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晚报:海昏侯墓出土我国最早中药炮制品
发布时间:2019-09-05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目前中国考古发掘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出土文物最多的汉代列侯墓葬。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正在稳步推进,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近日在《科学通报》发表,公布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出土了迄今中国发现最早的中药炮制品。

  中药炮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医用药特点。有关炮制药物的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到 《黄帝内经》。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用方剂中多数药物标注了需要炮制,说明汉代对药物炮制已非常重视。但关于古代炮制技术的记载,文字过于简略,使得复原传统技艺、实现“遵古炮制”存在一定困难。2015年5月,考古人员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西回廊娱乐用具库发现了一个漆盒,内有外形与虫草相似的植物样品,疑似冬虫夏草,有专家称其为“海昏草”。专家团队通过核磁及三维重建、显微分析,发现该样品是由外部辅料层和内部植物层构成,结合显微特征、质谱分析,推测为玄参科地黄属Rehmannia植物的根,且可能经过了热水等处理。

  《雷公炮炙论》详细记载了地黄的炮制方法,提及用蒸、拌酒再蒸等水火共制的炮制方法,与盒内植物样品经过了水、加热等加工相一致。植物样品放置在木质漆盒内,而不是金属金属器皿内,可能与《雷公炮炙论》记载地黄“勿令犯铜铁器”有关。《神农本草经》记载地黄有“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等功效,这与古代文献资料记载墓主刘贺生前患有严重的风湿病相符。样品辅料层含有蔗糖,专家推断植物样品的根可能经过热水处理后,外裹上一层含有蔗糖的辅料,这与炮制具有“矫味矫臭、利于服用”的作用一致。木质漆盒内样品由植物根与其外的辅料层组成,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中药炮制品,为深入了解我国古代药物炮制与应用历史奠定了基础,也为判断刘贺身体状况提供了实物支撑。

  明代宁王朱权所著《臞仙神隐书》记载,在明代南昌有将地黄与大米共煮后再与酥、蜜共制的炮制记载,称为“地黄粥”。两者在功效和工艺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海昏草”炮制工艺的发现为南昌“地黄粥”具有两千年历史传承找到了依据。


(来源:南昌晚报;记者 徐蕾)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