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22年岁次壬寅,为十二生肖中的虎年。虎是百兽之王,虎力威猛,是先民崇拜的灵物。东周时期,不仅巴人崇虎,虎也是楚人崇拜的重要神灵,虎与龙、凤的组合常见于楚地文物。汉晋时期,虎被赋予噬食鬼魅、辟邪、天界神兽等多种内涵,虎崇拜的习俗广为流行。本文介绍荆州博物馆藏十余件与虎相关的文物,展示古代虎文化,庆贺佳节来临。
玉虎头像(图1),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1988年天门肖家屋脊6号瓮棺墓出土。长2.2厘米、宽3.5厘米,佩饰品。虎头像琢于较薄的玉片上,额顶呈人字形突起,旋涡形耳,两耳涡中心各钻一小孔。鼻宽大,向下弧突,鼻梁线与眉脊相连。圆目,腮部较鼓。长江中游一带在古代存在崇虎的习俗。有学者认为,虎头像额顶的人字形冠实际上是“皇冠”,象制着崇高的地位和权力。
图1
铜虎尊(图2),西周早中期,1993年荆州江北农场第二砖瓦厂出土。通长35厘米、通高21.8厘米、宽9.2厘米,盛酒器。整体造型为一只栩栩如生的老虎。虎四肢直立,短尾上卷。腹中空,背脊中部开一方口,口上有盖,盖上装饰一个飞鸟形纽。器身饰简化夔凤状涡云纹和虎斑纹。造型写实、生动,风格豪放,是西周中期南方地区青铜重器的代表作品之一。该虎尊无长期使用迹象,且出土于河湖淤泥层,可见在当时被沉在水底,应是用以祭祀河湖、山川。
图2
龙凤虎纹绣罗单衣襟(图3),战国,1982年荆州马山1号楚墓出土。长182厘米、宽72厘米。绣品以灰白色罗为地,主题纹样为龙、凤、虎。一凤头戴花冠,一足后翘,状若腾跃,一足前伸,攫小龙之颈,双翅奋扑,分击一龙一虎;虎为身带红黑条纹的斑斓猛虎,张牙舞爪地扑向大龙,大龙扭头作抵御状。龙、凤、虎都是楚人崇拜的神灵。有学者认为这幅绣品除了龙、凤、虎纹外,还有一条无角的龙(虬),这是一幅四方神灵图,其中龙、虎代表东、西方,凤、虬代表南、北方。
图3
虎形铜活动卡环(图4),战国,1978年荆州天星观1号楚墓出土。通长24厘米、通高15.5厘米、环长12.4厘米。通体饰错红铜云纹。一虎卧于前环后端、后环前端之上,虎首可四周转动,口衔四节连环。前环前端、后环后端各饰一鸟首。推测为驭车构件,虎首口衔游环用以穿引绳索。
图4
虎座鸟架悬鼓(图5),战国,2000年荆州天星观2号楚墓出土。高132厘米、宽145.7厘米,乐器。通体髹黑漆,用红、黄等色绘虎斑纹和鸟羽纹。以两只四肢屈伏、背向而踞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站立一只昂首引吭高歌的凤鸟,背向而立的凤鸟中间悬挂一面大鼓。
虎座鸟架悬鼓仅出土于战国时期楚国腹心地区,尤以荆州出土最多。凤鸟立于虎身之上,从实用角度来看,是增大了受力的接触面,使得鼓架更稳。虎座鸟架悬鼓作为敲打乐器,鼓座设计首要考虑的是承受鸣鼓击打的力量,并且维持平衡,细长的鸟足和鸟爪不足以支撑,以卧虎为底座可以保持平衡。从乐理角度来看,“击其所悬而由其簴鸣”,就是说看见演奏悬鼓就联想到了其支架所能发出的声音。楚人之所以以凤、虎为簨、簴,就是为了让人们在听到鼓音的同时,也能感悟到虎啸的高亢远闻和凤鸣的清越婉转。
图5
银带钩(图6),战国,2000年荆州天星观2号楚墓出土。长3.7厘米、宽2.8厘米、高2.5厘米。这件带钩为龙虎同体造型。钩尾浮雕一虎头,大眼,长眉,额鼓突,一对大而阔的立耳,长鼻,阔嘴。钩首为龙首,杏眼鼓突,长鼻,鼻孔微张,两尖耳较短小。
图6
螭虎纹玉剑璏(图7),战国,2002年荆州黄山46号秦墓出土。长5.2厘米、宽3.8厘米,玉剑饰。镶嵌于剑鞘中部,背有长方形穿,供穿带佩系之用。虎头龙身造型,通称螭虎,多出现于楚地,流行于战国晚期及汉代。杨建芳先生认为,螭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楚国随着国力的不断强大、文化意识的自主性亦逐渐增强。在奉行龙凤文化的同时,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强势的神物,便成为楚人新的追求。螭虎象征勇猛、威武、气势超凡,装饰于玉剑饰,具有显示地位和凌驾众人的效果。
图7
漆木虎头枕(图8),1975年荆州凤凰山168号西汉墓出土。长56厘米、宽10.5厘米、高8.5厘米。用整木雕成,造型别致。扁长形,正面微呈弧形。两端各雕一虎头,虎口咬住一横木,两前爪亦抓此横木。背面中部有一把手。整器涂黑漆,虎腹与把手上再涂朱漆,虎前爪、额和颈部有朱漆绘花纹。
虎被视为勇猛的象征。另一方面,以虎为枕亦为辟邪,人们相信虎可以食鬼、辟邪。汉镜上常见“左龙右虎辟不祥”的铭文。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一《治卒魇寐不寤方第五》中有“又方以虎头枕尤佳”之说,即是以虎头枕来“治卒魇寐不寤”的观点。南朝梁人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虎骨”条下说:“虎头作枕,辟厌恶。”可知古人认为虎枕有着驱邪压惊的功效。
图8
铜虎子(图9),1983-1992年荆州江陵砖瓦厂西汉墓出土。口径5.7厘米、长28厘米、高16厘米。溺器,功能同现在的夜壶。器体为伏虎状,管式口,四肢蜷曲,尾尖回勾,与头部相连,作为把手。虎子在战国时期就作为溺器,到汉晋时期已经非常流行。古代人们对虎既畏惧,又希望征服它,把溺器制成虎的形象,正反映了这种心态。据《西京杂记》载:“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断其髑髅以为枕,示服猛也;铸铜象其形为溲器,示厌辱之也。”
图9
青瓷虎形神兽(图10),2003年荆州连心石料厂1号西晋墓出土。高14.6厘米、长18厘米。虎四肢伏地,瞪目吐舌,双耳竖立,头、前胸刻划有短横纹,代表胡须、虎斑纹。
因巴人崇虎,以虎为图腾,巴人的器物上多刻画有虎纹。当时在楚国境内,生活着较多的巴人,“下里巴人”成语的出现即是明证。荆州出土了不少巴式的器物,有巴式铜剑、巴式铜矛、虎钮錞于等。
图10
巴式铜剑(图11),1981-1989年荆州九店战国墓出土。长47.2厘米、宽4.6厘米。剑身作柳叶形,扁茎,无格,双穿,剑身正反两面各铸一虎纹。
图11
巴式铜矛(图12),2003年荆州雨台余家山板栗林28号战国墓出土。长22厘米。呈柳叶形,骹两侧附弓形系,骹两面饰有虎纹、云雷纹。
图12
虎钮錞于(图13),东汉,1959年荆州松滋蹈池出土。高44.6厘米、上径21.5厘米至24厘米、底径15.5厘米至17厘米。盘口沿平直,盘中伫立虎钮,钮两侧盘内铸有鱼纹、船纹、铜钱纹等纹饰。錞于是流行于春秋至东汉时期的一种打击乐器。虎钮錞于多出土于鄂、湘、川、黔毗邻的巴族生活地区,是巴式青铜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
图13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