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汉武帝之孙刘贺一生历经昌邑王、“汉废帝”、海昏侯的跌宕起伏。他在33岁时去世后,海昏侯国便被废除,带有王侯标志的财富和器物被埋入墓葬。根据考古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海昏侯刘贺的餐桌上就已经出现了“火锅”和“酱料”的雏形。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江西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它是中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为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共出土了1万余件套文物,而这其中,与吃喝相关的器物就占了不少,足以见证西汉贵族在饮食方面的精致与风雅。
【同期】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考古部 主任 赵艺博
我们海昏侯墓出土了大量的器物,有一万余件套,出土的器物种类是很多的,有铜器、陶器、玉器,竹简、木牍以及漆器,其中饮食器占有的比重也是很多的。饮食器它是分成饮器跟食器。饮器可以说成是饮酒器与饮水器。食器主要有炊器,以及食用器具。
【解说】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考古部主任赵艺博向记者介绍,在出土的大量食器文物中,“温鼎”和“染炉”两件食器颇具穿越感,可以说明在汉代贵族中就已经有吃火锅的习惯。
【同期】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考古部 主任 赵艺博
我们海昏侯墓出土的器物当中有两件比较有代表性的食器,一件是温鼎,一件是染炉。在出土过程中,这件温鼎内部它是有板栗以及芋头的残留,其实这件器物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火锅。在汉代实行的是分餐制度,这个火锅旁边有一件配套的食用器具是染炉。这件器物它的使用方法是在碳炉当中放入碳,这个碳的热量传导到上部的耳杯当中,加热了耳杯里面的食物,蘸了肉酱就可以吃了,这两件器物的出土,也是代表了汉代贵族当中,已经流行了吃火锅的一种习惯。
【解说】一人一套的青铜染炉也印证了汉代“席地而坐,分餐而食”的饮食文化。记者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内的“礼乐宴飨”展区看到,宴席上的座位分开摆放,座位底下有竹席,竹席四角置有席镇,桌案上放置着各类食器和酒器,对面还有青铜编钟等乐器相得益彰,西汉贵族宴饮时的风雅排场可见一斑。
除火锅外,海昏侯墓考古团队还清理修复出一件“烤炉”,四足支撑,底部放炭,与现代烧烤器十分相似,可推测“烧烤”也已在西汉贵族中流行。刘贺墓粮库中还出土了稻、大麻、甜瓜、梅等多种农作物,出土的器物中也发现了板栗、芋头等食材,印证了西汉时期较为丰富的主食品种。
【同期】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考古部 主任 赵艺博
汉代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导致了农业有长足的发展,在汉代它的食物其实跟我们今天其实是差不多的,主食主要有粟、黍、麦、菽、稻五类,肉食也是有马牛羊狗猪等等,跟我们今天的食材都是差不多的,加上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带回了香瓜、葡萄、石榴等等种类的蔬菜(水果),极大丰富了汉代人的餐桌,尤其是贵族的饮食文化。
【同期】烫火锅、吃烤肉、品水果、饮美酒.......从海昏侯墓中,足可窥探西汉皇室饮食文化之丰富发达。不过,千年以前宫廷贵族的钟鸣鼎食,如今早已成为百姓生活中的“家常便饭”。
来源:中国新闻网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