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见西汉长沙国简牍地名读札四则
发布时间:2021-12-07

摘要:新近披露的长沙走马楼西汉古井和益阳兔子山七号井所出简牍均属西汉长沙国。简牍所记载的地名中,临沩因临近沩水而得名,在今宁乡至望城一带;烝阳当在蒸水之阳,约位于今衡阳县西北;醴陵与高后四年受封的醴陵侯国应为一地,在今醴陵市一带;观川与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中的“观阳”县相关,都位于观水(今灌江)流域。

关键词:长沙国;临沩;烝阳;醴陵;观川



出土于长沙走马楼西汉古井和益阳兔子山七号井的简牍近期陆续披露,简牍以行政文书为主,均属于西汉长沙国。前者使用年代为公元前128~前120年,为汉武帝及长沙康王刘庸在位时期;后者使用年代在西汉初年,主体是长沙国益阳县署废弃的各类文书[1]。这两批简牍记载了不少长沙国及其他郡国的地名,有一部分地名为首次出现,有一部分与史籍所载有所出入,兹就其中数条略考如下。

一、临沩

临沩,见于走马楼西汉简,当因临近沩水而得名。《续汉书·郡国志》(《续汉志》)刘昭注引东晋罗含《湘中记》记载了湘水的各条支流,曰:“有舂水,有烝水,……有沩水,……皆注湘。”[2]《水经》载:“(湘水)又北,沩水从西南来注之。”郦道元注文曰:“沩水出益阳县马头山,东迳新阳县南,晋太康元年改曰新康矣。沩水又东入临湘县,历沩口戍,东南注湘水。”杨守敬疏曰:“今沩水出宁乡县西百五十里大沩山。” “沩口戍在今长沙县西北十五里。今沩水东北流迳宁乡县,至长沙县入湘水。” [3]张修桂先生指出,马头山即今大沩山主峰猴家大山,《疏》文十五里当是五十里之误,沩口戍即沩水入湘江一带,在今长沙望城县新康镇[4]。

今沩水发源于宁乡市西龙田镇杨柳村,东流贯穿市境,至长沙市望城区新康镇注入湘江,全长144千米,上游为低山河谷,下游为滨湖平原[5]。沩水流域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有大范围的史前至商周遗址、城址(如炭河里遗址等),曾出土了四羊方尊等多件青铜重器,多处高等级汉代墓葬亦广泛分布于该流域[6]。由此可知,沩水流域在先秦秦汉时期经济、文化发展较为繁荣,简文之临沩县亦应在此流域,与长沙国都临湘县(今长沙市区)毗邻。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记载东汉永初四年(公元110年)长沙郡临湘县有临沩乡(简CWJ1③∶315),整理者称:“临沩,临湘县属乡,因临沩水而得名,位于今长沙市西北。” [7]这批东汉简牍中,又常见“沩乡”(简CWJ1②∶68、CWJ1②∶54-4、CWJ1①∶23-4),应当与临沩乡相关。结合五一广场东汉简来看,走马楼西汉简所见之临沩县,不见于《汉书·地理志》(《汉志》),或是因为在武帝之后,改县为乡,合并于临湘县之故。五一广场简中另有“沩口塞”(CWJ1③∶217-1)、“沩口”(CWJ1③∶217-1)等地名,或许与郦道元所说的临湘县沩口戍有关,都在今长沙市西北。

二、烝阳

烝阳,见于走马楼西汉简。《汉志》长沙国有属县承阳,不见于简文。简文之“烝阳”,与《续汉志》零陵郡属县名相合,《续汉志》:“烝阳,侯国,故属长沙” [8]。《汉书·王莽传》有“承阳侯甄邯”,颜师古注曰:“承阳音烝阳” [9]。据简文可知,西汉时已有烝阳之名,《汉志》之承阳应即简文之烝阳,本为长沙国属县,后汉时属零陵郡。

《汉志》“承阳”下应劭注曰:“承水之阳。”颜师古曰:“承水原出零陵永昌县界,东流注湘也。承音丞。” [10]前引罗含《湘中记》记载烝水为湘水支流之一,烝阳当在烝水之阳,因而得名。《水经注·湘水》曰:“承水出衡阳重安县西,邵陵县界邪姜山。……至湘东临承县北,东注于湘,谓之承口。” [11]承水即烝水,今名“蒸水”。

关于两汉烝阳(承阳)县地望,《元和郡县图志》载:“蒸阳故城,在衡阳以西一百七十里。”[12]唐衡阳郡(衡州)与今衡阳市约在一地。明清方志皆以《元和志》为是,如《读史方舆纪要》:“承阳城,(衡州)府西百七十里。汉县,后汉曰烝阳,属零陵郡。” [13]《嘉庆重修一统志》记载,衡州府有承阳故城,“在衡阳县西,汉置,属长沙国。后汉属零陵郡,改烝阳侯国。晋属衡阳郡,后省。……《元和志》:‘承阳故城,在衡阳县西一百七十里’。” [14]烝阳当因在烝水之阳(北)而得名,《中国历史地图集》(《图集》)将其标注于蒸水上游以北。

考古工作者称,在今衡阳县以西的蒸水上游,发现了两汉承阳(烝阳)故城:“(故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残长为400米,南北残宽200米。东南、西南两向以双水为护城河。城墙已无存。地面散布有绳纹板瓦、筒瓦和青砖。” [15]但在2018~2019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最新开展的考古调查中,却未能再次发现这一城址,报告称:“承阳故城遗址位于衡阳县金兰镇金兰寺社区,……今金兰中学、金兰医院一带,蒸水河东南部,距蒸水约1200米,……现阶段该城址的所在地已被金兰镇占据,整个城镇全叠压在城址之上,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未能见到残留的墙体遗存,亦未能采集到相关的遗物资料,这对了解该城址的详细信息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16]

察之舆图,这座“承阳故城”城址在蒸水以南,与地名命名规则不符,与《图集》之定位不合。若以地形度之,该城址所在的金兰镇之金兰中学一带在蒸水以南,东西两面临山,蒸水不可能屈而绕经其南。结合2018~2019年的考古调查,有理由相信,汉烝阳县当不在此。以《元和志》所记一里当今440.7米计算[17],若依其所记,汉烝阳故城在衡阳以西一百七十里,则约相当于今75公里。《图集》所绘汉承阳县距今衡阳市直线距离约为70公里,与《元和志》记载较能相合,但目前尚无可靠的考古城址可与之对应。

三、醴陵

醴陵,见于走马楼西汉简。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有“醴陵”,学界多怀疑是“醴阳”之误书[18]。醴阳多次出现于秦至西汉前期的出土文献中,如里耶秦简、松柏汉牍、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河隄简》以及长沙定王时期的漆器铭文等皆有记载,一般认为其地望在长江沿岸,与汉孱陵县相去不远[19]。

高后四年,长沙国相越受封为醴陵侯,文帝四年国除。国除之后,情况不明,且不见于《汉志》。走马楼西汉简中再次出现的“醴陵”,应当不是“醴阳”的误书,怀疑醴陵侯国被除后,改设为醴陵县,与“醴阳”曾同时并存。《续汉书·郡国志》长沙郡下有醴陵县,同书《五行志》载:“建安七八年中,长沙醴陵县有大山常大鸣如牛呴声,积数年。后豫章贼攻没醴陵县,杀略吏民。” [20]时代为东汉早中期和帝至安帝时期的五一广场简亦多次出现醴陵县(简CWJ1③∶169、CWJ1③∶202-2等)。由此可知,至少在东汉和帝之后,醴陵县是长期存在的,其治所在今湖南醴陵市。

《水经·漉水》篇说:“漉水出醴陵县东漉山,西过其县南。”漉水今称渌水,在今醴陵市南侧。郦道元注曰:“醴陵县,高后四年,封长沙相侯越为国。县南临渌水,水东出安城萍乡翁陵山。……屈从县西,西北流至漉浦,注入于湘。” [21]郦氏将高后四年受封的醴陵侯国与经文中的醴陵县联系起来,认为二者在一地。传世文献中的醴陵县始见于东汉中期,时代上与西汉初年相距较远,因而此说长期以来颇受质疑。从走马楼西汉简“醴陵”来看,郦氏的观点仍然值得重视。若醴陵侯国国除之后改设为醴陵县,那么至少在西汉中期,醴陵县仍然存在,醴陵县废置的时期应当在西汉后期至东汉初年。《元和郡县图志》追述醴陵县沿革时说:“醴陵县,本汉临湘县地。……后汉置此县,属长沙郡。” [22]《旧唐书·地理志》也有类似的说法:“汉临湘县界有醴陵,后汉立为县,属长沙郡。”[23]或许如唐五代时人所言,西汉时期醴陵县废置后,其地并入临湘县,故称其本为临湘县地,在临湘县界内,后至东汉时又分地复置。

四、观川

观川,见于兔子山七号井出土简牍J7⑦∶305,是新知的汉初长沙国属县,简文载:

五年七月庚辰朔丙申,内史阳谓观川、桂

便、荼陵、郴采锡,西山、昭陵、泠道啬夫

整理者说:“‘五年七月庚辰朔’,应为汉惠帝五年(前190年)七月”,“因‘观川、桂阳’多次出现(简J7⑦∶325、J7⑦∶358),故可推知‘桂’下残字当为‘阳’”,“观川、西山地望不详”。

今按,桂阳、便、荼陵、郴、昭陵、泠道均见于《汉志》,考之地望,汉初都应在长沙国南部,其中荼陵、昭陵偏北一些,桂阳、便、郴、泠道偏南一些。依此推测,观川、西山在汉初也应是长沙国属县,地望在汉初长沙国南部的可能性更大。

汉文帝时下葬的马王堆三号汉墓与这支简的时代相去不远,墓葬出土的《地形图》中有“观阳”县,因在观水之阳而得名。观水见于《水经注·湘水》,是湘水上游的一条支流,注文曰:

湘水又迳零陵县南,又东北迳观阳县,与观水合。水出临贺郡之谢沭县界,西北迳观阳县西。县盖即水为名也。又西北流注于湘川,谓之观口也。

郦道元未曾踏足长江以南地区,所记南方水系的情况当来源于更早的地理志书。郦注记载,湘水先经零陵县南,又在观阳县与支流观水合流。杨守敬《疏》曰:“《隋志》湘源有观水。今曰灌江,出兴安县东南境”,熊会贞补充说:“今灌江自兴安县东北流,迳灌阳县,至全州南入湘水。”[24]观水今名灌江,发源于今广西灌阳县西南,纵贯灌阳县境,北流至全州县入湘江。

《宋书·州郡志》记载零陵郡有观阳县,始置于孙吴时期。学者们已经指出,据马王堆《地形图》,其始置年代应当上溯至汉初。如谭其骧先生说:

观阳,历代各种地志皆从《宋书·州郡志》说作始置于孙吴。今既见于此图,可见汉初已有此县,西汉末年以前罢,孙吴系复置而非创置。[25]

汉代观阳故城在今广西灌阳县境内,城址见存。上世纪七十年代,周世荣先生曾实地踏勘,他记录到:

经调查,故城位于今灌阳县西南十一公里新街之古城岗。它是一个依山滨水(灌水)的山城。城址呈长方形罄折。……墙垣内发现汉瓦层和汉代以前的文化遗物。其中绳纹瓦片和云纹瓦当与马王堆三号汉墓填土中出土的瓦片和瓦当相似。……说明“观阳”确为汉代城址。其上限年代也可能早于汉代[26]。

近年来,考古学者对汉观阳故城也有新的考察与介绍,如蒋廷瑜先生认可其上限年代早于汉代的看法,并依据城址附近发掘的战国墓葬推测楚国可能曾在此地设县,他指出:

观阳故城位于灌阳县新街乡湘溪村旁。东临灌江,背靠群山,处湖南溯灌江,经恭城下漓水的必经之地。……城外东北角的土冈上有古墓。1973年12月灌阳县文物管理所的唐一建在紧靠城址的一座小山顶上发掘了一座竖穴土坑墓,随葬品在墓室右侧排成一行,陶器有鼎、杯、壶、罐、三足瓿和纺轮,还有铁削、铁斧。后来又发掘了两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从随葬品分析,应是战国时代墓。推测楚国可能曾在此地设县。……马王堆汉墓帛书地图的发现,使观阳设县的时间提前到了西汉时代。而古城冈观阳故城的发现,又使这种推断得到了证实[27]。

城址附近战国墓葬的出现,说明这一带的开发在秦汉之前已经开始了。从兔子山的这条简文来看,既然“观川”县应在汉初长沙国南部,那么依照一般的地名命名规则,其地望在观水(今灌水)一带的可能性最大。观水流域范围较小,流域内秦汉城址不多。我们推测,简文所记惠帝时期之“观川”与马王堆《地形图》所见文帝时期“观阳”之间的关系,或即一地,名称上有先后,或相去不远,都在观水流域。


附记: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出土东周秦汉荆楚地理资料整理与地域空间整合研究”(20VJXG017)成果,在修改过程中得到了马孟龙、赵海龙先生的指教,谨申谢忱。


(作者:郑威,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另此处省略注释,完整版请查《江汉考古》2021年第5期)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