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哉,良渚”:学术界研讨纪念良渚遗址考古发现八十周年
发布时间:2016-11-29

        11月25日, 为纪念良渚遗址考古发现八十周年, 150余名国内外考古专家学者齐聚杭州,重温80年的研究历程,对良渚遗址与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良渚文化玉器礼制、良渚考古成果的展示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进行研讨。


        1936年初冬,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在他的家乡良渚镇一带,开启了这片土地上考古探索的先河;1959年良渚文化命名;1986年发现反山贵族墓地,1987年发现瑶山墓地和祭坛,揭示出良渚文化中期已出现严重的社会分化;2007年良渚古城的发现,开启了通向良渚王国的大门;2015年良渚水利系统的确认,再一次彰显了良渚集团强大的管理和调动大量人力从事大规模公共工程的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在主题发言中强调, 近十年良渚遗址一系列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结果向国内外学术界展示出,当时长江下游地区的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达,提供了当时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的佐证,大大增强了良渚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的说服力,得到国内学术界和国际学术权威的认可。“良渚遗址考古成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核心的内容和最重要的成果,对于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主要依据良渚文明,参考中国其他形成较早的区域性文明,概括出文明形成的标志以及物化表现形式。”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赵辉教授用量化的推算,从良渚大型工程所需人力、良渚居民所需粮食量,结合良渚遗址大城内的钟家岗地点最新发现的制玉作坊等,阐释了良渚已是国家的新证据。良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赵辉说,良渚社会内部存在着“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其更接近“地域国家”形态而非仅仅是若干城邦国家的联盟 。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回顾了良渚近30年的考古工作与发现。他说,从宫城到王城,从外郭城再到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从偶然的发现到学者热议的焦点,良渚遗址一次次刷新了学术界的固有认知。正如王巍所长的评价,良渚遗址八十年来的考古工作,是中国考古学发展过程的缩影。几代考古人为良渚遗址的考古工作和良渚文明研究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载入中国考古学和中华文明研究的史册。


        北京大学严文明先生欣然挥墨写下了“华夏文明五千年,伟哉,良渚!”他在总结中感慨良渚文化太吸引人了。他说,良渚文化的发现和研究从1986年开始的后三十年进展很快,良渚遗址的考古和研究工作为其他考古学文化研究树立了一个典范,从而带来如何研究考古学文化的启示。以“聚落考古”概念为出发点解读良渚遗址群,其先进的水利系统、发达的水稻耕种体系,还有大量具有手工业加工痕迹的遗存,说明当时良渚具备社会分工、社会分化以及社会管理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国家”的形成标准。良渚遗址在中华文明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刘斌介绍,良渚考古未来五年将配合良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继续开展古城及水利系统等相关的考古工作。同时,作为国家文物局“十三五”跨省课题,将以长江下游江浙沪皖为主,主要研究崧泽至良渚文明的形成与模式等相关问题。浙江主要以余杭1000平方公里盆地的全面调查为主要切入点,开展社会、文化、环境等全方位研究。


        为配合此次研讨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还与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合作编著了《良渚考古八十周年》图书,与良渚博物院合作推出“王国气象——良渚文化专题展览”。 特展在陈列方式上有两大亮点,依据考古资料所做的模拟村落场景,打破了展线的单调,为展览营造了一个视觉中心;成组器物以单元按原始位置布置。


        本次纪念活动由浙江省文物局、余杭区人民政府、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博物院、余杭博物馆承办。


微博
微信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