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光耀赣鄱——回眸“十三五”江西文化发展新成就
发布时间:2021-01-26

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的大地上,鼓角争鸣

中华自古尚文化,赣鄱从来重精神。

“十三五”以来,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守正创新,强化文化担当,在厚植人文上求突破、下功夫,大力推动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古色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十三五”以来,江西大力推进文化发展繁荣,全面推进文化建设与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公共文化服务趋于完善,艺术创作活力充分显现,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显著,对外交流与合作步伐加快。

特别是2018年出台《关于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着力推动江西文化繁荣兴盛,凝聚起建设文化强省的磅礴力量,激励全省上下朝着建设文化强省目标奋力前行。

文化强省,鼓角争鸣,响彻赣鄱大地,催人奋进。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


文化的沃土上,繁花满枝

回望“十三五”,江西的文化大事一件接一件,文艺精品一部接一部,文化活动一个接一个,向世界诉说着精彩的江西故事。

  ——文化设施逐步完善

  2020年9月27日,江西省图书馆、江西省博物馆两馆新馆同日开馆,备受社会关注。2015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由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省科技馆三馆组成的江西省文化中心。三大文化建筑互为依托互相呼应,成为江西最新的文化地标,这是我省文化设施建设的亮点之一。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江西省美术馆……一批文化新地标陆续开放。



  不仅省级文化设施得到提升,全省各地也打造了一批公共文化新平台。“十三五”以来,我省加强省市县乡(镇)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建设,星罗棋布的文化设施覆盖赣鄱大地。截至2020年12月,全省共建有公共图书馆112个,文化馆114个,国有美术馆45个,乡镇文化站1561个,村(社区)基层文化中心20686个,主城区和中心镇15分钟、一般村镇2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初步建立。



  这些文化设施,既美了城市的“颜值”,又提了城市的“气质”,还丰富了群众的“文化菜单”。从家门口的城市书房,到乡村的农家书屋;从博物馆、美术馆,到艺术节、戏曲节、旅游节,再到“云课堂”“微讲堂”……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多彩,让人们深切地体会到文化让生活更美好。


第七届江西艺术节开幕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2019年7月23日,第七届江西艺术节绚丽绽放。这是目前我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文化盛事,也是群众参与最广的文化盛宴,活动之丰富,持续时间之长,参与人数之多,前所未有。

  “十三五”期间,我省成功举办全国采茶戏会演、全国高腔优秀剧目展演、第六届和第七届江西艺术节、汤显祖戏剧节暨国际戏剧交流月、全省脱贫攻坚主题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全省抗疫主题优秀美术作品展等一系列展演展览活动,极大丰富了全省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我省文化和旅游部门积极探索,开展线上文化活动,将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丰富了人们的“宅”时光。

  同时,全省各地也积极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广泛开展“百姓大舞台”“文化进万家”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尤其是变政府“端菜”为百姓“点单”,将一道道文化大餐送上门,大大提升了服务效能。“十三五”以来,我省公共文化品牌亮点频出,4个设区市列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8个项目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5家单位纳入全国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



2019年汤显祖戏剧节暨国际戏剧交流月活动开幕式


  ——文化精品层出不穷

  艺术之花,绽放赣鄱。“十三五”以来,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行动,创作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其中,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获中宣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采茶畲歌剧《热血山哈》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银奖。赣剧《瓷·心》、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话剧《哭之笑之》、宜春采茶戏《月照山乡》等一批原创剧目入选国家级舞台艺术扶持项目。舞蹈《青花瓷》、旴河高腔·乡音版《牡丹亭》、弋阳腔《方志敏》等多个优秀剧(节)目亮相国家级展演平台。2016年至2019年,我省共77个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资助金额达4645万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省艺术创作生产的整体水平。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一部部文艺精品还是鱼贯而出。



《永远的歌谣》剧照


  “十三五”期间,我省创新文化投入模式,设立江西文化艺术基金,激发全省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江西文化艺术基金是全国第三只、中部地区第一只省级政府文化艺术类基金。此外,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完善艺术创作生产机制,建立健全集体组织下的主题文艺创作机制,推动文艺事业加速发展。


  ——文化产业硕果累累

  江西文化资源丰富,“十三五”以来,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9年,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达3.76万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595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04.42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四。据国家统计局统一核算,2019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986.81亿元,比上年增加132.81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15.6%,占GDP比重为4.0%,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2020年突发的疫情让文化产业受到较大影响,面对压力和挑战,我省正面应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突破重围,收效明显。2020年前三个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营业收入1561.20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6.6%,增速较上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比全国增速高17.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二位。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483.12亿元,增长91.0%。


  “十三五”期间,我省加快实施文化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全省共有上市文化企业7家。2019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文化企业共22家、超5亿元的文化企业65家。同时,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5家园区被认定为首批省级文化产业园区,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全国仅9家。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我省积极构建“1+N”文化经济政策体系,加快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江西文化发展巡礼现场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显著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全省第三次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达3万多处,全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登录文物32.75万件/套。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获批,成为国务院批复设立的首个文化旅游类试验区;赣南围屋、景德镇御窑遗址、万里茶道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4处大遗址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全省共有343个中国传统村落。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囊括全国考古领域所有奖项,鹰潭大上清宫遗址考古发掘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拥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实验区2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0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60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0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77人,拥有国家级非遗生产保护示范基地4个、省级示范基地60个。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2019年1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国率先成立革命文物处。积极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制定《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程经验成为全国示范。全面推进红色标语保护利用,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全省35处不可移动文物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数量居全国第8位;11市87县列入国家首批公布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占全国总数的15.8%。博物馆建设和使用成效明显,全省有各级各类博物馆181家,馆藏文物达64万余件。4个博物馆陈展获得全国年度十大博物馆陈展精品奖。2019年,全省166家博物馆推出各类陈列展览680个,累计接待观众3360万人次。


  ——文化“走出去”步履铿锵

  “十三五”期间,省文化和旅游厅按照省委、省政府扩大双向开放的要求,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搭建平台、拓宽渠道、整合资源等手段,扎实推动江西文化“走出去”。“十三五”以来,我省共组织开展了64批次文化交流合作项目,涉及642人次。


  着力进行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建设。我省与原文化部在葡萄牙合作共建里斯本中国文化中心。该中心作为国家级展示平台,是中国政府在葡萄牙设立的官方非营利文化机构。除了承建中国文化中心,我省还积极参与文化和旅游部“部省对口合作计划”,不断承接国家对外文化交流重点项目。着眼对外开放大局,我省不断自主推介江西优秀文化交流项目并使之“走出去”。如今,越来越多的江西优秀文化品牌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



《听见江西》全媒体丛书


希望的田野上,再攀高峰

回首过往,我省推进文化强省建设铿锵有力、强势跃进;展望未来,还需全省上下携手并力,绘就更加绚烂多姿的文化强省画卷。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文化旅游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冲刺关键期。“十四五”如何开好局起好步?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将紧贴实际,突出特色,策划实施一批引领作用好、落地见效快、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重要举措,奋力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构建公共服务新空间。完善公共文旅设施网络,新建省文化馆新馆、省非遗展示馆,加力推进15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建设。抓好国家级、省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试点工作。

  ——推进文艺精品迈上新台阶。制定出台《江西省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实施意见》,加快建立并完善剧本创作、剧目生产、剧场布局、演职员激励等长效机制。实施文艺精品创作计划,加强重大现实题材、重大革命题材、重大历史题材文艺创作。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策划举办全国采茶戏会演等重大展演活动。

  ——推动遗产保护利用新发展。扎实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高标准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继续推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依托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国家文化公园、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培育成全国一流乃至世界级的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区。实施江西文明探源工程,建设江西南方汉代文化研究中心。

  ——拓展文化交流新渠道。建设江西“中华文化走出去”项目库,持续举办“一带一路”江西文化国际巡展、特色文化交流展等品牌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抚州设立国家级汤显祖国际戏剧节和戏曲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快建设省部共建葡萄牙里斯本中国文化中心、新西兰江西文化中心。

  ——培育壮大市场新主体。实施“龙头培育”计划,培育一批骨干文化和旅游企业、国家级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园区(基地)。实施“孵幼扶小”行动,孵化一批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进一步推进文化和旅游企业“映山红行动”,争取4到6家文化和旅游企业上市。

  ——打造文旅融合新标杆。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程。基于我省底蕴深厚的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联合知名中医院、高校、科研院所及专家力量,打造一批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制定“红色旅游研学示范基地”“红色旅游优质服务示范景区”等评定标准,创新举办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打造红色旅游首选地。

  ——畅通文旅消费新循环。创建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一批集美食、娱乐、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夜间文旅消费示范区、集聚区和文旅综合体,加快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重要基地。

  新的目标在召唤,新的希望在升腾,建设文化强省,期待着我们再出发、再奋斗、再超越。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