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放大镜”安全行动、“文物面对面”守护行动、“文物朋友圈”联盟行动、“文物活起来”宣导行动、“文物研究院”提升行动、“文物宣导员”征集行动……12月5日,第34个“国际志愿者日”,福建厦门思明区文化和旅游局携手思明区·中国文物安全志愿服务福建示范队、思明区文物保护志愿服务总队,发起思明区·文物守护全民志愿行六大行动,得到市民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
厦门市思眀区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目前,全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2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24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涉台文物古迹18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199处,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也在思明区。
厦门市思明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郭银芳介绍,近年来,思明区结合全区文物保护工作实际,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原则,广泛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并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专家指导、社会参与”的立体多元的文物安全保护工作思明模式,走出一条特色的文物保护之路。今年年初,思明区被确立为国家文物局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试点。
文物认领 守护扎根
王文芳一家住在充满厦门韵味的中山街,那里伫立着许多百年历史建筑。王文芳记得,2017年,一家人路过中山路名汇广场,看到思明区认领文物的宣传展板,被“一对一文物认领”模式吸引,立即以家庭的名义认领了洪本部渡头碑记,加入思明区文物守护志愿者队伍。
王文芳一家每个月都要对洪本部渡头碑记进行两次以上的巡查,并及时做好记录,一旦发现文物有异常,马上报告相关部门。
“作为思明区文物守护志愿者队伍的一员,我们觉得很充实,保护文物的信念在孩子心中扎根了,而且在我们的影响下,家人和朋友也越来越关注文物保护工作,并愿意成为文物守护志愿者。”
思明区“文物守护认领”模式是在2016年10月15日开始的。当时,正值纪念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5周年,思明区率先发起了“寻根厦门记忆·守护思明文物”行动,在全省率先打造“文物守护认领”模式,将辖内199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开放让社会力量认领保护,旨在营造全民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凝聚全民共同守护历史记忆的浓厚氛围。迄今这199处文物点已全部被社会热心企业、家庭、组织和爱心市民认领保护。
在开展“寻根厦门记忆·守护思明记忆”行动中,思明区组建厦门市首支思明区文物保护志愿服务总队,有成员350多名。
2017年和2018年,思明区分别发起两批“文物业主保护联盟行动”倡议,得到了辖区内75个文物业主单位的积极响应和主动加盟。
“文物业主或使用人作为文物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把他们纳入文物保护队伍中来,能更好地从源头上对文物进行保护。” 郭银芳强调。
在联盟行动中,思明区为文物业主单位进行授旗仪式,充分发挥其在重视文物保护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扩大文物守护“朋友圈”,思明区于2018年与厦门市博物馆、鼓浪屿故宫外国文物馆、奥林匹克博物馆结为“寻根厦门记忆·守护思明文物”行动联盟单位。
志愿宣导 薪火相传
“我的下半生想奉献给思明区的文物保护事业。”徐友群是思明区文物保护志愿者,也是“文物寻根”志愿宣导团团长。对于徐友群来说,晨跑巡查、快乐宣讲是最幸福的事儿了。
为更好地宣传厦门城市历史文化,讲好思明文物故事,让文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市民,2018年思明区继续深化“文物守护认领”志愿服务模式,接续推出升级版“文物宣导”志愿服务模式,并成立思明区首批“文物寻根”志愿宣导团,目前正式团员有近百名。
值得一提的是,思明区精心策划“文物思明之旅”,包括厦港印记、成功印记、侨台印记、开元印记、植物园印记、红色文化印记六条线路,其中不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厦门破狱斗争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福海卢厝、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郑成功读书处等重要文物点。
每个周六上午,徐友群和其他的宣导员们分成六路为市民提供专业宣讲,宣讲内容不仅有文物背后的故事,也包括文物保护知识,解答市民的疑问。宣讲员们被市民们包围着,从一个文物点跟到下一个文物点,很多市民都全程参与。“与市民一起探寻思明文物背后的故事,让保护文物的理念深入人心,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徐友群说。
为了打造一支素质高、专业强、有温度的文物保护志愿服务队伍,郭银芳颇费心思。优秀的文物保护志愿者和宣导员是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培训考核后才能上岗的。“我们还聘请了包括文史、博物馆、民俗、古建筑等方面的一批专家,为志愿服务提供专业指导。”
“文物保护志愿服务,这么专业的领域,这么耗时耗心耗力的工作,是无偿奉献,民众愿意参与吗?参与了会有效果吗?”作为特聘专家的廖宁,在三年的时间里,通过亲身经历,打消了最初的顾虑。“不少文物点的不当建设、管理、使用的事情,都是通过志愿者反映甚至出面阻止才得以有效解决的。文物保护已经真正从志愿者们的兴趣爱好升华为自觉行动,全体市民的文物保护热情正在高涨。”
“今年思明区成立了首批青少年文物宣导团,培育青少年传承和守护队伍,推动文物保护工作薪火相传。” 郭银芳说。
“文物保护+”与生活相融
“让我们一起携手行动,参与到文物保护、传承与发展中来,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导者、践行者、传承者。”9月15日,“奔跑中,寻找城市记忆——厦门·思明文物传承跑”在厦门举行,文物保护倡议同时发布。这是全国首个以“文物保护+体育”为主题的跑步活动,旨在号召公众关注、保护文物古迹,用脚步丈量城市历史,凝聚全民守护历史记忆的社会正能量。
奔跑者从中山路起跑,摩崖石刻、革命遗址、名人故居、特色古建筑……分五路打卡思明区的文物点。奔跑者从不同角度感受厦门在历史长河中一点一滴的印记,也在围观的市民心中播撒保护文物的种子。
“两年来,思明区打开思路,借助互联网思维,大胆推出‘文物保护+’的新模式。” 郭银芳介绍道。
2018年思明区推出官方微信公众号“思明文化印记”,开启“文物保护+线上”模式。打开“思明文化印记”微信公众号,可以看到 “宣导周记”“我是守护人”“寻根记忆”“每周普法”等栏目,宣传文物保护做法,普及文物保护知识;2017年联手厦门新闻广播推出大型广播系列报道“听见历史的声音·文物传奇”,每周1个文物故事,持续播出,让公众通过收听广播了解厦门的前世今生。
文旅局与教育部门联手推出“文物保护+教育”,开展百场“文物故事汇进校园”系列活动,目前已覆盖思明区的中小学及国际学校,组织思明区文物寻根志愿宣导团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文物故事,激发年轻一代对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思明区中小学寒暑假文物寻根研学实践项目,将文物保护与青少年研学实践相结合。
“文物保护+摄影”是2018年底思明区与福建省城市摄影协会、厦门市城市摄影协会合作举办的为期三个月的“文物光圈年轮—一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社会”主题摄影展活动。组织文物宣导员开展“我为文物讲故事”志愿服务,让公众近距离感受文物光影的魅力、聆听背后的故事;而“文物保护+生活”,则是通过思明区系列文化艺术生活节,用文物市集、开展文物寻根之旅等方式,让文化遗产走进百姓生活。
“我们的一系列举措就是为了积蓄守护能量,让文物保护走进寻常百姓家,让祖先留下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郭银芳说。
(来源:国家文物局;作者:徐秀丽)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