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开园三个月接待观众36万余人次
南昌新闻网讯 2020南昌十大文化工程之一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开园以来,游客络绎不绝,文化活动接连不断,成为南昌新晋网红打卡地,也为城市拓宽了“考古+旅游”的主题线路,成为南昌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文化课堂、健步走活动火热启幕
“自9月23日正式开园,截至12月23日,遗址公园已接待游客超过15万人次。”江西省海昏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彭正胜告诉记者,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开放三个月时间,每天游客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占地约12.03平方公里,遗址公园内的博物馆设有金色海昏、遇见海昏、书香海昏、丹漆海昏等展厅。为了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文化品牌,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策划了一系列文化活动,让文物“活”起来,让南昌考古旅游真正“火”起来。
12月19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海昏文化课堂”开讲,吸引许多学生参与。学生们一边听志愿者讲解,一边动手拼装海昏侯同款马车。“海昏文化课堂”以汉代历史文化为背景,围绕海昏侯国遗址出土文物,以文物知识为切入点,以点带面讲述同类器物的发展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普及文物知识,传播海昏侯文化。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副馆长范丽君表示,“下一步博物馆将依托文物资源,推出更多体验活动,大力增强游客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打造一个‘活态的博物馆’。”
元旦即将到来,遗址公园特别设计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健步走活动,即日起招募2021名参赛者,参加2021年1月1日上午在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内进行的健步走活动。市民和游客可以通过遗址公园微信公众号报名,活动为公益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健步走全程约5公里,线路安排:游客中心(打卡点一)→紫金桥(打卡点二)→博物馆西门(打卡点三)→博物馆北门(打卡点四)→紫金桥→遗址公园海昏汉阙西阙(打卡点五)→游客中心广场。
参赛者从起点游客中心出发,沿指示道路行走,在依次获取五个打卡点手环后返回游客中心,即可参与抽奖活动,100%中奖。
米蒸法应用历史提前至西汉
此外,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文物考古研究工作也在持续进行。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团队研究发现海昏侯墓出土疑似冬虫夏草的植物遗存“海昏草”为中药地黄炮制品后,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本草考古研究团队又开展了海昏侯墓出土中药地黄炮制品工艺复原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为了进一步揭示该出土样品的炮制工艺,研究团队按照古籍文献记载分别制备了鲜地黄、生地黄、蒸制地黄、米蒸地黄及砂仁蒸地黄样品,并利用质谱分析等技术对海昏侯墓出土中药地黄炮制品样品以及上述制备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出土地黄炮制品与米蒸样品具有高度相似的化学特征。因此,研究团队认为海昏侯墓出土的黄炮制品最可能的加工方法为米蒸法。这意味着,研究成果将我国蒸法及米辅料加工法的应用历史提前至公元前59年。
《本草纲目》记载“铁,气味辛,平,有毒。凡诸草木药及滋补药,并忌铁器”。清《本草新编》认为,采用米蒸法可能是为了减少草药与铁器的直接接触,还可以缓解使用铁质容器对地黄成分的影响。蒸制时使用铁制容器会导致地黄样品中铁元素含量显著升高,而采用米蒸法可以有效减少铁元素在地黄中的含量。清代以后,随着蒸制容器的改良,米蒸法在中药炮制中已很少使用,但这种古老制药技术演变而来的一种主辅料完美结合的食物烹调方式——粉蒸法则流传开来。(全媒体记者 徐蕾)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