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日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编钮钟里有个“小黑”
发布时间:2019-04-18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编钮钟里有个“小黑”
14件编钮钟符合当时礼制要求,但其中1件与其他不同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了大量音乐文物,包括编钮钟、编甬钟、铁编磬、錞于、镯、瑟、琴、排箫、建鼓和乐俑。近日,海昏侯墓音乐考古专家组王清雷、徐长青、曹葳蕤、李文欢、杨军联合发布了对这些音乐文物的最新研究成果。 

  整套编钮钟为拼凑而成

  海昏侯墓编钮钟出土于主椁室北藏椁的乐器库,出土时完整地悬挂于钟架上,钟架为彩绘木质,两端镶嵌有方形青铜饰件,编钟架上彩绘精美动物纹饰。

  编钮钟共计14件,从其纹饰来看,可以分为两式:一式为鎏金钮钟,共计13件,且纹饰相同,大小相次,属同一套编钮钟。其中有三件钮钟破裂,其余保存完好。这些钮钟工艺考究,铸造精美,器表均有鎏金纹饰。钟腔于口内壁4个侧鼓部均有楔形音梁,有清晰且精细的调音刻凿痕迹。二式为非鎏金钮钟,1件,即第14件,也是最小的一件,器表没有鎏金。该钟保存完整,器型与前13件相类。钟腔于口内壁4个侧鼓部均有楔形音梁,上有调音刻凿痕迹,但其音梁的形状与一式钮钟的音梁略有不同。

  专家认为,从14件钮钟的器表纹饰和音梁来看,这两式钮钟并非同一套,也就是说,海昏侯墓的编钮钟为拼凑而成。

  “小黑”编入乐悬符合礼制要求

  第14件非鎏金钮钟为铁黑色,被考古人员亲切地称为“小黑”。那么,当时的乐官为何要将这件铁黑色的二式钮钟编入海昏侯墓的乐悬之中?二式钮钟的功能又是什么呢?

  据专家介绍,在海昏侯墓编钮钟出土之前,迄今所知编列完整的西汉编钮钟共计3例,分别为广州南越王墓编钮钟、山东章丘洛庄汉墓14号陪葬坑编钮钟、江苏盱眙大云山1号墓编钮钟。这3例编钮钟的编列完全相同,均为14件一肆。同时,每例编钮钟的14件钟均纹饰相同,大小相次,为一次铸造而成,故14件一肆为完整编列。这3例编钮钟的主人分别为南越王赵眜、吕王吕台、江都王刘非,他们均为西汉诸侯王。由此可以推定,西汉诸侯王乐悬规制编钮钟的编列均为14件一肆。

  专家表示,刘贺当过昌邑王、皇帝和海昏侯,去世时是以海昏侯身份下葬。按照西汉诸侯王乐悬制度编钮钟的编列规定,应为14件一肆。而刘贺墓一式钮钟仅有13件,显然不符合刘贺的身份等级要求,只能另外再找一件钮钟来拼凑了。故此,这件二式钮钟的功能,仅是使其与一式钮钟(13件)凑成14件一肆的西汉乐悬规制,从而在编列上符合西汉诸侯王乐悬礼制的要求。

  原定排序不符合音列标准

  经过对这套编钮钟的其中8件钮钟进行测音采样和整理音高,专家发现这套编钮钟原定排序存在问题。如果仅从编钮钟的尺寸和重量来看,将二式钮钟排定为14号并无不妥。但是编钟的第一属性毕竟是乐器,应该按照其音量的高低次第来排序。从其整体音列来看,二式钮钟的音高并不是最高,原排序为第13号钟的音高才是最高。故此,应该将二式钮钟调整到第13号,将原第13号钟调整到第14号。

  专家推测,这个失误很可能是当年该套编钮钟下葬时造成的。编钮钟下葬时,需要先将14件钮钟一一取下,然后将钟架放入墓葬,再将14件钮钟一一悬挂上去,忙中出错,在所难免。

  专家认为,还有一种可能是有意为之。当把14件钮钟按照正确的排序悬挂完毕后会发现,这种正确的排序反而看上去不妥。因为按照编钟的发音规律,一般说来钟体越大发音越低,钟体越小发音越高,故最小的二式钮钟应放在最后才对。专家推测,可能当时下葬时现场官吏挂错了,所以把二式钮钟放到了最后。


(来源:南昌日报;作者 徐蕾)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