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临摹 让技艺和精神在笔下升华
发布时间:2021-06-08

100余人、5年、150多幅壁画临摹作品,在“丝路怀古——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历年壁画临摹项目成果展”上,观众不仅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更深深体会到壁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匠人精神和技艺的传承。

展厅一角(徐秀丽/摄)

成果展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主办,是历年来壁画临摹项目作品的集中展现。

古代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丝绸之路上的壁画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信息,也为全面探索丝绸之路的文化艺术提供了新路径。

“希望通过工笔画院组织全国的人才对壁画的临摹和梳理,可以串起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壁画的重要节点,促进工笔画的创作和传承,也是对‘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命题的回应。”谈起开展壁画临摹项目的初衷,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院长张见说道。

壁画临摹需要临摹者以学者的态度去读解古代艺术的深刻内涵,研究时代特色,捕捉历史气息,揣摩古人意趣,了解工艺流程,掌握技术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临摹出高质量的作品。

做好大规模、系统的壁画临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16年8月工笔画院与全国多家壁画研究机构展开合作。

2016年8月工笔画院与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中国美术学院壁画系等研究机构展开围绕“敦煌美术学”的合作。

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壁画摹制技法培训班举办,从800多名参加培训考试的人员中选拔出40名进行了系统的培训,他们都是来自国内各大院校、文博单位、画院等的有关专业人士。

“进行实地考察、查看考古报告等资料,为接下来的壁画临摹打下厚实的基础。”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专职画家、执行策展人之一的王菽一说。

就这样,新疆的高昌石窟群、达玛沟佛寺遗址、丹丹乌里克遗址、北庭故城遗址,甘肃的敦煌莫高窟、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等壁画临摹作品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龟兹(今在新疆库车一带)古称龟兹国。龟兹石窟为我国重要的佛教文化遗存,处于丝绸之路天山廊道的古龟兹境内,是佛教由中亚东传中土的前沿阵地。

龟兹石窟目前保存较好的有克孜尔石窟、库木吐喇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玛扎伯哈石窟等。古龟兹作为古代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交通枢纽,石窟壁画遗存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龟兹石窟群的洞窟形制和壁画风格涵盖了从公元3世纪到公元9世纪龟兹地区杰出的佛教艺术创造成果,尤其是壁画的独创性和多样性,成为龟兹艺术的突出成就之一,具有强烈的西域特征,形成了“龟兹风”,对新疆以东的河西、陇右、中原及中亚石窟艺术都曾产生了显著影响,为中国石窟艺术的起始点。

龟兹石窟壁画,让临摹者们向往。

也是临摹者们,让克孜尔石窟的《帝释天及眷属》、库木吐喇石窟的《毗卢遮那佛》、克孜尔尕哈石窟的《飞天》等难得一见的壁画,以临摹作品展现在观众面前。

阿艾石窟位于库车县北部约70公里处的克孜里亚大峡谷内,路途遥远,条件艰苦,阿艾石窟主室右壁《药师琉璃光佛》的临摹作品,是韩茂远用了4个月的时间完成的。

“90后”韩茂远是壁画临摹项目的参与者、执行策展人之一,他研究生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工笔画专业,曾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参与过唐韩休墓壁画保护修复工作,对壁画临摹情有独钟。

几年来走遍了近20个石窟,对于像韩茂远这样的临摹者来说,参与壁画临摹项目是无比幸运的,获得的不仅是技艺的提升,更是精神的洗礼,受益终身。

“为了尽可能还原壁画原作,我们使用当地的矿物原料,按照‘现状’临摹。”壁画临摹项目的另一位参与者、执行策展人单宏介绍,制作壁画地仗层(又叫基础层)的土壤、砂子都是就地取材,很多洞窟都在沙漠里,临摹者与当地人同吃同住。按照规定作画的工具是不能留在洞窟中的,临摹者每天早晨背着沉重的泥板进石窟,晚上还要再背回来,一些大幅作品往往由数名临摹者分工协作完成。

敦煌,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六大宗教和十余个民族文化的融汇之地。经过一千多年的营造,莫高窟成为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较完整、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美的佛教艺术遗存,至今仍保存着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的壁画和2000多身彩塑,涵盖文化、艺术、科技、政治、经济、宗教以及日常生活的诸多层面,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

壁画临摹,敦煌莫高窟是不能绕过的。

莫高窟第285窟的《五百强盗成佛图》、第254窟的《舍身饲虎》、第220窟的《药师七佛》等临摹作品,把观众思绪带到了莫高窟。

洞窟内,一张小木桌上摆放着绘制用的泥板,一旁有矿物颜料、刻刀、剪刀等用具。临摹者用带柔光的手电筒仔细观摩壁画的细节,比较颜色,测量尺寸,钻研古人绘制时手法的层次和顺序……

如今,敦煌莫高窟的工作条件与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为了保护脆弱的壁画,临摹者仍需要像常书鸿、段文杰等前辈一样,在简陋阴冷的洞窟里,日复一日中保持着对艺术热情与信念。

在莫高窟临摹期间,临摹者被几代莫高窟人凭借着智慧和汗水积淀形成的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感染着,也让“莫高精神”在自己的工作中延续着。

“一个项目涉及这么多地方的石窟,一个展览展示了如此多的壁画,让我们足不出户领略了石窟寺壁画的艺术宝库,真的很难得,希望展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留给观众。”一位观众感慨道。

“展览中的每一幅壁画、每一张图片,对于我们的壁画研究、工作经历记录,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相信,临摹本身也是艺术,它不仅保留着临摹者的天然情感与主体意识,也体现着临摹者的艺术修为与思想温度。”张见说。

今年正值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70周年,壁画临摹项目5年来的成果将整体捐献给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张见表示,本次成果展只是壁画临摹项目的“中点”,不是“终点”,古丝绸之路沿线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壁画临摹也将展开,以期通过壁画临摹项目,促进壁画艺术的交流、保护、传承和发展。(徐秀丽)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