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在介休市张壁古堡举办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启动仪式。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山西省副省长张复明、省政协副主席张友君出席仪式。省直有关部门、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负责人,各市人民政府领导及文物部门负责人,以及台湾中台禅寺代表,山西凯嘉集团、万科集团等部分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先进典型代表、民营企业家和文物保护热心人士,文物保护志愿者共计两百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山西省文物局局长王建武主持。
启动仪式上,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宁立新介绍了《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有关情况。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长治市政府签订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支持长治市人民政府保护元以前古建筑框架协议”、临县人民政府和吕梁古兵兵器博物馆签订了“合作创建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协议”,中北大学和太原市崛围山文管所签订了“中北大学、太原市崛围山文管所合作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协议基地协议”;台湾中台禅寺见涛法师就向山西捐赠文物发言。绛县横水镇横东村村民孟爱国介绍了该村10位老人自发组成“文管所”保护该村成汤庙的事迹;介休市龙凤小学王卓卿同学代表全校师生向全省青少年朋友发出“热爱文物、保护文物”的倡议。晋中市副市长辛琰代表各级人民政府、山西凯嘉集团董事长路斗恒代表社会力量参与方作了表态发言。
宁立新在介绍《“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时指出,山西文物资源丰厚,保护任务繁重,拓展利用空间广阔,是山西独特的省情。面对繁重的文物保护任务和利用拓展需求,仅靠各级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是推进山西文物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据介绍,去年9月26日,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文物工作会上,省长楼阳生明确提出要加大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探索力度,要像抓“希望工程”一样,在文物领域形成一个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的长效机制。按照省里要求,根据全省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对省文物局印发的《山西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暂行办法法》进行了全面提升,形成了“文明守望工程”的概念和实质内容。今年1月6日,楼阳生听取了专题汇报并给予肯定。这项工作,作为今年重点工作任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3月11日,省政府印发了《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企业家、社会热心人士、当地居民等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文物修缮、捐赠、看护巡查、展示利用、文化创意、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文物保护新机制,真正让文物“活”起来,为“塑造山西美好形象,实现山西振兴崛起”作出积极贡献。方案下发后,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宁立新指出,《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唤醒全民文化自觉。保护文物是法律赋予一切机关、组织、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各级政府要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理念,贯彻文物工作方针,履行职责,落实责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协调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同时组织实施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提供切实的政策保障。政府和职能部门的这只“手”一定要首先硬起来。在贯彻落实《实施方案》中,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保护和利用相结合,坚持依法合规,坚持投入、收益统一,坚持自觉自愿。通过积极有序的广泛参与,让人民群众洋众和社会力量唤醒文化自觉,找到与自己血肉相连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使文物保护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使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更多的文物得到保护利用,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发展,文化产业逐步繁荣,全社会的文物意识普遍加强,让社会力量这只“手”更加成熟和壮大。
据介绍,《实施方案》体现了多措并举、广泛深入的参与途径。实施“文明守望工程”,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通过“众手搭”项目,不断创新宣传方法,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文物工作的良好氛围;还通过“巨手擎”项目,鼓励基金会、民间组织,引导企业和社会人士出资、集资,认文物建筑,推进文物建筑维修开放,开展文化旅游;通过“妙手集”项目,鼓励和扶持创办特色博物馆、纪念馆,发挥其展示、研究、教育功能,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通过“巧手创”项目,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打造一批有山西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创产品,形成有影响力的文创企业;通过“千手护”工程,鼓励城乡居民通过日常养护、看护巡查、反馈信息等方式参与保护文物,形成当地群众文物保护员、文物部门的工作合力;通过“小手托”工程,培养青少年对文物保护的兴趣爱好和文物保护意识;通过“顺手帮”工程,扩大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拓宽参与途径;通过“联手助”项目,鼓励文物捐赠,促进流失文物回归;通过“携手援”项目,促进文物保护国内外交流合作,提升全省文物保护工作水平。
据悉,日前山西省文物局、工商联联合发出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的通知,并公布了首批252处可供社会力量参与选择的文物建筑保护利用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了很大社会反响。截至目前,已有42家民营企业和个人报名参与,31个文物建筑认领认养项目已经确定,还有部分项目正在协商中。(杨逸尘)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