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桂阳首次发现多金属冶炼矿冶遗址,能完整再现炼锌工艺流程
11月8日,在湖南省桂阳县召开的桂阳矿冶考古遗址发掘专家座谈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钱币博物馆、北京科技大学、长江流域矿冶考古联盟以及湖北、广东、广西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考察考古发掘现场并充分讨论后认为,桂阳桐木岭矿冶遗址发掘取得矿冶考古的新突破。
湖南桂阳县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冶炼历史久远,素有“千年矿都”之美誉。矿冶遗址内涵丰富、规模巨大,但长期以来一直未系统开展考古工作。2015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桂阳县内的10处炼锌遗址进行了专项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向国家文物申报对保存较好的桐木岭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桐木岭遗址位于桂阳县仁义镇大坊村炉沙坪组,为以炼锌为主,兼炼多种金属的矿冶遗址,现存面积约11万平方米。考古工作于今年7月开始以来,结合调查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该遗址的一个山体平台进行发掘清理,不仅发掘出多金属冶炼遗址的相关功能区,还揭示出完整的炼锌工艺流程。发掘显示,该山体台面呈“品”字形分布三个功能区,即一个焙烧功能区和两个独立的冶炼功能区,揭示出完整的炼锌作坊,其中I号冶炼区槽形炉是目前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炼锌炉,其周围还有堆煤坑、伴料坑、房子、坩埚墙围、废料堆积等。在II号冶炼区还发现多个成排圆形焙烧炉,发现铅、铜、银多种金属冶炼遗存。在冶炼区出土了明代典籍《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冶锌工具,如坩埚、冷凝兜、冷凝收集器、铁盖、托垫、精炼锅等,并采集到矿石、焙烧后的矿料、粉碎后的矿渣等样品。房屋中还发掘出一些日常生活器具,包括青花碗、青花盘、陶壶、陶罐、陶盆、陶缸等,另有少量的乾隆通宝和嘉庆通宝。
多种类型的冶炼遗迹、工具及当时矿工的生活器皿,为认识冶炼功能区的形成、使用、废弃过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提供了重要资料。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对本次考古发掘的成果给予了肯定。一致认为,本次考古工作是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技术路线清晰、目标明确,符合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发掘的内涵极为丰富,以炼锌为主兼炼多金属的冶炼工艺流程,是全国首次发现,是矿冶考古的新突破,具有重要意义。专家认为,桂阳冶炼出的金属锌的主要用途是铸钱。而文献记载,唐代在郴州就设立了专门铸造钱币的桂阳监;明清时期,桂阳成为重要的铸币矿料来源地之一。本次发掘考古实证了桂阳是清代国家铸币的原材料基地。
与会专家还对今后的考古和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出了建议。
单位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会展路199号红谷大厦A座11楼
联系电话:0791-83838278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旅游咨询电话:0791-83081000