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日报:刘贺墓出土植物种子5000余粒
发布时间: 2019-04-10       点击数:2647

为复原墓园植被景观提供实物资料


  刘贺墓园出土了上万件文物,其中的各种发现和研究成果备受海内外关注。针对墓园水井出土的果实类植物,专家进行了细致研究。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的祁学楷和蒋洪恩、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的梁同军、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杨军四位专家联名于近日发布最新研究成果。


  植物遗存大致分为三类


  刘贺墓属大型土坑木椁墓,其东北面又有汉代紫金城城址和昌邑乡的游塘汉代城址。2011年开始发掘后,考古人员主要集中对遗址各种遗迹和人工遗物进行发掘清理。对于发掘过程中出现的自然遗存,如植物果实、叶、木材和动物骨骼等,进行了选择性收集。考古人员还对已经发掘的分别保留有全部填土的3号水井及少量填土的2号水井进行了采样和浮选。


  对水井遗迹采集的样品,专家通过科技手段,发现了炭化和非炭化植物种子5000余粒。其中鉴定出2号水井中的6种植物种子和3号水井中的29种植物种子,目前还有部分无法鉴定。从2号水井中发现苦槠、乌桕、樱属等植物种子,3号水井的植物种子中鉴定出了大量侧柏、乌桕、樟科等木本植物种子,还鉴定出了禾本科、菊科、蓼科、茄科和其它科属的杂草种子。


  专家将目前已经鉴定出的植物遗存大致分为三类,即景观类、可食类和杂草类。其中可食类包括7种植物遗存,分别为桃、甜瓜、苦槠、葡萄属、猕猴桃属、悬钩子属、樱属。其中2号水井的果实类遗存仅有苦槠一种,其余皆为3号水井出土。


  专家认为,古人开凿水井的意义主要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与生产用水。因此,水井的功能与其在聚落中的位置、汲水方式乃至使用频繁程度密切相关,为我们了解先民的生产生活及居住环境提供了帮助。考古人员在3号水井的开口处发现有类似棚子的结构,结合水井中出土的陶片、木构件判断,3号水井应属木质井亭。井底层发现陶罐等遗物,因此专家推测当时可能采用绳索提拉陶罐的方式来汲水。这些考古发现也为复原陵园植被景观和研究西汉初期先民对植物的利用情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樱属植物为西汉初期墓葬罕见


  对墓园水井中出土的果实类植物按其主要利用价值进行分类后,专家发现7种具有食用价值的植物。除甜瓜外,其他6种均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多种植物还有药用价值。桃和甜瓜是西汉初期墓葬中常见的可食类植物遗存,这表明当时甜瓜的食用已经普及到了普通百姓,因此墓园水井中发现的桃核和甜瓜种子正是当地先民食用两种水果的证据。此外,从出土的葡萄属种子特征看,不同于现在世界各地普遍栽培的欧洲葡萄种群,应该是中国境内原产的野葡萄。


  墓园出土的27枚桃核中的12枚基部有大小不等的开口,可能是为了取出其中的桃仁所致。桃仁味苦,口感不佳,不适合食用,却是一种中药。西汉时期中药学已较为发达,专家推测其中的桃仁已被取做药用。刘贺墓园发现的樱属植物为西汉初期墓葬罕见,其果核数量最多(63枚)。樱属植物果核在我国北方有较多出土,南方发现较少,可能表明当时南方对樱属植物果实的食用较北方不够普遍。可食类植物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苦槠坚果的食用不如桃、甜瓜、樱属果实普遍,因此专家推测苦槠很可能与枫香、侧柏等作为墓葬陵园的主要景观植被。


(来源:南昌日报;记者 徐蕾)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技术支持:百恒网络
版权所有: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 赣ICP备16008992号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49号

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门票预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