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工作不同,岗位各异,恪尽职守,甘于奉献,践行着守护文物安全的庄严承诺,他们是“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
6月13日,2020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桂林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20年“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名单,并为“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代表颁发奖杯。
“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名单(按行政区划排序)
为引导广大文物工作者爱岗敬业,促进部门协作,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和支持文物安全工作,国家文物局开展“寻找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宣传推介活动,遴选产生2020年度“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本年度共15人入选。他们工作不同、岗位各异,却恪尽职守、甘于奉献,践行着守护文物安全的庄严承诺。
1.李 勇 河北省涞源县长城 文保员
李勇,男,43岁,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长城文物保护员。李勇的父亲也是长城文物保护员,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巡护古长城有些力不从心。2015年起,李勇毅然辞去高薪待遇的工作,回乡接替父亲开启了守护长城之路。李勇一家守护的乌龙沟长城,全长21.5公里,共有71座敌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涞源境内自然状态下保存最好的一段。在闲暇之余,李勇不遗余力向村民宣讲文物安全知识,树立村民文物保护意识。他自己动手创建了长城文物陈列室,将自己捡拾到的一些长城物件以及从村民拆迁房屋中抢救出来的长城砖,统一编号,避免长城遭到破坏。巡护长城时,他发现了乌字号敌楼现存的唯一匾额。2017年,扶贫的需要,村民们搬进县城,李勇选择留下。2019年,妻子到县城陪孩子读书去了,大山里就剩下了李勇和他的那条狗。然而,寂寞和孤单并没有让李勇退缩,他仍然选择了坚守。在长城爱好者帮助下,李勇自己动手改建了旧屋,扩建了长城陈列室和图书室,作为大家共同的家园——长城乌字号保护站,坚定地守护着涞源县乌字号唐子沟段长城7.5公里30个敌楼。他用两代人的坚守,确保了乌龙沟长城的安全。
2.靳永杰 山西省文物安全巡检志愿队临汾工作站 站长
靳永杰,男,41岁,中共党员,山西省文物安全巡检志愿队临汾工作站站长。山西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文物资源丰富。2019年山西省文物局出资960万,采取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成立22支文物安全巡检志愿队,开展全省文物安全巡检工作,靳永杰是其中优秀代表。在巡检工作期间,他经常住在巡检队中,安排文物巡查计划,整理各项资料,尤其在巡检工作中,有些巡检点地势险峻,甚至处于悬崖深山之中,给巡查增加了很大难度,但靳永杰及队友们仍尽心尽责,坚持完成巡查。在年初暴雪、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下,巡查队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115处文物保护单位的巡查工作,查找出大小安全隐患几百个,督促落实整改。通过文物安全巡查,撬动了山西省、地市、区县、文管所等各级文物保护力量,让文物安全真正做到了无死角、全覆盖。
3.吕晓其 江苏省南京文物志愿者团队 志愿者
吕晓其,男,59岁,江苏省南京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总队二队负责人。他和他的团队在南京地区义务开展文物保护巡查活动己经整整7个年头,大街小巷自主巡查,近邻远郊集体巡访,定点巡查,周周上报,巡查的二千多个文保点,覆盖了全市。除了工作,他几乎把所有的节假日和上下班途中的时间,都放在了南京地区的文保巡查和组织宣传及文保共建合作方面。在“六朝石刻探秘”集体巡访活动中,吕晓其发现栖霞区甘家巷附近萧憺墓石刻被擅自拓印,当即制止。由于他们的多次现场发现、制止、举报,破坏文物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多年来,吕晓其和志愿者们用责任和信念默默守护着古老的金陵文脉。
4.王晓东 安徽省天长市文物管理所 原副所长
王晓东,男,中共党员,安徽省天长市文管所副所长。他负责文管所全面工作,参加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完善健全了天长文物“四有”工作,在保护田野古墓葬,打击盗墓犯罪分子方面,他立场坚定,执法严明。近年来,他深入全市大中型建设工地,积极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使不少古墓葬免遭破坏,一些珍贵文物得到保护。2020年春,疫情到来,王晓东积极投入抗疫一线,承担卡口值守工作。2月28日,他和起床后感觉身体不适,母亲劝他去医院检查,他说:“先去执勤,任务完成后,等下了班再去也不迟。”到岗后不久,他的不适感加剧。同事发现后,劝他赶紧去医院检查,他却说“再坚持一会,会没事的”。就这样,等到他彻底抗不住倒下时,等到120急救车赶来送到医院时,一切都回天乏术了,他的生命定格在了2020年2月28日中午12时45分。他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是他戴着防疫口罩,穿着文化志愿者红马甲,值守在岗位上,背景是疫情登记点和一面鲜艳的党旗。
5.郭银芳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文化和旅游局 副局长
郭银芳,女,49岁,中共党员,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思明区·中国文物安全志愿服务福建示范队主要负责人。她在探索创新文物管理模式,守住文物安全底线中,率先发起了“寻根厦门记忆·守护思明文物”行动,并在全省首创“文物守护认领”模式,将辖区内不可移动文物开放让社会力量认领保护,认领保护的志愿者,对所认领守护的文物点进行每月两次以上的常态化巡查,并及时做好记录和反馈。同时还带领“思明区·中国文物安全志愿服务福建示范队”、思明区文物保护志愿服务总队,发起“文物放大镜” 安全行动、组建思明区文物宣导团、思明区文物业主守护联盟、“文物保护+线上”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得到市民积极响应和各界广泛关注,参与人数约500多万人次。近年来,思明区继续积极探索文物保护新模式,并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专家指导、社会参与”的立体多元的文物安全保护工作思明模式,走出一条特色的文物保护之路。
6.李晓丹 河南省洛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文物犯罪侦查大队 警长
李晓丹,男,41岁,河南省洛阳市公安局犯罪侦查局刑事侦查支队文物犯罪侦查大队三级警长。李晓丹参与侦破文物案件17起,打掉文物犯罪团伙1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3名,抓获部督A通逃犯1名,追缴文物240件(其中二级文物2件,三级文物41件,一般文物197件),收缴电子探测仪、洛阳铲等作案工具45件,李晓丹协助湖北、陕西等外省市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追缴涉案文物60件。2019年8月,李晓丹组织偃师市公安局一举破获东汉帝陵保护区西晋时期古墓葬盗掘案。
7.杨晓明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文化和旅游局执法队 原队长
杨晓明,男,中共党员,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文物旅游执法大队原队长。1985年开始从事湖北荆州区境内文物安全执法工作。荆州区的1412座古墓葬、182处古遗址,名称、年代,地形、线路,他一清二楚,被誉为荆州区文物“活地图”。他积极建议设立荆州区乡镇文物保护所8个,建立文物保护哨所81处,为实现文物安全责任的逐级落实,做出很多努力。在执法巡查的33年中,从自行车到摩托车,他用坏了数不清的车胎。几十年里,他每年除夕都在巡查现场,没有陪妻儿吃过一次团圆饭。他的文物巡查日志,一年3本,记录着巡查时间、巡查地点、巡查情况、参加人员。在他和同伴的努力下,多年来,荆州区没有发生过重大的古墓葬盗掘案件,数不清的违法犯罪行为被及时发现制止。2019年3月,杨晓明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年仅56岁。他为了文物安全枕戈待旦,与盗墓分子斗争了33年。他说,即使我死了也要埋在八岭山上守护着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按照他的遗愿,同事们把他埋在了八岭山上。
8.方 勤 湖北省博物馆 馆长
方勤,男,51岁,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新冠肺炎疫情到来时,湖北博物馆和整个城市一起进入了“休眠”,该馆拥有藏品24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为了保护文物安全,方勤与留守的工作人员吃住全在馆中,与外界隔绝。尽管博物馆封闭,但是安防值守依然和平时一样,每天的巡查不松懈,对馆区的每个角落都检查,还要防范火灾和盗窃隐患。每天晚上,方勤坚持记录巡查报告,记录包括人员安置、食宿问题、每日疫情通报、场馆消毒杀菌、物资接收等情况。在疫情发生的100多天里,方勤与留守人员一起共同守卫博物馆的安全,这位坚守在博物馆正门保卫室的馆长,成了博物馆真正的“看门人”。
9.唐以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全州镇邓家埠村 村民
唐以金,男,76岁,村民。他为保护桂北传统古建筑,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克服多方阻力,多年来为保护好当地文物四处奔走。2009年,永岁乡沙子湾和好铺村的一组古民居建筑由于铁路扩建的需要将被拆除,唐以金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反映,最终该组古民居得到完整保护。唐以金筹集资金120万元,修通了自枧塘乡珠塘村委排后自然村至白地头自然村、六十丈自然村后延伸至界塘自然村的村级公路,结束了该地区一直尚未通车,农机不能耕作的被动局面。他主动带领村民宣传文物保护知识,营造乡村文物保护氛围,确保了该地区的文物安全。
10.吴元兵 重庆市文物志愿者团队 负责人
吴元兵,男,54岁,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总干事。从事志愿者工作以来,吴元兵通过倡导文化遗产与社会公众的联接,发起文物认养志愿服务公益项目,利用自主开发的文物认养(巡查)小程序积极推进注册志愿者每年至少完成16次文物巡查工作。他长期扎根在文物巡查第一线,将个人业余时间奉献给文物巡查。近3年来,巡查了几乎所有重庆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他积极开展吸引公众参与的“扫街——历史文化遗迹寻访” “文物保护进社区”“古村活起来”等,吸引青少年参与“文物保护进课堂”、“文物保护从娃娃抓起”等公益项目,同时做好宣传推广。他所带领的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总队成立至今,志愿中国注册志愿者约800余名、重庆历史文化爱好者20000余名。
11.王金青 陕西省文物局督察与安全处 处长
王金青,男,53岁,陕西省文物局督察与安全处处长。他严查法人违法、严肃督办文物大案要案,严厉严打文物犯罪,严格落实安全责任,确保了全省文物安全形势平安稳定。在督察党家村建控地带违法建设、秦咸阳城遗址27处违法建设、商洛大云寺建控地带违法建设以及榆林204省道建设破坏长城等重大案件上,他敢于担当,主动作为,能依据法律、把握程序、区别性质、稳步推进地方文物行政部门查处整改,对全省各地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矛盾提供了可借鉴的一系列案例。他积极推动与公安机关连续9年开展“鹰”系列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协调解决打击防范中的困难和问题,在全国率先推出《陕西省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工作七项机制》,配合公安机关先后破获淳化“7.20”系列团伙盗掘西汉古墓葬案、澄城“11.25” 特大盗掘古墓葬案、西安“12.25”跨省盗窃、倒卖文物案、彬州“1.16”系列盗掘古塔地宫、古墓葬案、铜川“6.18”文物倒卖案件等一批大案要案,打击成效显著。
12.刘 杨 陕西省公安厅刑侦局文物案件侦查处 科长
刘杨,男,40岁,中共党员,陕西省公安厅刑侦局侦查四处文物案件侦查科科长。刘杨连续八年参与“鹰”系列专项行动,共破获各类文物犯罪案件2805起,其中部督、省督案件73起;打掉文物犯罪团伙450个,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3314人,抓获公安部A级通缉令逃犯12人;追缴各类文物16411件(其中珍贵文物1934件)。他参与了淳化“7.20”系列团伙盗掘西汉古墓葬案、澄城“11.25” 特大盗掘古墓葬案、西安“12.25”跨省盗窃、倒卖文物案、彬州“1.16”系列盗掘古塔地宫、古墓葬案、铜川“6.18”文物倒卖案件等公安部、省公安厅挂牌督办的重特大文物案件。
13.李世翔 甘肃省文物安全志愿者
李世翔,男,44岁,农民。2019年2月,李世翔通过国家文物局12359文物违法举报电话,反映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西侧一处明清段长城及周边有建设和施工行为。经督办,地方文物部门及时阻止破坏行为,并在显著位置设立文物保护标识,利用护栏对重点部位进行围挡,专门安排巡护人员定期巡查。多年来, 李世翔出于对文物的热爱,积极投身于文物保护之中,记录下各类古遗址图片十几万张,考察笔记数百篇,并积极报告和呼吁有关部门对文物进行保护,及时制止文物遭受破坏。
14.买明·热合曼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文物局 干部
买明·热合曼,男,58岁,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文物局干部。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30年来,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阻挡不住买明·热合曼巡查的脚步。他每天巡查一次,一般情况下三个小时才能走完整个故城。每次巡查回来买明·热合曼都认真做好巡查记录,有特殊情况及时向单位报告,多次阻止以拓荒为借口的文物破坏行为。长年累月,每一截残垣断壁,每一处房址台阶,每一撮土都深深地嵌入到买明·热合曼的心里。买明·热合曼说:“故城是我们祖先传下来的,把这宝贵的遗产留传给后代是我们的责任。因此,故城里发生的每一个细小变化我都很注意,甚至古老的墙壁上掉下一个小土块儿我都会心疼”。他的父亲也是交河故城保护员,守护古城20多年。在买明·热合曼的感召下,他女儿古丽拜克热·买明,成为家族第三代文物保护人。
15.吴 星 军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单位 文物保护工作团队负责人
吴星,男,41岁,中共党员,军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单位副研究员。他先后主持完成吉林集安高句丽遗址等世界文化遗产地6处15项,吉林好自安山城址、辽宁燕州城址、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西藏藏王墓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21项的勘测设计任务,完成朝鲜境内志愿军烈士陵园(14处),参加完成辽宁旅顺南子弹库旧址、沙俄陆防副司令官邸建筑、山东青岛德国海军军官俱乐部旧址、广西连城要塞遗址和友谊关等10余处军队营区文物保护工作。他长期致力于军队文物保护及文物安全工作,由于军营管理的特殊性,军队营区文物具有“养在深闺、得以保存”的特点,但军队营区文物保护与安全工作还有些问题亟待解决。他积极倡导保护军队营区文物,呼吁完善军队文物保护制度,倡议建立军队数字化文化保护平台,对军队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建模,构建文物全属性数字档案等,是军队文物保护领域的专家骨干。
(来源:国家文物局;作者:徐秀丽 李瑞)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