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遵化清东陵保护区在文物工作中坚持贯彻文物工作十六字方针,从看守到保护到修缮,念好“情”“精”“净”三字诀。
倾入热情 注入深情
清东陵地处山区,对于一些新入职的青年干部职工来说,文物守护工作辛苦又枯燥。为此,清东陵保护区不断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职工对文物守护工作倾入热情、注入深情。
通过多次召开干部大会、党支部会议等,引导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清东陵的文化价值,持续增强文物工作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引导干部职工深刻理解和认识保护清东陵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自觉摒弃和抵制消极落后思想,树立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守护人和传承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通过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深刻理解和认识清东陵保护区成立的根本在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基础和使命职责即维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传承。一切要以保护好文物为前提,主动肩负起文物保护重任,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
通过定期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清醒认识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的底线、红线和生命线,不断强化“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责任意识。在保护区内部发挥好文物保护“主力军”作用,帮助周边重点镇、村广大群众树立保护宝贵遗产的主人翁意识,制定、施行全面细致的游览行为规范,对所有参与修缮的项目单位严格加以培训、要求和监管,必须心怀敬畏,一丝不苟保障工程质量。
周边环境改善后的清东陵 徐贺齐/摄
精心看守 传承精品
清东陵作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的帝王陵墓建筑群,有662座单体散落在80平方公里的区域中,10余个村、3万多村民散居在其中生产、生活,加上300多年的风霜雨雪侵蚀,文物的守护与修缮工作难度较大。为有效保护这些文物,使其更加完善地传承下去,清东陵保护区不断念好“精”字诀:
精心看守文物本体,不容一丝一毫侵害。在文物看守中,清东陵保护区践行守土尽责的使命,制定了技防、人防、犬防、群防群治相结合的“四防”模式和“四级督查巡查机制”,每年累计开展各级巡查达1500余次,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到位。制定了文物安保、消防隐患问题暗访制度,每季度邀请专家进行暗访,促进问题整改。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警卫人员的能力素质,每年都要按季度组织安防培训,每月进行处突演练。
精心保护文物环境,还世界文化遗产以尊严。为了适应新的文物保护形势需要,《清东陵文物保护规划》《清东陵保护管理办法》已进行重新修编、修订,对《清东陵文物保护规划(大纲)》也进行了精心修编。为了应对严峻复杂的文物保护形势,在政府部门帮助下,成立了唐山市公安局清东陵保护区公安分局。为了加强文物执法力量,还成立了保护区综合执法大队,每天开展严密巡查,发现违法违规项目和行为立即叫停。以上一系列举措,为有效保护文物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精心修缮文物,传承文化精品。清东陵保护区在文物修缮中始终坚持严格遵守文物修缮“原造型、原质地、原工艺、原结构”的“四原”要求,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基础上精心修缮,使修缮后的古建筑通过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四环节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有机结合,更为真实、客观地表述该建筑的历史特征、传递历史信息,发挥史证作用。
开展“两清两晒” 神路再现真颜
近年来,在唐山和遵化两级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清东陵保护区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手腕,打击非法探采,彻底治理河道,清理马槽沟,开展“两清两晒”,发起了一场又一场文物环境净化提升攻坚战:以“全覆盖、零容忍、严排查”为宗旨,开展了打击保护区周边非法控采攻坚战。督导回填了区内8处历史遗留的矿坑,清理了8处非法占地料堆,关停了所有污染企业,累计恢复被破坏土地近900亩,破解了遗留多年的历史难题。同时,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原则,对这些回填土地全部进行了绿化和美化,进一步改善保护区周边生态环境,恢复了周边历史风貌。彻底清理了保护区周边河道,使百余年来沉积淤堵、杂草丛生的河道变清变绿变美。对穿插在百姓生活区和庄稼地里的神道及神道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清理,彻底厘清了神路与村庄的边界,使蒙尘多年的神路再现真颜。随着连续几年徒步大会在神路两侧的举办,也让越来越多的周边群众享受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
(来源:国家文物局;作者:杨晓健)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