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樟树国字山墓葬发掘取得重大进展
发布时间:2021-12-27

江西樟树国字山墓葬的发掘是近年来江西地区东周时期考古的重大突破。12月25日,30多位国内考古专家共同对江西樟树市国字山越王室大墓考古发掘成果进行论证,首次对外公布了国字山墓葬考古发掘成果,并推测这座大墓的主人是战国时期越国的王室贵族。

国字山墓葬是迄今江西地区考古发现规模最大的东周时期墓葬,位于江西省樟树市大桥街道彭泽村洪光塘西南,筑卫城城址西侧约300米处的小山顶部。筑卫城是清江盆地东周时期的中心性城址。城址周边发现大量同时期的城址、遗址、墓葬等,构成了以筑卫城为核心的聚落群。

自2017年起,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樟树市博物馆组成的国字山考古队以聚落考古的理念对墓葬及周边地区开展了持续性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

国字山墓葬外围有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63米的近长方形围沟环绕。墓葬是东西向中字形竖穴土坑墓。东西两侧有斜坡状墓道。主墓道向东,东西长8米、南北宽3.3~5.6米;西墓道东西长6米、南北宽3~3.5米。墓室东西长约16米,南北宽约14.4米,面积约230平方米。墓壁竖直,深约6米。南壁正中,二层台偏上的位置有一壁龛,内放置有陶鬲、鼎、豆、罐等。

椁室东西长约13.5米,南北宽约11.4米,高约2米。椁室由下方的垫木、底板,周边的侧板、内部的立柱和上方的盖板组成。经鉴定,椁室各部位均使用楠木。椁盖板上覆盖有多层用杉木削制的金黄色木皮。这一现象与印山大墓人字形椁室外覆盖树皮的做法类似。椁室内被隔断和立柱等分隔为25个分室。除中间一行因放置主棺,隔断略有错位外,分室排列整齐有序。椁室内放置有7具棺木,其中主棺位于椁室中部,为船形独木棺,长3.66,宽1.22米。其余6具为陪葬棺。

墓葬虽经早期盗扰,破坏严重,在各分室内仍出土有2600余件套器物。S24室内残存有一批青铜礼器,S16内出土有3件漆鼓。墓内出土器物的种类以漆木器为大宗,此外还有金属器、陶瓷器和玉石器等。从器类看,囊括了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日常用具等多种品类。礼器有铜鼎、盉、盘、匜等。乐器包括钟、鼓、琴、瑟、筝,以及编钟架、底座等,其中筝保存很好,总长度达到2.3米,是先秦时期发现的最长的一件筝。兵器有戈、戟、剑、镞、漆木盾等,其中漆盾有30余面。车马器有车軎、伞盖、衡末饰和铜泡等。日常用品包括镇、削刀、凿、帐钩等。陶瓷器包括多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等。S21内有一件青铜鸠杖的跽坐人形镦。此类器物以往只见于长江下游的吴越文化区。最为重要的是墓内出土的两件有铭铜戈(戟)。专家经过对铭文的考证,推测这两件青铜兵器的主人分别为越王勾践的玄孙翳以及翳的一个儿子。

旨医戈(戟)

不寿戈(戟)正面

国字山墓葬的发掘为构建和完善江西地区两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谱系提供了关键性资料。国字山墓葬与筑卫城城址关系密切,从而为筑卫城城址的最终定性及探讨清江盆地两周时期聚落布局和社会结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国字山墓葬体现出多种文化因素交融共存的特征,这座墓葬的发掘也是越国与越文化考古的新突破,对于研究作为“吴头楚尾”的江西地区东周时期的吴越楚关系、政治格局演变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来源:省文化和旅游厅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