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于2013年的江西樟树国字山墓葬,近期有了新的发现和研究成果。12月26日下午,来自全国考古学界的30多位专家,共同对东周时期国字山大墓考古发掘成果进行论证。记者从论证会上了解到,樟树国字山墓葬的发掘是近年来江西地区东周时期考古的重大突破,墓葬主人或与越王勾践有关。
国字山墓葬位于东周时期的大型城址——筑卫城城址西侧约300米处的小山顶部,2017年起,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樟树市博物馆组成的国字山考古队对国字山墓葬及周边地区开展了发掘和研究工作。
国字山墓葬外围有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63米的近长方形围沟环绕。墓葬是东西向中字形竖穴土坑墓。东西两侧有斜坡状墓道。椁室东西长约13.5米,南北宽约11.4米,高约2米。椁室由下方的垫木、底板,周边的侧板、内部的立柱和上方的盖板组成。经鉴定,椁室各部位均使用楠木。椁盖板上覆盖有多层用杉木削制的金黄色木皮。椁室内被隔断和立柱等分隔为25个分室。除中间一行因放置主棺,隔断略有错位外,分室排列整齐有序。椁室内放置有7具棺木,其中主棺位于椁室中部,为船形独木棺,长3.66,宽1.22米。其余6具为陪葬棺。
墓葬虽经早期盗扰,在各分室内仍出土有2600余件套器物。其中包括:一件总长度达到2.3米的筝,为先秦时期墓葬中出土的最长的筝,以及以往只见于长江下游的吴越文化区的一件青铜鸠杖的跽坐人形镦。
最为重要的是墓内出土的两件带有“越王”铭文的铜戈(戟)。经专家考证,器主分别为越王勾践的玄孙翳和翳的一个儿子不寿。专家依据出土文物推断,国字山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期,墓主有着很高的身份地位。
浙江大学教授曹锦炎称:“应该说从墓葬的结构、随葬的文物等多方面因素来看,应该是越国的墓葬,那么在这个墓葬里看到的是越国王室贵族的大墓,而不是一般的小墓,所以它才有这么高贵的等级。”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田正标表示:“比如说墓葬当中出土的鸠杖(青铜鸠杖跽坐人形镦),我想它应该是墓主人身份的象征,另外像在我们浙江越墓当中可能更多的看到原始瓷的乐器,在这个墓里面出土了青铜的镇,显然也代表这个墓葬等级是非常高的,尤其是两件带有铭文的可能和墓主人身份有关系的青铜器,不仅仅对我们认识墓主人的身份,他的等级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江西樟树国字山墓葬考古发掘领队徐良高说:“大墓显示的统治者,种种发现,应该跟越王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樟树国字山墓葬:迄今江西省考古发现规模最大东周时期墓葬 学术价值极为重要
据介绍,国字山墓葬是迄今江西地区考古发现规模最大的东周时期墓葬。墓葬体现出越文化、楚文化、群舒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交融共存的特征。墓葬的发掘是越国与越文化考古的新突破,对于研究越国历史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江西樟树国字山墓葬考古发掘领队徐良高认为:“我想很重要的一条意义就是,填补了江西战国这一段历史的空白,而且应该是说,从考古学来撰写江西地区先秦的历史,应该说提供了最重要的一批的实物资料。另外我想大家都看到了文化的多元性,说明江西这个地方很早就是东西南北多元化交汇之处,也是个开放的区域,所以才会文化程度最后融入到多元一体化进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应该说是近年来我们国家东周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尤其是越文化的色彩,越文化在这产生发展而且形成非常有特色的文化,所以我觉得这次发掘理念先进,工作出色,收获丰硕,意义重大。对于研究我们统一周围国家形成,研究号称百越的越文化,文化的面貌以及和楚包括群舒之间的这个关系,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田正标指出:“国字山大墓的发掘确实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也吸引了更多的从事越文化研究学者的目光,也就是我们原来认识当中越文化可能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越文化同样也是丰富多彩的,这个区域会成为一个长期的考古工作的热点,只有长期地不断地考古工作,我们这个区域里越文化的面貌才会越来越精彩。”
(素材来源:江西都市频道 编辑:小真)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