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 | 专访李群:推动对外文物交流合作, 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发布时间:2023-03-11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接受中国网专访。

李群指出,国家文物局将重点在联合考古、中外文物展览交流、世界遗产联合申报、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等方面,持续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物交流合作,发挥好文物“金名片”作用,讲好中国文物故事。

中国网: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以来“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交流合作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今年有什么亮点?

李群: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交流合作不断拓展深化,为促进民心相通发挥了独特作用。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开展的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从1国1处(柬埔寨吴哥古迹周萨神庙)拓展到6国11处(柬埔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尼泊尔、缅甸、蒙古国)。与“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开展33个联合考古项目,得到相关政府与人民的高度评价。2022年,习近平主席在沙特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过去几年,中沙联合开展塞林港遗址考古,出土的大量中国宋代、元代瓷器诉说着两国友好的过往”。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联合开展希瓦古城历史古迹保护修复写入习近平主席在乌发表的重要署名文章。李克强总理访问柬埔寨期间出席中国援柬吴哥古迹茶胶寺保护修复项目移交仪式。

世界遗产申报扎实开展,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遗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联合申遗有序推进。文物展览成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金名片”。“十三五”期间,文物出入境展览累计300余项,“华夏瑰宝”文物展、“东西汇流:13—17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展、“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展,特别是与亚洲46国及埃及、希腊合作举办的“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以文物展览凸显与各国文化关联、交融与互鉴。

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文物保护修复、考古、博物馆、学术研究、人员培训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进世界遗产申报管理,加强中外文物展览交流。今年,国家文物局将做好中国政府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修复项目、柬埔寨柏威夏寺保护修复国际协调委员会中国主席国履职工作、中意文化遗产地结对等文化遗产国际合作重要项目。拟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一带一路”文物考古相关展览,出版“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图集,梳理十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与联合考古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中国网:2019年,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提出“中国愿同各国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更好传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撑”的重要主张。今年,为落实“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国际倡议,国家文物局将有什么进一步的举措?

李群:2019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宣示“中国愿同各国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更好传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撑”,为促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和文明传承提出了新方案。文化遗产合作成为亚洲文明交流合作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

2021年,国家文物局以线上方式主办“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会议期间,中国等亚洲27国发布《关于共同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倡议》,中国等亚洲10国发起“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此后国家文物局持续推进联盟机制建设,设立联盟秘书处,并不断推进联盟向实体化国际组织发展。

今年,为进一步夯实“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作为亚洲政府间文化遗产专业性交流合作机制的作用,拟举办“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邀请联盟创始成员国,中亚、东盟等30余个亚洲国家文化文物主管部门官员、专家参会。会议将正式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并举办一系列相关活动。

中国网:社会公众都很关心我国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请介绍下近十年来的具体情况,有什么亮点?

李群: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涉及复杂的历史、政治、文化、外交因素,牵动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作出重要批示。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与意大利总理共同见证796件流失文物返还中国,高度评价流失文物返还在促进文明交往、增进民心相通方面的重要作用。

2021年,“完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制度”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2022年,国家文物局设立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办公室,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制度化、体系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已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与美国、意大利等24个国家签署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物的政府间双边协定,逐步形成了外交谈判、执法合作、民事诉讼、协商捐赠等工作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共实现31批次、1800余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涉及港澳台地区和美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日本等10个国家。2019年,国家文物局在国家博物馆举办《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成果展》,精心遴选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25个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回归案例,展出600余件珍贵文物。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实施了多起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代表性追索返还案例。2020年,68件走私文物从英国顺利追索回国,为这次持续25年的跨国文物追索行动画上句号,入藏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专柜展出。同年,国家文物局成功阻止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流失隋代佛首在日本拍卖并促成回归,亮相2021年央视春晚,之后回归原属地。

中国网:文物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金名片”。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调整优化,未来,国家文物局还将在文物国际合作、文明交流互鉴等方向开展哪些新的工作?

李群: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部署,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加强文化遗产交流合作,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一是让文物走进国际舞台,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配合国家重大外事活动,推动让文博机构成为“国家文化客厅”,让文化遗产的感召力为大国外交助力,增强文物国际合作的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发挥文物展览“金名片”作用,积极参与文化遗产全球公共产品供给,让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中华文化故事、中国与世界的故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积淀转化为文化软实力、文化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

二是深度参与文化遗产国际治理,进一步提高国际话语权。用好国际文化遗产领域制度性权利,继续加强针对文化遗产主要国际组织、国际合作机制和项目的人员输入和方向引导,宣传中国观点、发出中国声音,持续提升国际话语权。用好国际组织、国际合作机制和项目平台,实施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等品牌项目,推进中外联合考古与世界遗产跨国申报,推动中国文物工作者走出去,中国文物保护理念、方法、标准走出去,中华文化影响力走出去,增强文物对外交流合作的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

三是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助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围绕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持续夯实政府间文化遗产交流机制,扩大“一带一路”文物保护、联合考古、展览交流、人员培训、防止文物非法进出境等各领域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文化遗产保护智力支持和技术援助,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把文化遗产合作同改善民生、连通民心融合起来,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四是推动流失文物追索返还。联合相关国家,将文物流失国关切纳入最新国际文书,体现在最新国际协调机制中,与广大文物流失国共建更加平衡合理的文物追索返还国际秩序。综合运用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多种方式,促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文物返还成功案例,加强国内国际宣传,振奋民族精神、激荡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五是进一步画好文化同心圆,增强中华文化凝聚力。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引领,构建内地与香港、澳门全方位文化遗产合作新局面,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文化发展大局,提升港澳民众知史爱国意识,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打造中华文化走出去枢纽平台。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