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积淀形成了璀璨多彩的优秀文化,创造保留了绚丽丰厚的宝贵遗产。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团结奉献、求真务实、建功立业,积淀形成了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和红色文化。经历岁月的洗礼和时间的考验,红色文化越来越被证明具有典型的中国风格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具有权威性、代表性和时代性。红色文化最主要的物质载体和语境表达是革命文物以及对它的研究宣传和由此衍生的产品、形成的产业。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如何科学地保护、管理和利用革命文物?成为新时代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也成为新使命下越来越彰显的历史担当,任重而道远。科学保护是前提,合理利用是手段,传承弘扬是目的,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加强对红色文化和革命文物的研究了解,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增强文化自信和行动自觉,实现有效保护和传承弘扬。
彰显红色文化自信 让革命文物“亮”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是一个国家比肩硬实力,甚至更为基础更为深厚亦更为深远的软实力,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全党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需要生生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激励和特色鲜明的强大文化软实力保障。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应当矢志不渝地坚定文化自信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向。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脉灵魂和不变初心。红色文化的特征颜色——红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真实的底色,是党旗、国旗和军旗一致的主色,也是自然界最外层和中国人最深处共同的原色,更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之所器之所倚之所在。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大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红色文化的直接反映和珍藏信息,尤其是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是红色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和语境表达,是见证红色文化的最直接最真实形象,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重要最珍贵家产。因此,研究红色文化,革命文物应当义不容辞地站出来,昂首挺胸地亮出来,显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和无可比拟的特殊性。
革命文物是民族精神的实物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斗争进程中,形成了以井冈山精神、古田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等为突出代表的革命精神,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是无形的,但可以外化体现,更可以通过实物见证。革命文物是有形的实物,它对历史的实证作用不言而喻,不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革命群众听党指挥、无私奉献、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时代语言和精神风貌,而且见证了中华民族和广大中国人民热爱祖国、捍卫和平、威武不屈、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追求,尤其是对一度甚嚣尘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批判的最有力的证物,正如习总书记指出,“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革命文物理应有重任在肩、舍我其谁的担当与自信。
革命文物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资源。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革命精神有力佐证的革命文物,秉承坚定的政治立场,富含鲜明的感情色彩,展现浓郁的时代气息,蕴含丰富的战斗信息,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时代性和群众性,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习总书记反复强调,“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他指出,无数革命先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我们既要注重有形遗产的保护,又要注重无形遗产的传承,大力弘扬红色传统。例如,作为红色文化典型代表的古田会议会址,既是凝固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样物质层面的有形遗产,又是承载和蕴藏了古田会议精神这样精神层面的无形遗产,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座标,并不断激励着后来者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尤其是毛泽东领导召开的古田会议85周年之后的2014年,习总书记在古田领导召开了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树立了人民军队建设史上一座新的丰碑。
革命文物是中国力量的源泉所在。习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他还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革命文物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就是激发生机的营养剂,也是催生力量的正能量,它是历史的,又是当代的;它是凝固的,又是生长的。正因如是,它才更显出是中国力量的源泉,也是中国力量的活力。习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革命文物承载的红色文化内涵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头和现实传承。从这个层面来说,革命文物的传承弘扬,对于提高公民道德水平,激发爱国情怀,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持力量。
提升红色文化自觉 让革命文物“保”下来
革命文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的红色记忆,革命文物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信息宝藏,是保护、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主要媒介和渠道,但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巨大压力和困难。因此,提升对红色文化的自觉,就应当首先体现为做好对革命文物加强保护的自觉行为,就是要让革命文物“保”下来、“传”下来。没有保护、保存、保有,革命文物的利用和传承自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总书记在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提升自觉,保护文物,首先要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意识。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应当正本清源地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凝聚为党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内容。我国制定的文物工作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保护是主要的、基础的、根本的。习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并身体力行推动文物的抢救和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对文物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亮耀登场,使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有了新时期新形势的新提升新飞跃,也使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有了明确方向和根本遵循。革命文物既是文化资源,也是政治资源,不可再生,甚至不可复制,具有重大经济价值,使用得法也必然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要敬畏谨慎、珍惜对待,把保护工作提升到振兴革命老区经济,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高度,共同谋划、共同推进、共同完善,切实做到保得住,传得下。
提升自觉,保护文物,需要科学制定总体保护规划和定线落图。保护工作,规划先行,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就是要科学编制保护和利用规划,做到成竹在胸,不断增强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的全局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操作层面上,通过定线落图,特别是多规合一,让文物保护“先入为主”“画地为牢”,福建厦门等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实施并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就不可移动的革命旧址来说,应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规划编制工作应当从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角度出发,遵循文物保护的真实性、协调性、完整性原则,注重文物本体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的统一、协调和可持续性的保护和展示,使革命旧址在庄严、宁静、整洁的历史原貌中呈现它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上)
(来源:国家文物局 作者 傅柒生)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