馏器
1件(M1∶474)。此器由器盖、器身和釜三部分组成。盖弧形隆起,顶部中央有一个管状的竖直把手,宽平沿,沿下有三个半环形纽,纽上衔环。器身整体呈圆筒状,腹壁分内外两层。内外腹壁为方唇,直壁。外层口沿一侧有一个马蹄形外槽,腹壁上部有三个半环形耳衔环。内壁略高于外壁,内腹壁外侧上部有三根横向的圆柱与外腹壁内部相连,内腔体下部是菱格状镂空的圆形底部,器底有两个对称的龙头形流。釜部直口,方唇,圆肩,腹部圆鼓,下收为圜底。肩部有三个半环形耳衔环,肩下有一周凸出的宽沿,一侧宽沿之上有一个凸出的圆角方形槽。盖径53.2、器身径53.4、釜口径27.5、通高132厘米,重82250克。
碗
5件。标本M1∶768-1,斜折窄沿,上腹近直,下腹弧形内收,平底。素面。口径13.4、最大腹径11.5、底径5.2、高6.1厘米,重53克。
勺
7件。标本M1∶1870,微变形,勺首椭圆状,腹较浅,圜底;长柄微弧上倾,柄上有半圆形纽衔环,环已脱落。素面。通长37.1、柄长30.9、勺径11.1×8、勺深3.1厘米,重32克(图一三)。
图一三 铜勺(M1 ∶ 1870)
三、水器
共65件,包括鋗、盆、匜、盘4类。
鋗
33件。标本M1∶1147,斜折窄沿,上腹近直,下腹弧形内收,平底。腹部有两半环形纽,纽上各衔一圆环。腹中部有一周宽带纹,宽带纹中间有一道弦纹,底部有一道凸棱。腹中部刻有铭文19字。口径28.2、底径16.3、高15.9厘米,重2314克(图一四)。
图一四 铜鋗 (M1 ∶ 1147)
盆
28件。可分为大盆、小盆两类。大盆2件。标本M1∶1012-3,略微破损,锈蚀。平折沿较宽,斜腹微弧,平底。素面。口径55.4、底径28、高20.1厘米,重5750克(图一五)。
图一五 大铜盆
小盆
26件。标本M1∶767-3,斜折窄沿,斜腹,平底,底微内凹。素面。口径25.6、底径12.4、高9.4厘米,重493克(图一六)。
图一六 小铜盆
匜
2件。标本M1∶406,口微侈,腹部较深,横截面近于椭圆形,腹部弧形向下内收,平底。有流,无鋬。素面。口径22×16.7、流长7.5、腹深8.1、高9.6厘米,重1221克(图一七)。
图一七 铜匜(M1 ∶ 406)
盘
2件。标本M1∶1012-2,平折窄沿,腹较浅,上腹近直,下腹弧形内收,平底,矮圈足。腹中部有一周凸出的带饰,带饰中间有一道凸棱。腹下部有铭文18字。口径50、最大腹径45、底径31.1、腹深13.8、高15.1厘米,重6050克(图一八)。
图一八 铜盘(M1 ∶ 1012-2)
四、乐器
共62件,包括纽钟、甬钟、铃、于、钟(磬)虡5类,另有配饰件25件。
纽钟
14件。标本M1∶164-1A,纽呈长条环形,钟身呈合瓦形,钲部两侧分布有四组枚,每组九个,分三行,以篆带相隔。枚为锥形乳丁状。舞素面,枚上鎏金,其上刻有细线纹,枚与篆带以弦纹隔开。钟整体饰鎏金龙纹。正面鎏金纹饰清晰,背面由于敲击,鎏金部分脱落。舞内壁铸有铭文一字。口径15.8×13.4、纽高7.1、纽宽4.2、通高27.5厘米,重3097克(图一九)。
图一九 铜纽钟(M1 ∶ 164-1A)
甬钟
14件。标本M1∶153,甬为实心圆柱形,上端有一道折棱,中段有两道相连的瓦楞纹,下端有道凸宽带,其上有旋。旋作蛇身状,蛇上半身有多道平行排列的短斜直线,靠近蛇头的身部有卷纹。旋上有一个蛇头形的干,以S形卷纹下部为蛇眼,上部以及中间的水滴状旋纹为蛇顶,蛇嘴较平。钟身为扁凸体状,舞为尖椭圆形,甬下端与舞相连的部位有一周凸起的带饰。钲部两侧各有三行枚,每行三个,以篆带相隔。枚为半球形乳丁状。舞、钲、枚的四周及篆上饰蟠龙纹。通高46、甬长19、钲长11.6、钲宽5.2~5.8厘米,重7132克(图二○)。
图二○ 铜甬钟(M1 ∶ 153)
铃
2件。标本M1∶386,纽为宽扁的环形,器身整体为扁凸体状。钲部两侧分布有四组枚,每组八个,枚为锥形乳丁状,以菱格纹分开。钲部和鼓部两侧较直,两铣呈斜曲弧形。钲部中间饰凸出的云气纹。口长径4、纽高1、纽宽1.1通高4.1厘米,重约20克(图二一)。
图二一 铜铃(M1 ∶ 386)
錞于
1件(M1∶1326)。顶部圆形凸起,中央有半环形粗纽。腔体较高,器体截面为圆形。圆肩,腰略束,弧形筒状体。肩下、腰部和口部各饰一周凸起的宽带纹。高77.1、肩宽30.9、口径31.3厘米,重26550克(图二二)。
图二二 铜 于(M1 ∶ 1326)
虡
6件。标本M1∶403,竹节状立柱竖立在底座兽的脊背处,底座为实心的兽,腹底部是椭圆形的平面。底座兽为龙的形象,背上有凸出的脊和双翼,四肢微屈。尾部向下,末端为桃圆形,能贴于地面;腹前部有一条凸脊,贴于地面,用于稳固。器表可见鎏金痕迹。通高102.8、柱长93.5、底座高29、底座长45.7厘米,重19700克(图二三)。
图二三 铜虡(M1 ∶ 403)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