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实录)
发布时间:2022-03-04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宋新潮:

各位专家、同志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介绍泥河湾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最新进展。首先,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

泥河湾是世界上旧石器考古学文化序列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20世纪20年代,法国神父文森特、博物学家桑志华(也是天津北疆博物院院长)、英国地质学家巴尔博先后到泥河湾,进行古生物、古地质考察,由此开启了近代泥河湾考古的先河,到今天已有近百年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考古学者开始主持泥河湾考古工作,贾兰坡、盖培、卫奇、尤玉柱等先生系统调查发掘了侯家窑、虎头梁、小长梁、东谷坨等重要遗址,泥河湾盆地逐步发展为我国旧石器考古学研究的重镇。2012年至2015年,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视察泥河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国家文物局会同河北省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建设泥河湾博物馆、泥河湾研究中心、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考古机构形成研究合力,对马梁、东谷坨、马圈沟、西白马营等重要遗址开展系统考古发掘工作。去年,泥河湾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我们也将泥河湾遗址群列入《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泥河湾考古和文物保护迈上新台阶,取得重要成果。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蔚县下马碑遗址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泥河湾考古与研究的整体进展情况。

首先我介绍一下参加会议的专家和同志们。今天我们邀请到的专家有:中国科学院朱日祥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王幼平教授、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谢飞研究员。

参会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所长、杨石霞副研究员、葛俊逸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邓成龙研究员,河北省文物局张立方局长、韩立森副局长、贾金标处长,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张文瑞院长、王法岗副研究馆员,蔚县博物馆李新威馆长。

本次会议还邀请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中国文物报等媒体朋友们。

按照会议议程,首先,请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王法岗副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杨石霞副研究员,向大家汇报蔚县下马碑遗址考古发现及研究进展。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王法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石霞:

下马碑遗址位于河北蔚县三关村,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开展考古工作,并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德国马普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等国内外多家机构、高校联合进行综合性研究。

下马碑遗址堆积厚度7250px,在第6层堆积中,考古发现赤铁矿石,火塘及其周边散落的石器、骨器及动物化石碎片等,测年显示该地层年代距今4.1万至3.9万年。根据拉曼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技术分析,确认一处富集赤铁矿的染色区,部分赤铁矿石表面发现摩擦痕迹,推测为颜料加工遗存。出土石器以砸击而成的细长形小型石器为主,部分细小石器表面发现骨柄残留和线性排布的植物纤维残留,推测是古人类通过装柄、镶嵌制作的复合工具,被用来钻孔、加工皮毛、切割植物及动物软组织等。沉积学、孢粉分析及动物考古的综合研究表明,下马碑古人类生活于壶流河阶地上,植被以草原景观为主。

此次发现是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史前人类加工颜料、镶嵌使用细小石器的遗存,对于解读东亚及世界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发展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宋新潮:

下面,请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张文瑞院长,汇报泥河湾考古最新进展。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 张文瑞:

泥河湾盆地泛指阳原盆地,广义上包括蔚县盆地、涿鹿盆地、怀来盆地及山西的大同盆地,考古发现早更新世中期至晚更新世之末50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年代距今170多万至1万年前后。长期以来,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北师范大学等机构、高校联合开展泥河湾考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马圈沟遗址群确认距今176万至126万年之间17个不同阶段的古人类文化层,小长梁-东谷坨区域发现距今136万至100万年的7个文化层,马梁-后沟遗址群保存了距今80多万年至35万年的9个文化层。侯家窑遗址的最新发掘揭示了完整地层剖面,确认许家窑人生存年代距今20万至16万年。板井子遗址出土距今10万至8.6万年经预制修理的石核剥片。西白马营遗址发现距今4.5万年的用火遗迹和肢解、处理动物资源的场所,推测为古人类的临时营地。油房等遗址发现距今2.9万至2.7万年的石叶技术遗存,为探索华北地区石叶、细石叶技术的产生与扩散、东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虎头梁遗址群发现距今2万至1万年前后的火塘、细石叶技术石器、装饰品以及陶片等,为探讨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地层和文化依据。这些重要发现基本构建起泥河湾盆地近200万年旧石器文化发展演进的时空框架。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宋新潮:

下面,请各位媒体朋友提问。

 

光明日报记者:

各位好,我是光明日报记者。我想具体问一下,同时代西方的石器制造或者颜料使用是什么状态?怎么才能说明我们是独自产生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 杨石霞:

在不同地域,文化会体现出相似性,包括颜料使用不止在中国,在南非、东非、中亚地区大约都有相同时代或者稍早的。工具也是一样,智人在东方用我刚才介绍的小型石器装柄方式是非常高级的,实现了生存目标。

 

中新社记者:

我是中新社记者。刚才说了泥河湾遗址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能不能请专家横向比较一下,东非和泥河湾,有没有可比较的地方?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高星:

可能涉及人类更早时期的起源与演化,现在学术界达成了共识,通过各种化石和考古的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直立行走的人类已经有六七百万年的历史。中国是东方人类的故乡,大概二百万年左右甚至更早,从非洲起源的人类向世界各地扩散。我们为什么与非洲奥杜威峡谷进行比较?美国学者尼克考斯的一个观点后来被我们不断加以引用,我们认为是有道理的,它们地形、地貌环境比较接近,沟壑纵横、沟谷下面地层里有些古老的化石,有大量的人类和动物化石。在局部区域,密集的分布人类的文化遗存,表明当时人类不断在那个地方演化、生存。另外是时代,奥杜威峡谷在二百五六十万年开始出现,到直立人以后,跟泥河湾演化基本是同步的,很多文化方面是可以对比的,比如早期都是比较简单的工具,到170万年左右,介入了手斧,泥河湾基本没有,后来不断演化,到新石叶遗存基本是同步的发展,有区别和共性,总体来说都是早期人类演化的摇篮,是人类知识、文物的宝库,是我们可以不断发掘、研究并且加以利用的重要资源。

 

中国科学报记者:

各位老师好,我是中国科学报记者。首先,我想问一下,刚才介绍主文化层分为三层,最上一层应该是时代最近的一层,是细石叶技术吧?不同年代的技术是不是细石叶技术取代小型石片的演进过程?有没有替代的过程?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 王法岗:

从这个遗址来看,下边两个文化层是小石器技术的,从大范围来看,有更晚的小石器阶段,并不是到这个阶段就消失了,因为人类活动是不断迁徙扩散的过程。到南方或者别的区域,就有更晚的小石器技术。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宋新潮 :

感谢各位专家、同志们和媒体朋友们。今天汇报的泥河湾考古项目,是旧石器考古研究的重要成果,更加生动地阐释了我国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技术与环境、审美与精神世界,具有重要价值。泥河湾考古多学科、国际化、跨平台协作的工作模式,也显示了新时代中国考古学发展的新理念新趋势。去年,国办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将科学阐释中国境内人类起源列为重要内容,同时,强调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鼓励多学科多领域协同合作。“十四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将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框架下,统筹推进河北阳原泥河湾、青藏高原、新疆等旧石器时代重要遗址考古工作,以更加丰富、翔实的资料实证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下一步,泥河湾考古应该重点做好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整体规划。立足百年来深厚积淀,及时总结、梳理泥河湾考古研究已有成果,聚焦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人类起源、中国境内现代人起源、演化和第四纪环境变迁等重大学术课题,制定泥河湾中长期考古研究计划,开展系统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力争取得新突破。同时,也要加强保护,将泥河湾重要遗址的保护纳入到整体的工作规划中。

二是加强多学科跨学科合作。持续推进考古学、人类学、古生物学、地质学、年代学等多学科合作,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取、分析考古遗存信息,不断拓展考古研究广度与深度,全方位、多层次解读考古资料,科学构建真实的、生动的百万年人类历史。

三是持续推进开放合作。应牢固树立开放、共享理念,全面深化跨区域、多单位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对话,吸纳国外高水平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参与泥河湾考古与研究工作,深入推动考古资源、信息、人员交流,充分把握国际学术动态,参与重大前沿课题,不断提升中国人类起源与旧石器考古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同志们,考古工作受到党和国家、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今年2月3日,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火炬传递在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开启,泥河湾考古受到世人瞩目。我们将与各位专家、全体考古工作者一起,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将泥河湾考古、中国考古的百年薪火传递下去。也希望新闻界的媒体朋友们,持续支持关注我们的考古研究工作。

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