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推出国学文化品牌活动
发布时间:2016-09-21


礼乐展演


少年儿童表演颂读经典舞蹈


礼乐展演走进校园


 

  金秋的北京,天高云淡,清爽宜人。随着中秋、国庆两节的临近,全国各地游客又云集到整洁清幽的国子监街,这一国学圣地。


  国子监街,又称成贤街,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部,全长680米,宽度12米,东西贯通,东起雍和宫大街,西至安定门内大街,是元代大都城一条东西向重要街道,清乾隆帝赞其为“京师首善之区,而国子监为首善之地”。


  国子监街的两侧入口处和中间,矗立着四座完整的过街牌楼。东西两头的牌楼是街牌楼,题匾为“成贤街”;国子监大门两侧的牌楼,是为国子监特意修建,以示对国家最高学府的尊崇,两侧牌楼的题匾为“国子监”。从东口进去探寻,孔庙在左,国子监在右,体现了“左庙右学”古制。作为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和中央最高学府,两组建筑群都采取沿中轴线而建、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方式,组成了一套完整、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群。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总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殿宇、亭台、碑林、牌楼、厅堂等文物建筑约2万平方米,保留着已有700余年历史的古老建筑群、元明清三代的进士题名碑、清代“十三经”碑林;作为专题性、历史类博物馆,这里收藏的文物主要来源于孔庙和国子监的原有旧藏,有大量祭孔用礼器、乐器,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18件、二级文物569件、三级文物424件、一般文物800件。孔庙和国子监院内还有许多古树,树龄大的近千年,小的也有200余年,为保护它们,博物馆常年进行古树复壮工程,使这些“活着的文物”迄今仍枝繁叶茂。如今的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已经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群,在京城文物文化旅游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


  拥有如此丰富珍贵的文物资源,如何在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的前提下,让孔庙和国子监院的文物“活”起来,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馆长吴志友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在文物利用方面,博物馆积极重点打造“六大国学品牌”。即打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国学大讲堂、大成礼乐展演、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大美寻源辟雍雅集”书画展览创作活动和“成贤国学馆少儿国学班”等具有博物馆特色的国学文化品牌,为国内外观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大餐。


  同时,博物馆着重建好“六大基地”。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是“北京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廉政教育基地”“北京市委党校实践教学基地”“北京市社科普及试验基地”和监察部授予“全国廉政文化示范基地”。抓好这“六大基地”建设,依托孔庙、国子监深厚的文化资源,全力打造以孔庙、国子监为中心的国学文化展示区,积极发挥博物馆的教育传播功能,传承国学文化、发扬国学精粹、展示国学风貌。


  在博物馆展览方面,自2012年以来推出了多种精品展览,分别为“馆藏御制匾额及碑刻拓片精品展”“明清进士书画艺术展”“首善之地 昌明国学——孔庙和国子监文化展”“圣人、圣言、圣景‘三圣’书画艺术精品展”“中国古代官德文化展”“大美寻源、辟雍雅集—系列书画作品展”“明清皇家祭孔文物文化展”等,整体上提高了博物馆临时展览的水平,形成了以书法绘画艺术为博物馆特色的展览内容,大大提升了社会影响力,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近年来,博物馆通过与国内外专业博物馆和文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形成开展儒家传统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通过与专业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相关课题、展览、展演项目,逐步在国学方面取得一些阶段性的学术研究成果;通过利用网络和其他媒体的宣传,逐步形成文物展示、参观游览、学术交流、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博物馆服务平台;通过与社区、学校的联合,建设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二课堂。

  湛蓝的天空下,阳光明媚,国子监成贤国学馆的孩子们在辟雍大殿前朗诵着《弟子规》。寻着稚嫩童声,穿过孔庙来到了国子监太学门前。太学门是国子监的第二道门,灰瓦悬山顶,雅五墨彩画,走入了太学门就进入了国子监的主要教学区。一座气势恢宏的琉璃牌楼映入眼帘。正面匾额“圜桥教泽”,背面为“学海节观”,彩画华美,是北京唯一不属于寺院的琉璃牌坊。国子监的主要建筑是专门为皇帝讲学而建造的壁雍大殿,国子监成贤国学馆的孩子们正在大殿前朗诵着诗文。“辟雍”一词源自3000多年前的周代,在《诗经》中曾多次出现。辟雍建于中轴线中心一座圆形水池中央的四方高台上,是一座方型重檐攒尖顶殿宇。四面开门,设台阶六级。辟雍周围环绕着长廊,四面架设精致的小桥横跨水池,使殿宇与院落相通,这种建筑形制象征着天圆地方。清乾隆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做一次讲学视学,以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


  彝伦堂门口,游客聚集,热闹非凡。吴志友和记者在这里如约见面,便开始滔滔不绝地和记者分享他的心得。他认为,作为专题性、历史类博物馆,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特有使命,那就是利用好独特的不可移动和可移动的文物资源,开展有特色的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孔子及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加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吴志友告诉记者,如何让孔庙国子监的文物“活”起来,他们的切入点就是自2009以来独立编创 “大成礼乐展演”活动。


  孔子精通音乐,对弹琴、击磬、鼓瑟以及乐舞等都有深刻的研究。作曲方面已达到“赋曲”的高度。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曾作曲《陬操》。诗经305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将仁的道德内涵注入到音乐当中,融入了音乐仁者爱人的精神;另一方面他把“礼”和音乐紧密地接合到了一起,利用礼乐文化来陶冶人的情操,促进国家与社会和谐稳定。《论语·泰伯》又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系中,乐教既是内容也是手段,既是过程也是目的。具有严谨完整的逻辑系统性,孔子的乐教内容,是建立在“仁”“礼”及“中和”三大范畴基础上的。


  祭孔乐舞,是封建王朝为祭孔大典配置的乐舞,以乐、歌、舞配合于礼,是孔庙释奠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乐器、舞具的种类数量、音调旋律、舞佾服饰等均由皇帝审定钦颁,其他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换。自东汉章帝用《六代之乐》祭孔,直至清亡,祭孔音乐作为宫廷雅乐内容之一,绵延近两千年之久。


  根据明清两代遗存舞谱编排的祭孔乐舞,至今仍以“活文物”的形式保存于每年曲阜孔庙的祭孔仪式中。仪式的重头戏祭孔舞蹈表演,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依托,在祭孔仪式中发挥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古代综合类文献都有关于祭孔仪式的记载。《四库全书》吏部、集部,还有“四库”以外的部分典籍、地方志书以及孔府档案、碑刻等可靠史料。


  中国自古以礼治国,数千年来一直影响中国人的人生哲学,祭祀先师的释奠礼,源自中国古代的祭祀礼仪。祭祀雅乐继承了上古时代原始乐舞,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以及八音乐器、摆设、诗词、演奏乐律一直被沿用下来,现在还有踪迹可寻的祭孔乐舞是雅乐舞蹈的遗存,也是目前唯一经过几千年的历史依然存在的古代雅乐。


  孔庙祭孔仪式上所奏音乐所用的乐器,有钟、特磬、编钟、编磬以及琴、瑟、笙、排箫、笛、埙、鼓等。这些乐器有的用于实际奏乐,有的则几乎近于摆设,除乐器、乐调、歌词等自古有依承不变的固定用法之外,乐队规模和排列也有相当严格的定制。按现存明清以来的乐舞演奏“位次图”所示,“轩悬”乐制排列于大成殿露台上,呈东西南三面,舞列中央。乐生、歌工、舞生总人数各个时代均有所差异,多则百余人,少则三四十人。表演祭孔乐舞的“乐舞生”,是有专职生员担任。其招考来源,一是孔氏家族子弟,二是从民间挑选的优秀少年。他们一经入选,即将毕生精力用以学、演祭孔乐舞,不准练习“俗曲”,更不准参加民间音乐活动。于数千年间,奉守先师遗训:“不得以‘郑、卫’之声,乱其‘雅、颂’之音”。


  作为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的一种新尝试,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精心谋划,借鉴现代学者对祭孔音乐、歌章、舞谱、乐器、乐律、舞蹈服饰、舞具以及礼乐程序等的考证研究成果,与高等院校、文艺院团、文化公司开展合作,共同搭建抢救、保护、开发、传播传统礼乐文化的平台。


  吴志友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孔庙和国子监是元明清三朝国家行礼仪、宣教化的场所,在孔庙崇圣祠每天推出这样的礼乐展演活动,也是对博物馆传统陈列展示的丰富和创新。他希望活动可以带给观众视觉和听觉上的新感受,在与演员的互动中体味传统礼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北京孔庙“大成礼乐”展演是以传统礼乐为素材,经过提炼、改编成为具有观赏性的集乐曲、乐舞、吟诵三位一体的演出,继承了孔子的“礼”、“乐”之美学思想,将“礼”的内容赋予“乐”的形式,以“乐”求“礼”,以“乐”载“道”,以“道”育人,从音乐美学、舞蹈美学、声乐美学的角度,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台好看好懂的节目,真正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礼乐的“肃穆、庄重、典雅、含蓄、和谐、纯正”之美,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达到“以礼修身,以乐感人”的艺术目的。


  在进行“大成礼乐展演”的同时,博物馆还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积极从事开展礼乐方面的学术研究,吸纳儒学、礼、乐、舞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对礼乐文化和礼乐演出进行重点研究、保护和开发,让中华礼乐重放光华。


  吴志友告诉记者,完整的礼乐表演已经无迹可寻。舞者断续的定格动作串联成现在的乐舞表演,每个动作之间的空白时间将我们的遗憾无限延展,这是人类对文化、生命的崇高敬意,也是时间磨灭记忆的无助。虽然现在无法完全再现历史,但我们能做的就是利用技术和行动将现在的一切记录下来、传承下去。


  北京孔庙崇圣祠的“大成礼乐展演”自2010年9月正式推出后,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国际政要(李光耀、潘基文、连战等)以及普通观众的欢迎。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从自身文化内涵和历史使命出发,与学校和家庭携手,在2015年又推出了“中国礼乐文化古典乐舞展演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们不仅读经书,从阅读上接触传统文化,从思想上感悟传统礼乐文明,也从身体上学习传统礼仪,使国学圣地蕴含的礼乐文化精髓发扬光大。

  秋意浓浓,夕阳映红了天边,古老的北京孔庙和国子监飘出悠悠的乐声,不朽的文化精髓穿越千年岁月,正在走入年轻人的心。(杨逸尘)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