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豫章故郡向“潮”而行
发布时间:2023-07-24
◇今年以来,南昌频频登上热搜,“五一”期间更是进入旅游热度飙升榜前十。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南昌活力四射,展现出全新面貌

◇南昌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构建“4+4+X”新型产业体系,即四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装备)、四大特色优势传统产业(绿色食品、现代轻纺、新型材料、机电装备制造)及若干生产性服务业

◇南昌重视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在城市建设、政策出台等方面,积极围绕青年需求展开,为各路英才施展抱负、大显身手创造条件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兴文 余贤红


身着汉服的南昌市民在一家图书馆体验纸上刺绣(2022 年 9 月 8 日摄)周密摄 / 本刊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这是一座有着深厚底蕴与历史荣光的千年名城——享誉古今的《滕王阁序》在这里写就;独树一帜的八大山人在这里挥毫;轰动全国的“海昏侯墓”在这里面世;石破天惊的“八一起义”在这里打响;影响深远的“小平小道”从这里走向远方……

      这是一座充满活力希望与勃勃生机的现代都会——滕王阁、万寿宫打卡地游人如织、人潮涌动,频上热搜成为“新晋网红”,旅游热度攀升;敢想敢干挺立潮头,拥抱新兴产业,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越来越多青年慕名而来创新创业。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今天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江西南昌,向“潮”而行,再现《滕王阁序》名场面。

      新时代新征程。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李红军说,南昌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区位优势显著,历史文化厚重,秉持“自信、发奋、齐心”的精神,全市上下正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着力提升城市发展首位度和综合竞争力,引领带动大南昌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文以兴城 激活古都文脉

      入夜,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灯火通明,摩肩接踵。鲲茶阁楼上,汉服小姐姐薄纱遮面、临窗而坐,琵琶悠扬。“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就这样从诗文走入现实,一批批游客慕名打卡。

      从“学生齐诵《滕王阁序》”刷屏,到成为“特种兵式”旅游打卡地,今年以来,南昌频频登上热搜,“五一”期间更是进入旅游热度飙升榜前十。

      一组数据引人注目:今年4月29日至5月3日,南昌地铁客流总数833.1万人次,刷新同期历史纪录;南昌西站到发旅客111万人,较2019年“五一”期间增长66.74%;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人潮涌动,累计接待游客约103.6万人次。

      “南昌,为什么突然就火了?”“南昌为何能成为新晋网红?”网络上,这样的讨论越来越多。

      创新文化业态,创意集市活力扑面。

      红谷滩摩天轮下的鸿鹄里文化艺术中心,每到周末便熙熙攘攘,音乐会、脱口秀、魔术秀接连上演;699文化创意园,集影院、演艺、音乐酒吧多种业态为一体,各类主题创意集市深受年轻人喜爱;东湖意库文化创意园内,创意设计、展览演艺、特色餐饮随处可见,工业遗存被改造成为网红打卡地……

      南昌市文旅新广局副局长刘芬芳介绍,近年来,南昌聚焦新阶段消费者对消费的新期盼,既注重“塑形”,通过一系列文旅活动为消费引流,又注重“铸魂”,着力打造新场景、新业态。

      向“潮”而行,让一座城市的文旅消费“四季常青”。

      珠宝街,是一条充满烟火气的南昌老街。这条仅400余米长的小巷子有餐饮店81家,今年以来日均客流从3万人次暴涨到“五一”期间日均客流22万人次。“高峰时,我们店一天排号达1300多号。”陈记手工绿豆饼店主裘小艳说。

      激活文化记忆,唤起心底的乡愁。

      溪霞吹糖人、流湖棕编、幽兰画堂……走进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各类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人们视野,唤起众人深藏于心的乡愁,最多时一天吸引上万名游客到访。

      “这些民俗活动鲜活有趣,让我重温小时候的美好时光。”南昌市民李悦雯特意带家人前来,在这里寻访老街巷、感受古代市井生活、品味传统赣派小吃。

      不只是万寿宫,一个个历史文化街区的兴起,让南昌被越来越多人“看见”。

      在南昌原城纪城市文化街区,逛一逛弥漫着古朴唱腔的赣戏茶铺,尝一尝散落在骑楼里的白糖软糕,一街一巷、一砖一瓦,每栋建筑都是历史的倒影,每条街巷都藏着岁月的痕迹。

      原城纪负责人、江西小马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冯震说,原城纪复原民国时期以来南昌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精华,通过各种方式挖掘、还原城市记忆,目的就是唤起现代都市人的乡愁。

      在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集江西原生文化、城市艺术文化、绳金塔祈福文化三大主题于一体,国风演艺、民俗表演、互动NPC等新玩法不时上演,人气持续高涨,开街迎客至今已吸引百万人次客流。

      挖掘文化底蕴,触摸文化脉动。

      “背《滕王阁序》,畅游南昌!”今年以来,到南昌背《滕王阁序》、免门票享优惠,成为一大热门打卡活动。为满足游客背书需求,南昌市还利用最新的AI数字人技术,打造多个“智能背序亭”。

      立足江南名楼滕王阁,南昌近年来推出“寻梦滕王阁”大型实景演艺,配合全息数字影像技术等声、光、电艺术手法,让游客近距离观摩“滕王宴乐”。“滕王阁夜晚开放,使游客数量增长了三分之一。”滕王阁管理处经营部副总经理胡修宇说。

      一篇名序、一座名楼与一个城市的互相成就,见证着文化的力量。

      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等地来一场红色之旅,在“英雄城”缅怀先辈的奋斗历史;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跟随一件件历史文物感受两千年前“汉和天下”的文化;去八大山人纪念馆,通过一幅幅真迹走进历史名家的艺术世界……

      文以载道,文以兴城。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南昌活力四射,展现出全新面貌。

产业跃升 挺起工业脊梁

      2022年,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53%、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52.5%……走进新落成的南昌中微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展厅,两幅柱状图的对比引人关注。

      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中微公司为什么能实现如此增速?

      强省会,首在强工业。南昌市市长万广明说,南昌始终坚定不移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瞄准“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中心”目标定位,挺起工业脊梁,彰显省会担当。

      近年来,南昌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构建“4+4+X”新型产业体系,即四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装备)、四大特色优势传统产业(绿色食品、现代轻纺、新型材料、机电装备制造)及若干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招大引强”,奋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向高,现代制造蓬勃发展。

      穿梭的无人搬运小车负责物料运输;“5G+全息感知体系”担当“质检员”;5G智能系统时刻监控各种操作细节……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出现在青山湖区多家针纺企业。

      “三件出口文化衫,一件来自青山湖。”作为全国第四大针织服装类产业基地,青山湖区目前拥有各类针纺企业超过2000家。

      聚焦设计、印染、制造等产业链核心环节,当地大力推进智能吊挂系统、柔性整烫系统、立体仓库等智能化设备应用,以及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产业加快实现从“小、散、弱”向“高、大、强”转变。

      青山湖区委书记袁一旦介绍,目前,当地针纺产业规模已突破500亿元,拥有智能化数控设备5000多台。下一步,将在加快转型、优化服务、延伸链条上下功夫,持续做大产业规模,大力推动现代针纺产业高端化、品牌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不仅针纺产业,南昌近年来瞄准移动智能终端、LED等产业,绘制产业链条图,不断铸链、补链、延链、强链。全市聚集了300多家相关企业,已初步形成移动终端、数字视听、LED“三箭齐发”产业格局,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由2012年的177.7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033亿元,移动智能终端年产量已超过1亿台。

      产业链的升级,离不开创新链的支撑。

      今年4月底,江西首个省实验室“南昌实验室”启动建设,并按照“企业化科教融合”机制运行,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品创造和高端应用有机融合在一起,孵育高科技产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研究院、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同济大学南昌智能汽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南昌研究院……在机制创新同时,南昌放眼全国大院名校“借脑引智”,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

      江西省高层次人才产业园,集聚了12位院士、1000余名各类人才、82个人才项目,成为全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新地标”。目前,南昌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近2000家,约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

      向新,新兴产业正拔节生长。

      南昌东郊,瑶湖之畔。十多年前,这里荒草丛生,还是一片水塘滩地;如今,一座现代化航空产业新城已经拔地而起。

      江西中发天信航空发动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宁民介绍,如今历经五年多时间研制生产的一款小型发动机已经定型。

      作为新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地,南昌以全产业链思维补短板、强弱项,全力谋划航空产业“二次辉煌”。从高标准打造瑶湖机场到部省共建适航审定中心,经过多年培育,南昌航空产业已涵盖整机研制、发动机、零部件加工、新材料、试验试飞等多个环节,一条集研发、制造、运营于一体的航空产业链正加速完善。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选择发展新兴产业,才能制胜明天、赢得未来。

      为此,南昌抢抓VR发展先机,连续举办5届世界VR产业大会,VR企业呈现加速集聚之势,全市拥有VR相关企业200多家;大力发展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构建了以江铃集团整车业务为引领,欣旺达、麦格纳动力、五十铃发动机为核心的企业生态圈……

      聚链集群,撑起南昌高质量发展的骨架。数据显示,2022年南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攀升至7872.7亿元,工业对全市GDP贡献度位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

拥抱人才 蓄积科创动能

      8年前,自称半导体光电子学“研究狂”的潘彬辞去华中科技大学的教职。考察创业地点时,他和团队抱着“看看情况”的心态来到南昌。不设任何投资门槛、不指定注册金额及注资时间……这里的政策让他心动,不久便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

      “落户后,政府部门帮我们建厂房、搭平台,全方位解决后顾之忧。”潘彬说,此后成立的“凯迅光电”,曾为“嫦娥四号”“天问一号”等超过50%的航天器提供太阳电池外延片。

      发展的南昌渴望人才,奋进的南昌拥抱人才。

      两年前,南昌启动10万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百场校招”活动,市委主要领导为城市代言、发出“求贤令”,传递出求才爱才的决心。

      以产兴城,以城聚人。南昌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余正琨说,南昌十分重视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在城市建设、政策出台等方面,积极围绕青年需求展开,努力为各路英才施展抱负、大显身手创造条件。

      出台南昌“人才10条”,给予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落户奖励、生活补贴、购房补贴、创业扶持、租住人才公寓等政策;

      创新实施“党政储备人才引进计划”“大学生基层专干选聘计划”,引进应届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全面取消城镇落户限制,破除各类隐形落户门槛,简化落户手续……

      作为一名江苏学子,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刘园园选择留昌就业创业。“落户就有1000元奖励和1万~5万元的生活补贴,不仅有创业融资扶持,买房还可以享受补贴……优惠政策让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了归属感。”她告诉记者。

      南昌如诗,是许多人心中的远方。

      南昌县塔城乡湖陂村,有一批“新村民”。他们中,有的是乡土建筑艺术家,有的是画家,有的来自“体制内”,有的是“大厂”程序员。

      37岁的陈松曾在北京、杭州等地工作过6年。从事乡土建筑设计的他,在这里找到了向往的生活。

      “网上接订单,家里做设计。”陈松说,这里三面环水、风景怡人,远离高楼大厦,令人身心放松。最近,他与妻子一道,盘活修复了村里一栋坍塌一半的旧屋,改造成咖啡屋。

      南昌县委书记陈翔说,越来越多“新村民”的到来,展现出现代农村生活的吸引力。近年来,南昌县制定出台了支持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来县留县创业就业相关政策,通过待遇、平台、技术、环境等给予倾斜和保障,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创业就业。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南昌乡村正成为青年实现梦想的天地。

      在南昌市安义县,江西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370多位员工中,有三分之一是“80后”;28人的农机手队伍中,大部分是“90后”“00后”。他们在这里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职业农民聂仪平夫妻俩,2022年的收入近20万元。

      近悦远来,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迸发;锚定目标,坚定信心决心拼力向前进。奋进的南昌,正在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瞭望》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