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中亚五国文化遗产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效
发布时间:2023-05-23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时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指出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中亚五国山水相连,30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绵延着人类历史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中亚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我国不断深化与中亚五国在世界遗产联合申报、联合考古、文物展览、历史古迹保护与修复、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务实合作,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促进文化融通民心相通发挥独特作用,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文明张力。

——合作机制开拓创立。2021年,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合作协定》,是上合组织框架下首个文化遗产专门协定。2022年,国家文物局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上合组织成员国文化主管部门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主管部门间博物馆领域合作备忘录》。国家文物局积极推动与中亚国家商签关于防止文物非法进出境的政府间双边协定,在中国-中亚五国峰会期间与吉尔吉斯斯坦签署。

2023年4月,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在西安开幕,习近平主席向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致贺信,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遗产外交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大会确定吉尔吉斯斯坦作为第二届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主宾国,同时中国与中亚五国共同为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揭牌。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是我国发起并主导的首个文化遗产领域国际组织,从开端设计到落地成型贯穿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思想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联盟获得中亚国家广泛响应,22个亚洲国家(包括中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3个文化遗产国际组织的150位代表出席本届大会,体现出文化遗产弥合分歧、凝聚人心的独特作用。

——跨国联合申遗开创典范。2014年,由中国牵头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包括33个遗产点,其中中国22处,涉及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哈萨克斯坦8处,吉尔吉斯斯坦3处,这是“一带一路”倡议在文化领域的重要成果,是我国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也是全球范围内首个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项目。

申遗成功后,国家文物局积极开展丝绸之路保护管理跨国合作,进一步巩固中哈吉三国丝绸之路跨国协调机制,牵头编制提交丝绸之路保护状况三国联合总报告,完善信息管理平台和档案系统,组织开展丝绸之路保护管理国际培训。2019年,国家文物局牵头组成工作组,赴境外为哈、吉、乌、塔四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费尔干纳-锡尔河廊道”遗产点管理规划、申遗文本等提供咨询指导,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文化遗产治理格局中的作用。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期间,专程考察了丝绸之路遗产点——交河故城,并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跨国联合申遗延续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轨迹,展现了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的担当与风范,续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崭新篇章。

——联合考古持续推进。2016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我国考古工作者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紧密围绕“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主题,积极奔赴中亚等地开展考古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等先后实施联合考古发掘、调查研究项目10项,涵盖欧亚草原和丝绸之路考古、宗教考古、古代文明研究等重要课题,考古研究深度、广度不断拓展。

中外联合考古队对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卡什卡达利亚州和苏尔汉达利亚州在内的西天山地区,进行系统考古调查;对乌兹别克斯坦萨扎干遗址、拉巴特墓地、谢尔哈拉卡特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分别发现康居文化、月氏文化、早期贵霜和贵霜帝国时期文化遗存。

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亲切接见中乌联合考古队中方队员,肯定和鼓励我方在乌取得的考古成果,考古工作者备受鼓舞,干劲倍增。

中国考古步履不停地深入中亚文明核心地区,探索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不同道路,为丝绸之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学术支撑。

——历史古迹保护修复成果斐然。希瓦古城是乌兹别克斯坦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在乌具有重要地位。2014年初,国家文物局、商务部与乌方共同选定花剌子模州希瓦古城的两处历史古迹进行保护修复,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实施设计方案和具体施工。该项目积极探索援外文物保护合作交流机制,组织国内专家不定期赴现场磋商相关工作,既注重学习研究中亚文物建筑修缮传统工艺,也帮助举办对乌文物保护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

通过历史古迹修复,实施古城民居整治、南北主干道提升、北门及城墙整饬、古城广场景观塑造等措施,整体改善了希瓦古城北门区域的人居环境。中国文物保护团队在希瓦古城的工作成果,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以及乌兹别克斯坦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开启了中乌文物保护工作者交流与合作的新纪元。

2017年,应吉尔吉斯斯坦方请求,国家文物局部署敦煌研究院对纳伦州戈奇戈尔区库姆—多波镇古代城堡遗址保护修复项目开展保护可行性研究,项目已纳入我国政府援外项目库。从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希瓦古城的古迹保护,到为吉尔吉斯斯坦纳伦州戈奇戈尔区库姆—多波镇古代城堡遗址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援助,我国与中亚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国际交流合作步伐坚定。

——文物交流展览精彩纷呈。近年来,我国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与中亚国家合作举办多个文物进出境展览。

2017年,在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之际,国家文物局与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办“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展,首次汇聚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37家文博单位近220件精美文物,重点展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沿线的民族交流、文化融合及文明互鉴,也是首次在世界文化遗产语境下举办的丝绸之路文物展览。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12个国家级博物馆举办“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生动展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同举办“梦回布哈拉——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出土文物特展”“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展”“中国秦始皇兵马俑文物展”“从长安到宛都—中乌联合考古发掘成果展”等;与哈萨克斯坦共同举办“丝路之都—陕西省文物精华图片展”“伟大草原遗珍:珍宝艺术展”等展览,生动讲述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文明故事,受到好评。

透过多个文物交流展讲述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文明故事,呈现文明之美,为相互交流、展示、沟通、了解搭建重要平台,谱写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新乐章。

——人才交流培养渐入佳境。2018年9月,亚洲区域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高级人才培训班在中国举办,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文物专业人员参加培训,培训班通过分享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和实践经验,以国际文化遗产合作项目带动提升乌方专业人员技术水平。2018年11月,中乌双方在塔什干共同召开“一带一路”文物保护技术国际研讨会——希瓦古城保护与利用国际交流会,共有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的60余位专家和学者与会,增进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文物国际交流合作与人才培养。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化遗产,既是实证文明交流互鉴的“活化石”,更是传承各国人民友谊的“催化剂”,积淀了历久弥新的“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精神,搭建起了解彼此、走进彼此的文化通道。相信通过文化遗产交流合作,我国与中亚各国将得以进一步凝聚共识,增强合作,朝着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文明之路持续迈进。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